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飞天,国士王坚

 

阿里创始人马云不懂技术,CTO王坚不写代码。...



作者 | 马超

出品 | AI科技大本营(ID:rgznai100)

昨天笔者怀着非常激动的心情看到了中国工程院年院士增选结果,阿里巴巴CTO王坚入选工程管理学部的院士,“用技术创新证明中国人是能够进行技术的”也成为王坚当选院士的最佳写照。
逆风飞天阿里云
虽然目前阿里云估值已近5000亿,没有人再怀怀疑云技术的巨大能量,不过几年之前云的概念还没有为世人所接受。在乌镇互联网大会的前身-中国IT领袖2010年峰会上,有IT大佬曾表示云计算是一个比较超前的概念,可能你过几百年、一千年后,到阿凡达那种确实有可能。而当时另一位IT大佬表示,“是新瓶装旧酒”。不过这个所谓极度超前的概念,在短短几年后就阿里云带飞了。

云计算之所以在当时不被世人看好,关键在于其虚拟层损耗根本无法避免。打个比方形容云计算,它就好比镖局的总镖头不亲自下场,只是自身功力传输给其它镖师,再由镖师对外提供服务,由于镖师的功力是可以被标准化定制的,所以这种模式非常灵活方便;但坏处也随之而来,就是在功力传输的过程中损耗难以避免。

所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金庸武功秘籍《九阴真经》中开篇金句的背后逻辑是如此之硬核,以至于没人考虑过要打破它,甚至会出言嘲笑那群誓言突破这条铁律的“疯子”。而王坚和他的阿里云对此的回应却也简单,直接将算力转化的损耗降为0,真是不疯魔,不成佛。
双剑合壁,神龙飞天


今年的“双十一”阿里巴巴正式宣布,其核心系统已100%跑在阿里云公共云上。下面我们就近距离感受一下阿里云的两大基石飞天OS和神龙服务器飞天操作系统的架构图如下:



可以看到飞天中的众多模块都是以上古天神命名的,其中:

夸父:负责网络通信,由于飞天是要将众多服务器连接在一起的,夸父正是完成他们之间的通信功能。

女娲:与负责命名与协同工作,与神话中造人的工作不同,做为飞天中的唯一女性女娲负责将所有子模块的命名与协调工作。

盘古:负责分布式存储。

神农:负责监控,随时治病救人。

伏羲:负责任务调度及资源管理,这也和精通音律和伏羲氏有点渊源。

大禹:负责集群布署。

钟馗:负责安全,负责捉鬼。

飞天的每一行代码都是阿里团队自行编写的,没有借鉴Open Stack等开源云调度OS,据说在2013年底,飞天进行上线前的最后测试时,王坚直接拍板使用暴力拨电源的方式测试其系统稳定性,其决心可见一般。虽然没有开源,但是从目前飞天调度10万台级别以上的服务器就能看出他是世界领先的云OS。

神龙服务器的最大亮点是这个自研的MOC芯片,我们在阿里的云社区上可以看到这块芯片的真容。
MOC是专门用于虚拟化层的调度服务,将宝贵的CPU与内存资源由复杂的云调度中解放出来。换句话说阿里的神龙服务器并非不需要进行虚拟化资源的调度服务,但是他把这其中的损耗成本转移给了成本低廉的MOC,开创了一种新型的云服务器形式,打破了前文所说的云计算虚拟层资源消耗的铁律。
我以我血荐轩辕


在去年7月王坚参加了央视的《朗读者》节目,再现登山经典《进入空气稀薄地带》,每每重温这期节目,笔者总不免热泪盈框。

王坚说“随着大家对计算需求的增大,需要有人想办法把井水变为自来水,让它顺畅地流入寻常百姓家。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建水厂、铺管道、做水龙头、装水表等一系列环节的精密配合。更重要的是,它需要人们对新理念的接纳。”
但是人们对于新概念的接受过程,却真是像这期节目的标题一样《进入空气稀薄地带》,用王坚的话说这是他的团队、他的客户拿命来填的,因为第一个用电的人,第一个坐飞机的人也是拿命来填的。在2012年阿里的年会上,看到那些曾经的同事,那个一向以坏脾气闻名的王坚突然变得柔软了,哭得像个孩子,这个镜头也被当期的节目忠实的记录了下来,可能这也是阿里云团队以命相博的一种释放吧。
要知道王坚在带领阿里云践行自主研发理念的时候还是在10年前,当时我国整个IT产业还处在复制美国模式、定制开源系统的时代,彼时笔者做为一名IT老兵都不太相信国人能自主写出操作系统,做出芯片。而王坚却领着他的团队,去做一个中国人从来没有做过,只在他们脑子里出现过的东西,并最终取得成功,证明了中国人可以在技术创新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从某种意义上讲目前国产自研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的如火如荼,是拜王坚及其阿里云带来的创新之风所赐。

王坚的团队不是拿命来填,是血荐轩辕。
以身为棋,胜天半子


王坚是心理学博士,计算机知识还是旁听来的,被人戏称“不会写代码”当然从公开材料上看王坚在浙大是教过计算机课的,所以不会写代码肯定只是一种调侃。但是这样的教育背景也实在无法让人们把王坚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联系到一起。

笔者在前文《我改变世界、我已看透、我不再是个程序员-IT创世诸神如是说》(https://blog.csdn.net/BEYONDMA/article/details/102882429)中也曾经介绍过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简直可以称作穿越之路,书中种种描述均已成真。也许是微软系高管都有这种预言力的加持,时任微软亚研院副院长的王坚见到马云时第一句话“如果阿里还不掌握技术,未来就不会有阿里的身影”,竟一语成谶。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尽管得到了马云每年十亿连投十年的承诺,但是项目最初的几年却是非常的不顺利,由于概念过于超前,阿里云在2011年之前几乎是个连PPT都拿不出来的公司,所以王坚也不得不向现实妥协,在2012年联合天语、英伟达推出了阿里云手机,其搭载的云OS操作系统整合了阿里当时旗下如邮箱、云应用、地图 、浏览器及IM通讯多个电子商务服务,虽有不少人看好,但由于小米等国产厂商的入局,阿里云手机也是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虽然目前回头来看,手机是前端工具,而云是后端的算力系统,两者太不搭界,失败在所难免。不过当时的王坚也因为这个项目的失败而被冠以“骗子”的名号。

可以想象自身没有造血能力的阿里云当时的艰难,一年十亿的投入可能真的不是个虚数,但是这么多钱投进去,几年间也不见进度条上的变化,这也让很多人失去了耐心,据说最艰难的时候,有80%的人员选择离开。

王坚真正转机来自于12306,14年刚刚问世的12306,被很多网友怒喷为世界上最烂的网站,因为它永远都只会一招“该网页无法打开”。但是马云在2015年达沃斯论坛时说的:“我告诉阿里的年轻人,去支援12306,不收一分钱。因为我不想看到农民工兄弟买不到火车票。这不是为了钱,不是为了政府,是为了那些兄弟不用在雪夜等待买票,只需要通过手机、电脑就能顺畅购买。”用上了阿里云的12306,真是有了脱胎换骨般的改变,再没出现频繁的宕机现象,人们也不禁惊呼原来阿里云真的可以啊。
从此阿里云正式步入正轨,同年的SortBenchmark的排序竞赛中阿里云用不到7分钟就完成了100TB的数据排序,打破了ApacheSpark之前23.4分钟的纪录,并获得了2017年中国电子学会设立科技进步奖15年来的首个特等奖。
阿里创始人马云不懂技术,CTO王坚不写代码,但就是这样两个人成就了阿里巴巴。王坚院士对于我国云计技术的贡献,堪称国士无双,言不能尽表,深深致敬。
【End】
热 文 推 荐 
☞CSDN创始人蒋涛:开发者是泛终端生态的第一推动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结果公布,阿里王坚当选

☞程序员需要了解的硬核知识之操作系统和应用

☞小米 9 年,雷军开启 AIoT 与 5G 超级互联网时代!

☞程序员正在消失?

☞5G套餐到底该不该换?看完你就明白啦!

☞他的公司1年令比特币暴跌数次,上榜福布斯捐10亿美元的跨界传奇


点击阅读原文,参加中国开发者现状调查!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关注 CSDN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