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可能没你想象的那么好”,但这些指控是以讹传讹为黑而黑

 

关于牛奶的谣言,我们为你一一击破...

在几十年前,牛奶是作为老人、病人和孕妇产妇的“营养品”来存在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牛奶以及奶制品成为了日常食品。

营养学界和牛奶产业大力宣传喝奶的好处,比如“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等等。所谓“奶红是非多”,同时也出现了“牛奶致癌”“牛奶是小牛喝的”这样的反对之声。
图片来源:微博


在欧美,喝奶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也有大量的研究数据。要说“可能没你想象的那么好”是否有理,完全取决于“你”觉得它“有多好”。但是,《经济日报》上发表的这篇文章,却是“为黑而黑”,差不多可以算是谣言了

文中指出了三条“牛奶弊端”,下面一一来解析。
关于补充矿物质
文中说“从补充矿物质的角度而言,牛奶可能并不是最佳选择”,理由是“镁与钙的理想比例是1:2”而“牛奶中的钙镁比例为10:1”,所以“经常大量喝牛奶会造成镁的相对缺乏”。这是一个很奇怪的逻辑。说饮食中镁与钙的理想比例是1:2,针对的是所吃下的所有食物中的钙和镁,而不是指每一种特定的食物中都满足这个比例。不同的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同,有的这种营养成分多,有的那种营养成分多。我们需要的是总体摄入的营养全面均衡,而不是每一种食物中都满足营养均衡。

实际上,富含镁的食物要比富含钙的更多。也就是说,通过牛奶摄入足够的钙,通过其他食物摄入充足的镁,才是实现“理想钙镁比例”的正确做法
关于“牛奶与母乳有很大区别”
这个说法本身没有问题,但这不能称之为“牛奶的弊端”。“婴儿不应该喝牛奶”是事实,“用牛奶制成的配方奶”也确实可能发生过敏(但并不是“风险也很高”,实际上对牛奶过敏的婴儿比例算不上高)。配方奶不是用来“代替”母乳的,它是无法实现母乳喂养时的“备胎”。关于配方奶的准确评价是——第二好,但已足够好。

更重要的是,对于婴儿,只有“最好”的母乳和“第二好”的配方奶,并没有可选的“第三”。即便是对于牛奶过敏的婴儿,也还有深度水解或者用大豆制作的配方奶来解决。——基于牛奶制作的配方奶,是“无法实现母乳时”最好的选择。
图片来源:pixabay


而讨论作为常规食物的牛奶,针对的是大孩子和成年人,它是否“跟母乳有很大区别”一点都不重要——要知道,人们所吃的其他食物,跟母乳的差别更要大得多。
关于牛奶与心脏病/癌症的关系
文献中确实有一些这样的数据,但基本上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影响因素众多,很难建立“因果关系”。更重要的是,都是“长期超量摄入乳制品”,而在中国,即便是喝牛奶比较多的人群,也很少有“长期超量”的。更不用说平均而言,中国人群的奶制品摄入量远远低于欧美国家了。
图片来源:pixabay


所谓“牛奶作为动物的乳汁,其中含有一定量的天然雌激素”,这是事实。但还有另一条事实:母乳中也含有天然雌激素,而且含量并不比牛奶中的低

至于“人工饲养的奶牛,还有被添加人工激素的可能”,这可以算得上对奶制品行业的诽谤了。中国的奶牛养殖中不允许使用激素,即便是美国等国家允许使用的生长激素,也经过充分的安全审查,确认与致癌和心脏病无关才被批准使用。

至于说“富含的IGF-1也能增加女性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其实是一知半解的猜想。IGF-1是动物体内很重要的一种蛋白质,人体内本身就存在IGF-1。对于少年儿童的发育,它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确实有一些研究显示成人体内IGF-1的水平跟一些癌症相关,但这是指人体内存在活性的IGF-1。牛奶中的IGF-1含量很低,通过喝牛奶摄入的量跟人体内自身的含量相比微不足道;另一方面,经过加热、消化、吸收,从牛奶中摄入的IGF-1在人体内并没有活性。

简而言之,牛奶是一种食品,它不是神奇的补品,不会因为喝它就“强壮一个民族”,但它是一种很好的食品——那篇《牛奶可能没你想象的那么好》的文章,通篇都是以讹传讹的“为黑而黑”。
题图来源:pixabay

文章来源:本文经授权转载自作者本人公众号“松鼠云无心”,转载请联系原账号。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微信:SquirrelClub
微博:科学松鼠会
科学松鼠会,是一家以推动科学传播行业发展为己任
的非营利组织,成立于2008年4月。我们希望像松鼠
一样,帮助公众剥开科学的坚果,分享科学的美妙。
喜欢记得点“在看”


    关注 科学松鼠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