在潮汕,没有一只牛能全身而退

 

大道至简,内有乾坤。...



掐表吃肉
Chaoshan beef


“可不可以总结一下撒尿牛丸的成功秘诀?”

“很简单,好吃,新奇又好玩!”

“好玩?怎么玩呀?”女记者手里捏着一颗撒尿牛丸,不相信地笑了出来。

看过星爷的《食神》,一定都记得他当众表演“撒尿牛丸打乒乓球”的名场面。




一颗圆滚滚的撒尿牛丸高高的抛到空中,落下时被星爷一把捞住,然后在众人的目瞪口呆中...一个正手发球,把它当成乒乓球打过来打过去。

这颗在兵乓球案板上弹来弹去的撒尿牛丸,内里是皮皮虾的鲜馅,外面包裹着被火鸡姐千锤百斩的牛肉,咬上一口汁水外喷,堪称销魂。

虽然星爷一贯无厘头的喜剧效果有点夸张,不过撒尿牛丸一口咬下去的Q弹却是真的。

当年《食神》播出后,撒尿牛丸一时间风靡大江南北,但很多人不知道,撒尿牛丸的前身正是如今称霸江湖的潮汕牛肉丸。
潮汕人吃得讲究精细,

是从一颗牛肉丸开始的。

潮汕人的早晨,是被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丸粿条汤唤醒的。

米粉浆蒸熟切成条状,就是大家口里的“粿条”了,从外形上看,粿条比河粉更白更厚,吃起来“饱嘴”。

粿条上码好汆熟的牛肉、生菜,再舀进四颗滑滑嫩嫩的牛肉丸。老店深谙煮牛肉不可用寡水,故把牛肉丸扔进牛骨汤里吸收胶质。



熟客来了一招呼,店主麻利地连丸带汤捞一满勺,再往粿条上一浇一烫,霎时发出顶香美的味儿,撒上少许芹菜粒和葱珠朥,一大早来上一碗,直把身里烫开一条路。

会吃的另取一小碟,放少许沙茶酱,用筷子戳一颗软弹的牛肉丸,单独蘸着吃也极有风味。
焦桐先生曾说,早餐是一天中最初的期待,如果因为赶早而"吃得粗鄙",那一天都会"觉得面目可憎",但在潮汕,就没有吃得不精细的时候。

潮汕,包括潮州、汕头、揭阳三兄弟,但潮汕地区旧时称“潮州”,现在说的“潮州菜”还是沿了旧时的叫法。

文化上,汕尾属于闽南
潮汕靠海,内域还有广袤平原,山地资源也丰富,坐拥丰饶物产把潮汕人惯出了一张对食材无比挑剔的嘴。

潮汕地区从古时就经历过多次迁徙,从秦朝至宋朝的很多美食文化都被遗留了下来,再加上口味刁钻的潮汕人去到哪还都喜欢把好吃的带回来自己调整,怪不得有“食在广州,味在潮汕”的说法。

对于潮汕这个美食之都来说,潮汕牛肉丸,是有着天然优越感的潮汕人递出来的一张美食名片。别看这一颗小小的牛肉丸,潮汕人对食物的较劲可尽在其中。

潮汕牛肉丸是潮汕人从客家牛肉丸汤中找到灵感又改进的,它分牛肉丸和牛筋丸两种,牛肉丸的肉质细嫩,切开后能看见小孔,入口更是绵厚弹软。

牛筋丸,在牛肉丸里加进了嫩筋,筋粒更有嚼劲,鼓着腮帮咬下去会有肉汁嗤的爆出,唇齿留牛肉的天然脂香。

那一口咬下去弹软,蕴含了无数次捶打的千钧力量,工大着呢。



潮汕人捶牛肉的刀,三斤重,要左右开弓至少连锤30分钟不中断,否则肉不成泥,牛肉中的水分也会大量流失。

成千上万次的高强度撞击,一次次将牛肉内部的纤维打碎,锤出牛肉丸的筋道口感。

与细腻绵密的牛肉糜相映衬的,是锤牛肉丸师父手臂上的虬劲青筋,粗犷有力的千锤百打下,是潮汕人对美食的一种精细追求。



在他们看来食物是最忠诚的,你花费在上面多少时间,都会在味道上体现出差别。而在潮汕的牛阶层里,能让牛肉丸让步的,恐怕就只有牛肉火锅了。一头牛,只有最好的30%才适合火锅,次之的做成牛肉丸。
争分夺秒涮火锅,

是潮汕人对牛肉的最高礼遇。

潮汕牛肉丸讲究千锤万打,时间、功夫是一点都急不得。而真正的潮汕牛肉火锅,却是要和时间赛跑。

从解牛师、切肉师到食客,大家都心照不宣的为了“至鲜”争分夺秒。

“要快、要准、还要稳。”在这场和时间的赛跑中,金字塔顶尖的解牛师接下了第一棒。



“庖丁解牛”的典故里说,给梁惠王解牛的庖丁,刀子轻轻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分离了。

潮汕解牛师也像那囿于厨房的江湖刀客,藏在脂肪后面的肉抓捏一下就心里有数,下刀迅猛又精准。

在潮汕的饮食文化里,对“鲜”有着根深蒂固的执念。有在汕头待的时间久的游客,能经常看见运活牛的货车在路上呜呜地奔驰,潮汕不产牛,牛从云贵、四川被运回来,挑剔的潮汕人还要再照顾它们饮食起居一段时间,给它们育育肥。

黄牛一般午时问斩,所以看到有中午去吃的食客,当地人肯定撇嘴:又一个不会吃的。要是中午去,可能要捞剩肉了,为了不砸自个儿招牌,很多火锅店干脆下午才开。

一头育肥的黄牛被斩后,牛肉会经历新鲜期、僵直期、后熟/自溶期、腐败期,所以四小时之内,这牛肉必须得上桌。

在汕头,牛肉的供应链更短,为了争分夺秒的极致新鲜,可能在火锅店不远处,就有暂养的牧场,宰完直接送去火锅店,在店门口现切。

所以,在这场与时间赛跑中接下第二棒的,是火锅店里的切肉师。



送到案头的牛肉还是温热的,用手拍下去肉还会跳。

要是赶上店里有十几年经验的切肉师坐镇,那对食客来说就是幸运。肉的切法直接影响口感,切薄的肉比如五花趾,轻又嫩的薄肉片吃起来才清甜带脆;切厚的肉比如牛后腿的嫩肉,就要切厚锁住肉汁,这样涮起来极“饱喉”

刀要磨得可以切出1毫米肉的程度,有经验的切肉师在分秒必争中能把刀舞出残影,紧赶慢赶,就是要把这至鲜的牛肉掐着时间送上桌。



下午5点左右,潮汕的夜刚刚开始,当接力棒到食客手中时,万万不能功亏一篑。

涮牛肉,也是要精确到秒的,所以很多店家都会把哪个部位涮几秒标在盘子上,看到懵懂往锅里倒肉的食客,恨不得上去抢过捞仔给他涮。

牛肉的涮烫时间基本控制在8秒左右,这就是传说中的“秒牛”。

大火热锅,小火涮肉,涮肉忌大火,沸腾又还没沸腾的状态最佳。太猛的火力,肉的外表倒是很快就熟了,但内里没有,要是等里面也熟了,这块肉就煮老了。

所以不要豪迈的把肉一股脑全秃噜下去,要把肉放到漏勺里,拿着它在汤底里荡几荡,抖散三过水,学着潮汕人的精细,挽留牛肉的鲜。

如果说一头牛的结构解牛师熟稔于心,那怎么吃还要靠地道的老饕,一头牛,在他们心里应该都是这样的。



一盘盘贴着盘底的牛肉被流水般端了上来,新鲜不打水的基本都能稳稳的挂在盘子上,流水大的店里,会看见一排手法娴熟的人专门负责往盘子里码肉。



牛肉一上桌,单从肉的纹理和厚度就足以窥见手切师傅的功力深浅。

但是,且慢,别着慌下肉!


潮汕牛肉吃起来讲究,

每个部位可都有门道!

吃潮汕火锅的讲究,从锅底开始。

潮汕牛肉火锅的汤底讲究一个“清”,牛骨加南姜(潮州姜,去腥)熬出来的牛骨清汤,再有几块白萝卜或者苦瓜去腻,天然的鲜香清润。

先舀一碗牛骨清汤,加点芹菜末,吹散热气,啜上三两碗。愈喝愈热,后背出一层薄汗,胃里也暖起来做好全牛宴战斗准备了。
图源@花吃姐姐


一碗暖汤落胃,真正的潮汕牛肉火锅才算正儿八经地开始了。而潮汕人吃牛肉的精细,是从区分每一个牛肉的部位开始的,什么地方嫩,什么地方筋,什么地方油脂香……

所有的答案,全在桌子上一盘盘码放整齐,但细看纹路、形状却不太一样的牛肉里:
01.


脖仁,牛脖子活动最频繁的地方,总下厨的人称这种肉是“活肉”,有弹性。

脖仁很好分辨,脂肪油花像雪花一样分布在肉中,很奇异。我们常以油花来分辨牛肉的等级,油花越多风味越多汁可口。



因为脂肪含量高又要薄切,脖仁是唯一一块需要迅速冷冻之后处理的部位

脖仁难求,一头牛身上往往只有一两斤,也可能没有。

会吃的食客来店里头一个点脖仁,生怕晚一步就没了,涮脖仁基本7、8秒就熟,入口就知道什么是嫩中暗藏弹劲了。

脖仁,雪花牛肉
02.


吊龙,是从肋眼到外脊那一条,大约1:3的肥瘦比例,肥瘦适中,肉质细嫩饱满,是性价比较高的部位。

吊龙是好,但吊龙伴更好。吊龙伴,牛腰脊肉两个侧边,比吊龙多了些脂肪,吃起来更肥厚多汁,当然价格也比吊龙要贵一点。

吊龙VS吊龙伴(大众点评)
不少人独爱吊龙伴,就好它肥而不腻的那口,总拿它第一个涮,焯10秒左右,带点粉色就能捞。

一大块入口饱满又扎实,连脑中的多巴胺都忍不住为它释放。



吊龙伴后边,在牛骨盆夹缝里,还有两条长长的小吊龙,像龙虾的触须,所以潮汕人亲切的称它们“伴仔”或“龙虾须”,听说那是吊龙伴中登峰造极的美味,至今无缘尝试。
03.
匙仁,又称匙皮,牛上肩胛部位,细细的一条筋串起,筋花少,但筋肉结实,是做成牛肉干的上选部位。

匙柄,位于牛下肩胛处。它的样子很好识别,一条明显的大筋贯穿其中,像把钥匙。它的细筋比匙仁多,也更明显,入口柔软又弹牙。

匙柄极有拉伸感,切肉师父切的稍长一点,涮8—10秒,一口塞一个,让牛肉中的“花生四烯酸”冲击大脑,带来幸福感吧。

04.
花趾,筋花纹路很漂亮,“花趾”似是得于其名。三花趾,肉位于牛腱子前腿,五花趾位于牛腱子后腿。

五花趾比三花趾的筋花花纹更多,它是牛肉火锅十余种食材中,瘦肉最多筋脉最盛的,因而口感十分弹牙爽脆,大家爱它胜过三花趾。

薄切至一毫米,最好是拎起来薄可透光,探入80摄氏度的锅里烫6—10秒,拎起来一看,脱水筋脉收缩,层次感依旧。

05.
越靠近牛肚子的肉越肥,肥胼,牛腹的夹层肉,把牛腩腹心及上面一层牛油一起刮切下来就是肥胼了。

一层偏黄的牛油带一层嫩肉,红黄相间很明显。涮肉最好由瘦到肥,先焯肥的锅底容易被脂肪和油花弄浊了,所以推荐把肥的放后面吃。
06.
胸口朥,牛胸口的一块脂肪,浅奶黄色有点像沾着油的土豆片,看起来腻腻的。

但入锅涮足三分钟你就会改观了,板油在热汤的攻势下变得温软又清亮,挟一块嚼两下,竟是又滑又爽口,余韵绵延。



据说在潮汕,一个姑娘要是毫不犹豫吃下一个男孩点的胸口朥,那就是准备托付终生了,毕竟吃了胸口朥,今天
是甭想减肥了
07.
嫩肉,臀腿部位的肉,因出肉量较多,所以很多潮汕牛肉火锅店都把它挂在菜单首位。

嫩肉不负其名,吃起来软软嫩嫩的,虽比起其他兄弟姐妹普通了点,但单拎出来也是佼佼者。

最后还有生打的牛肉丸,是师傅手打后还没煮,等你涮火锅一次煮熟的肉丸。

上次去吃从生菜叶上拽了半天,看不过眼的店家舀起锅里的热汤浇上去,然后一下把丸子们轱辘到锅里。

待熟了捞一颗咬上一口,少量滚烫汤汁在最终散开,还有融化的牛油留在唇齿,让人回味。



讲究吃的人对蘸料特别在意,一菜一碟,涮牛肉蘸沙茶酱是官配,也有混合使用普宁豆酱和潮汕辣椒酱的。

潮汕牛肉火锅初盛时期,流行的是以沙茶酱为锅底,后来“大道至简”,锅底越来越清,沙茶酱被拎出来成为单独的蘸料。

配牛肉的沙茶酱也有的讲究,沙茶酱是改良自马来西亚和印尼的沙嗲酱,潮州沙茶酱包括油炸花生米末、花生酱、芝麻酱、蒜泥、洋葱末、辣椒粉、五香粉、芸香粉、草果粉等多种原料,鲜咸中带一点甜辣。



火锅店里的沙茶酱都有些许不同,还有的是店家调制的秘方,放在手边蘸一点就行,省得掩没了牛肉的味道。

之前有潮汕的朋友去外地吃了一顿潮汕牛肉火锅,看着店里提供的麻酱、酱油、耗油什么的,对着小料台生了半天的闷气。

很多人觉得潮汕牛肉锅过于寡淡了,被重咸重辣惯上瘾的味觉,突然一淡下来没滋没味的,所以为了顺应大家的重口,一些店家提供些非官配蘸料,殊不知这样反倒弄得不伦不类了。

味道强的香料和调料,永远有遮蔽食材本身味道的作用,潮汕美食最讲究的“大味至淡”,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
 在潮汕,

没有一头牛能全身而退!

在嗜牛的潮汕地区,容易嚼烂的好地段肉料涮火锅,其他地段也会打成牛肉丸、做成牛肉饼、牛杂煲、粿条汤...

总之,一头牛身上的边角料都不会浪费,人口近1400万的潮汕,每天牛肉消耗量要超过10万公斤。而且每一个部位,都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为了追求极致的新鲜,一个屠宰场离火锅店最多2、3小时车程,配合着火锅店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成熟产业链。

但出了潮汕地区,别说是对牛肉的消耗不够,单是固定屠宰点就规矩颇多,拿到好肉的几率不大,排酸肉、冷冻肉倒是不少,用冷冻肉、排酸肉给食客涮锅子,那真是失去了潮汕牛肉火锅的灵魂。

在外地吃到这种锅的潮汕人,心中无比萧瑟,要是带着朋友来的,还要忙不迭的解释:在我家那,真不是这个味儿。



如陈晓卿那种老饕,牛肉一入口,就知道来头了,别看切块的时候肌理都差不多,但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潮汕牛肉火锅出了家门,没有配合的单打独斗太难了,相比于在各个地方落地生根的潮州菜,不跑接力赛的潮汕牛肉火锅,那味儿还真就和本地不一样。

夜莺离去的花园杂草丛生,离开潮汕的牛肉火锅徒有其表。



潮汕人的饮食习惯,一直以精细著称,从千锤百打的牛肉丸、运刀精准的宰牛到涮肉的秒数都要做得合意,规矩极森严。

但潮汕,食物也有着明显的地域标记,一如潮汕牛肉。潮汕人走出家门,想找一家正宗的牛肉火锅店以慰思乡之情,难。
彩蛋:插画师的灵魂拷问
封面图来源@YAN studio

动图截自《风味原产地:潮汕》

插画:申易

其余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关注 一人一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