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街头被罚赤身蹲马步:惩罚孩子,怎么做才算理性?

 

前段时间,一位硬核妈妈因为惩戒孩子上了热搜。...

前段时间,一位硬核妈妈因为惩戒孩子上了热搜。

原来,这位母亲接到老师电话,得知儿子在学校摸了女同学屁股。她急忙向女孩家长道歉,另一边又下狠手惩戒儿子。

她要求男孩在10秒钟内脱光衣服,就在熙熙攘攘的街头蹲马步,接受过往行人的注目。
男孩母亲说:现在孩子还小,必须用他对待别人的方式来对待他,让他感受下别人的目光,以后绝不再犯。

对男孩的行为,这位母亲太过痛心,所以她不惜用这种让孩子羞辱的方式,给孩子一个教训。

这次的重罚,舆论倒是出奇的统一,都认为孩子还是需要惩戒长记性。
然而,正如某些网友的质疑,这种严厉的惩罚方式其实并不合适。它虽然给孩子带来强烈的冲击,但也会严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甚至留下终身的阴影。
孩子犯了错,要不要惩罚,该怎么惩罚,其实是很多父母心头的困惑。

因为惩罚,它似乎总伴随着“打骂”这样严厉的字眼,无论对父母,还是对孩子,都是让人难受的体验。

惩罚是一柄双刃剑,用的好是利器,用不好可能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但是,孩子成长却离不开惩罚。

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所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惩罚,让孩子敬畏规则
上个月,四川一个街道上,发生了一件惊恐的事情。一栋高楼楼顶上不断有东西往下掉,有木棍、铁丝,竟然还有砖块。

调查结果让人瞠目结舌,这么危险的动作,竟然只是几个孩子的恶作剧
很多时候,孩子是不清楚行为后果的,让他们遵守规则,只靠口头教育和引导并不管用。

这是因为,对于年幼的孩子,他们只有体验到行为给自己带来的不适感,出于趋利避害的天性,才会约束自己。

但是,孩子的年龄认知,决定了他们看不到某些行为的长期结果,等待的过程需要时间。这时候,惩罚就是那把规范孩子行为的尺子。

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把孩子的道德认知分为六个阶段。
处于第一阶段的孩子,他们并不理解规则的意义,遵守规则只是为了回避惩罚。

而对于那些没被发现,或者没有受到惩罚的行为,他们就认为这个行为是能被接受的。后果或者惩罚越严重,这个行为就越不恰当。

合理的惩罚,会让孩子记住规则,敬畏规则,而这也是对孩子的保护。

李玫瑾教授做客《圆桌派》,就曾指出,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要有所“怕”

她说:“人的成长过程中,要形成一些东西,除了爱以外,还有敬畏。惩罚实际是一种保护,让他知道怕,真的后悔。”
就像闯红灯会收到罚单,孩子需要明白规则的存在,懂得犯错就要被惩罚。

惩罚就像一道屏障,保护孩子的人生轨迹不会偏离。
惩罚,不是控制孩子的手段
其实,大部分人对惩罚都是又爱又怕,用在孩子身上更是无比矛盾。惩罚可能会伤害到孩子,但用起来又着实顺手,快速有效。

“孩子不好好吃饭,吼一顿就乖了。”

“吵吵闹闹不听话,屁股来一下就消停”

孩子的行为当然是不当的,但是这些惩罚的背后,是父母被惹火的情绪,和被孩子挑战的愤怒。

这样的惩罚没有标准,它跟随的是家长的意志,何时使用,也全看家长的心情。它背后的逻辑是,孩子应该听我的,否则就要得到教训。

这样的惩罚,孩子不能理解,也不会服气,也许短期内有效果,但是却会激起更大的反抗。

看过一期节目,小女孩嘟嘟的妈妈要求严格,她的杀手锏是数“1,2,3”,话音落下时,女孩必须服从,否则就要罚站。

早上起床时,妈妈先温柔催促,见孩子还在磨蹭,三声落下,立刻把女儿从床上提起。
晚上嘟嘟看书入迷,妈妈希望她马上去洗漱,见孩子没有回应,妈妈使出杀手锏:三声,立刻去罚站。
就连吃饭时,妈妈也是规矩当先:手必须扶着碗,青菜也得吃。再有下次,立刻罚站。
无论是学习,还是放松,嘟嘟必须完全跟着妈妈的节奏走,否则就是没规矩,必须立刻惩罚。

嘟嘟妈妈把惩罚当成了控制孩子的手段,完全忽视了孩子的意愿,结果也并未如愿。

视频后面,嘟嘟面对妈妈,直截了当的拒绝:不!

用惩罚来控制孩子,并不能让孩子真心改错,他们只记得被惩罚的委屈和愤怒,等他们有力量时,也必将迎来反抗。

心理学家鲁道夫就在《孩子:挑战》中写道:“试图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是毫无用处的,没有哪种惩罚能得到持久的服从。

惩罚是规范孩子行为的戒尺,却不应该成为控制孩子的武器。
合理惩罚,需要建立处罚规则


看到一个视频,兄弟俩在家玩油漆,他们不光涂的自己满身,还弄脏了楼道。

爸爸看到后忍住笑,开始了问责:他先确认是谁的主意,机智的哥哥想甩锅给弟弟,但爸爸可没那么好糊弄。

最后,爸爸宣布,两个人都有责任,需要共同清理楼道,并且取消几天的果汁作为惩罚。

孩子犯了错,需要接受惩罚,这会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避免以后再犯。但是惩罚不当,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创伤。
那么如何合理惩罚,既能达到目的,也不会伤害孩子呢?

这位爸爸给我们做了完美示范,惩罚孩子需要遵守的几个原则:



 先教后罚,符合孩子年龄特征

惩罚要有理有据,确定孩子真的犯错。

比如,一岁的孩子打人,两岁的孩子骂脏话,这样的行为看似有错,但却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也并不需要受到惩罚。

因此,在实施一项惩罚前,我们需要跟孩子充分沟通,让他清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违反的结果是什么。

就像视频里的爸爸,他明确告诉孩子:你们的行为是错的,你们弄脏了楼道。
惩罚需要明确的标准,它不是随机的,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孩子的心理防线,起到预防的作用。



惩罚要就事论事,和错误相关

去年国庆,一个9岁男孩整个假期都忙着捡废品卖钱还债。原来,他为了打游戏,悄悄转走了奶奶微信里的2000块钱。

捡垃圾还债,就是家人给他的惩罚。此外,债款还清前,他还被取消一切娱乐活动。

孩子犯了错,而且造成了后果,那么即便已经认识到错误,也需要为错误行为付出代价。 但是惩罚要针对错误本身,并且选择合适的方式。

惩罚本身不是目的,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并懂得纠正自己的行为,惩罚才有了意义。


惩罚要有度,拒绝暴力行为

孩子犯了错,有些时候家长气血上涌,怒火攻心,会做出比较极端的行为。

但是,惩罚一定要有度,绝不可以使用暴力行为,或者侮辱孩子自尊的方式。

心理学研究显示,在家里经常受到家长严厉惩罚的孩子,具有过度攻击以及反社会的行为。

暴力惩罚,孩子感受到的是屈辱和不甘,这会剥夺他们自身反省错误行为的机会。

窦文涛在节目中,曾形容父亲的惩罚是“雷声大,雨点小”,他心里怕的要命,自己也不敢再犯。实际上,父亲并没有真的暴打他。

合理的惩罚,孩子会为不当行为承担应付的责任。

不当的惩罚,孩子会感受到行为带来的羞耻和罪恶。

选择合适的惩罚方式,考验的不仅是家长的惩罚艺术,更考验为人父母的一颗心。

惩罚是严格的,但惩罚也是有温度的。惩罚永远只针对错误本身,让孩子知道,犯错并不可怕,承担责任的你,依然值得爱。

惩罚不是伤害,只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出于爱,惩罚就是孩子成长的良药。
更多热文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伪挫折等于虐孩子:现在的父母
是怎样在爱的包裹下,伤害孩子的?
▲快递员深夜视频给女儿跳舞:孩子对不起,
爸爸抱着砖头抱不了你,放下砖头养不起你!
热门微课







文中所用图片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无法一一和版权所有人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版权所有人的知识产权,请及时通知我们,以便我们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18616711561(电话同微信)

文章转载:supernannyipcn2018(微信)

文章投稿:supernannyipcn2018(微信)


    关注 超级育儿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