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台湾与侯孝贤的「悲情城市」

 

一部电影,看尽台湾的前生今世...



     戳蓝字关注我们哦  

「悲情」
台湾的历史,赋予这座岛屿这样的气质
文|丁泽宇
编|胆小萌 姜陆
我第一次去九份的时候,碰巧,也是一个下雨天。

其实说那天下雨天,难免有点牵强。那日,一大早从台北出发,到了平溪的时候,还是晴天。没想到下午坐车去九份的时候,天色已经开始变暗。顺着九份走上去,一路走,一路雷。恰如电影中侯孝贤那反复出现的长镜头一般。站在九份的山上,对着基隆外海。天空中两声雷响,然后淅淅沥沥的下起雨来。

台湾九份
即便是生活在淡水的我,看到这样的场景,难免还是有些诧异。没想到,这台湾岛上,竟然还有变天比淡水还快的地方。

九份和金瓜石一起,曾经是东亚地区最大的金矿。然而像所有资源型城市一般,这里也经历了由一个小城到繁荣,再到资源枯竭后又衰落的故事。后来,侯孝贤电影的选址,使九份声名鹊起,此时的九份,早已经成了台湾一大热门旅游景点。随着九份这个词一同被提起的,是芋圆,金矿,以及侯孝贤的那部《悲情城市》。

我知道这部电影,要比知道九份这个地区早很多年,毕竟侯孝贤名声在外。然而直到我最后一次去九份半年之后,我才第一次静下心来去看这部电影。
悲情城市
在台湾倍受争议的龙应台龙部长,在她的那本《大江大海1949》里曾经写过这样一个故事。1948年的时候,有天早上,厦门有个妇人让她的儿子坐船到金门去买东西。那时的船程,不过就一会儿时间而已。厦门人去金门买东西,就像是赶集一样方便。结果早上儿子刚走,中午的时候,解放军便打进城来。「解放了」厦门。母子俩再见面的时候,已经是40年后台湾开放大陆探亲时的事情。

后来,我一遍又一遍的听台湾人给我讲这个故事。我的老师,我的朋友,我参加讲座时民进党前立委。大时代的小人物,这短短七个字,写尽了多少心酸。



就像这部电影中所讲的大时代的小人物的故事一样。在影片的一开始,林家大儿子林文雄喜得一子。广播里还放着日本投降的宣告,这一切都预示着新生命的开始。毕竟,在这之前,台湾已被日本殖民五十年。然后,便是那不断出现的,站在九份山上遥看基隆外海的那一幕。

影片的开头,和影片的结尾选择了同样的角度,在林家的桌子前,老爷子端着饭碗在那里吃饭。只是开头时陪在老爷子身边的是老大林文雄。而结尾时,陪在老爷子身边的,是老三林文良,和几个小辈。



如果回溯台湾的历史,就会发现。台湾这座岛屿,很容易和悲情二字挂钩起来。在侯孝贤拍悲情城市这部电影之前,台湾本地人的命运,从来没有能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从西班牙人,到荷兰人,再到清朝,日本,国民党统治。无外乎,只是换了一个又一个的统治者。每一次看似是新命运的开始,实则,是一段悲情的开始。

也难怪,我在台湾时认识的六七十岁的老爷子们,和我讲起当年台湾的那些故事。形容国民党的词句,真是要多难听,有多难听。根据口述以及史料中曾经记载的内容。

1945年国民政府接管台湾之后,在台湾实行的统治,比起最初日本人来时好不到哪里去。然而毕竟,这也是自家的统治。台湾人本以为祖国的军队,会是整整齐齐的来接管台湾。没想到来台的军士,一个个打扮的和乞丐没什么两样。而且来了之后,拿本土人也不放在眼里。再加上当时岛内经济崩溃,一系列的事件,最终直接酿成了后来的228惨案。

228惨案




228事件,即是台湾历史的转折点,也是整部电影的转折点。后来,在228事件中受害的这一批人,不可避免的倒向了党外。也为之后的党外运动以及民主化所增添了一部分基础。

在这件事之前,电影的格调以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态势稳稳的前进着。在228事件之后,则是急转而下。随着文清的被捕,文良再次发病,这个家族,像是红楼梦般的毫无预兆的崩溃掉。而对于整件事,对于统治者的高压。作为大时代中的小人物,除了无可奈何四个字。别无其他。



然而,他们终究还是会反抗的。林文雄对于上海佬的反抗,被上海佬一枪打死。这也从侧面描写了在当时本省人与外省人其实力之对比。一个挥着刀,另一个拿着枪。就像是国民党的军队拿着枪,恶狠狠的开进了台湾。而手无缚鸡之力的民众,即便反抗,也只能任其宰割。

或者,林文良对于上海佬的反抗。又或者,是林文清暗暗资助吴宽荣,对于国民政府的反抗。

即便是小人物,在大时代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然而,小人物从来都未曾屈当于小人物。因为正是一个个的小人物,才组成了大时代的浪潮。

倒下去了一个个的小人物,然而成长起来的,却是一代人。



四五十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人,最终成长成为了台湾高速发展时社会的精英。我在台湾时,所接触到的一个个五六十岁左右的老师,无一不令我敬佩万分。他们正是林文雄,吴宽荣,林文清的儿子们。也是他们这一代,积极的推动了台湾的民主化。

这也就是影片的最后,即便是林家已经断代,然而根仍未断。

就像我在前文所提到的一样,如果有心的观众很容易发现,在影片的结尾处,依旧是老爷子坐在那里吃饭,然而陪在他身边的几个人,都是几岁的小孩子。影片以这样一个画面结尾。在1989年的这部电影,即是对希望的肯定,也是对希望的致敬。

所以,虽然是悲情城市,然而最终,还是有希望的。

只是这希望,需要的是一代人的成长。对于台湾来说,已经经历过。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样。


  
 丁澤宇
知乎@丁澤宇|用笔触记录世界

  愚乐读者群

长按二维码有志愿者领你进读者群哦 :)


    关注 愚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