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仅35岁演员高以翔突发心源性猝死不幸去世 心脏专家:猝死也会找上年轻人 当身体发出预警信号别扛着

 

昨天,台湾演员高以翔录制《追我吧》节目时突发心源性猝死离开人世的消息引爆各大媒体。...



记者:陶婷婷

昨天,台湾演员高以翔录制《追我吧》节目时突发心源性猝死离开人世的消息引爆各大媒体。年仅35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为何会突发此病?这种疾病正在逼近年轻一族吗?又该如何救治和预防呢?记者采访了心脏科的医学专家。

事件回顾:

高以翔录制《追我吧》节目时突然晕倒,最终去世,爆出事发新闻后,有网民透露,高以翔在录制该节目之前身体有点状况,似乎是感冒了。高以翔在11月27日1时45分跑步时晕倒,医护人员抵达后进行10分钟的心脏苏醒,之后在2时30分送往医院。当天,高以翔录制跑步环节,在晕倒前一刻高喊”我不行了”,剧组人员没有反应过来,等发现不对劲后,众人马上对高以翔实施抢救,最终因心源性猝死而去世。
心源性猝死近年来
为何“青睐”年轻人
数据显示,我国心律失常患者约有2000万人,每年约54万人心脏性猝死,我国心脏性猝死总人数位居世界之首。对此,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衰专科主任范慧敏指出,心血管疾病更多在进行剧烈运动的情况下才会显现出来,也就是说,在死亡降临前,人们一般无法知道自己身上隐藏着“杀手”。在猝死的人中,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患有心脏病。据统计,有70%的人因为没有得到急救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范慧敏认为,我国心脏猝死人数如此之多,主要原因是引发猝死的多种因素未被有效控制,并有加重趋势,包括人口的老龄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和发病有升高趋势。而且,随着工作、生活、家庭的压力与日俱增,并且长期有严重的不良生活习惯,包括饮食结构不合理、暴饮暴食、长期熬夜、抽烟、喝酒、严重缺乏运动等原因,年轻人猝死人群与日俱增。



年龄大于45岁的男性、大于55岁的女性,吸烟者、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有家族遗传病史者、肥胖者、缺乏运动及工作紧张者,这些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也是猝死的最危险人群。

这些高危人群更容易因工作繁忙而顾不上体检,或自以为根本不用体检,从而耽误了病情。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朱文清告诉记者,导致猝死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心血管系统方面的疾病,心动过速或心跳较慢的人群比较容易发生猝死,引发猝死的原因以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最为多见。医生也在门诊中发现,很多老年人心脏不舒服会及时就医治疗,而年轻人往往容易忽视身体发出的警示,觉得自己还年轻不会有什么大问题而忽视,不愿意就医。他提醒,无论年轻年老,心脏感到不适一定要及时就医,通过专业医学手段,如安装除颤设备都能有效地预防悲剧发生。此外,当在运动中出现任何的不舒服,一定要停下来休息。

范慧敏也表示,过度运动也可能是猝死“凶手”。近年来,国内外运动员猝死早已不是新鲜话题,超负荷的运动容易导致心肌缺血。谢赫•拉希德王子就是阿联酋体育圈明星,在马术方面,他曾在2006年多哈亚运会上获得个人和团体两块马术耐力赛金牌。除了马术,他对于滑翔、冲浪、排球等体育项目也都驾轻就熟。
心脏预警有迹可循 需警惕


范慧敏说,猝死的发病征兆并不多,特别是有特异性和有价值的征兆。也正因如此,猝死易出现在年轻人身上。范慧敏提醒,尽管猝死发生前,没什么典型症状,但还是有些蛛丝马迹需引起大家重视,比如警惕胸部疼痛反应。疼痛反应在猝死的发病征兆中,是最易被我们抓住和感知的信号。当感到胸部出现剧烈、紧缩、压榨性的疼痛,且感到透不过气时,就要提高警惕。平时应注意可能导致猝死的潜在病因,比如是否有易形成血栓的病史。如果工作性质是久坐或长期站立,血液循环不好,当病情发作时,除了疼痛外,若还有憋气、明显的紫绀、口唇发紫、血氧下降等,就要高度怀疑可能是肺栓塞。对于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征兆是剧烈疼痛,而且在疼痛的同时会伴有重度的血压升高。

范慧敏强调,冠心病猝死率最高。心绞痛和心梗都包括在冠心病里。典型的冠心病表现是胸痛,一般发生在胸骨后方,整个边界不是很明确,它的面积会适当大一点儿(跟手掌面积差不多),或者说不清到底哪儿疼,主要是闷痛的感觉。心绞痛服药后,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症状就会缓解。而针扎的刺痛或是“按着疼”的感觉往往跟心脏关系不大。此外,严重心律失常可导致心源性猝死。发病时,没有疼痛的感觉,更加让人猝不及防。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心脏跳动突然紊乱,导致其没能有效地射血,以致所有器官供血被打断,包括心脏自身。如果救助不及时,人马上就会死亡。还有一种情况是来不及感到疼痛,最主要的心脏血管突然一下就堵塞了,人就不行了,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有基础病史的人群中。
突发猝死如何应对


由于猝死突然发生,而且很多人发病不在医院,而是在家中甚至公共场合,使得及时抢救变得困难。对此,范慧敏呼吁,应加强普及民众心脏猝死的急救知识,让大家掌握猝死的急救技能,从而挽救更多人的生命。他说:“心脏骤停后急救越早,救治成功率越高。如果能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的几分钟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将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当家人出现呼吸或心跳中止症状时,应立即抢救:第一步,拨打‘120’紧急呼救。第二步,让患者头部后仰,下颌上抬,头部偏向一侧,使呕吐物尽量流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带假牙,需要摘掉,避免抽搐时造成危险。第三步,做有效的心脏按压。
具体方法是,两手手掌重叠,手指抬起,放在患者的心前区(胸骨下1/3部位偏左侧),垂直往下按压。按压幅度为3至5厘米,频率为每分钟100次;同步采用人工呼吸,每30次心脏按压辅以两次人工呼吸。”


范慧敏强调,心脏就像汽车发动机,太疲劳就会“罢工”停摆。如果一个人平时没有任何心脏病症状,只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词,就能做到远离猝死:不熬夜。生活没有规律、常熬夜,极易引发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猝死。心态好。持续过大的心理压力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诱因,应尽量让自己保持平和的心态,通过聚会、出游等进行自我调节和放松。戒烟限酒。大量饮酒和吸烟一样,也会诱发猝死。有家族史或者心脏方面隐患的人,可去医院进行检查。同时建议定期进行血液指标检测(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心电图,心脏超声,活动平板试验,冠脉CTA等,尤其是冠脉CTA,简单易行,无创伤,可以作为冠心病的筛查手段。

通过这些简单的心脏检查,然后再根据医生的专业建议,选择体育活动。“因为运动是把双刃剑,它有促进健康的一面,也有摧毁生命和健康的另一面,”范主任提醒,“这样的事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但只要引起足够重视,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伤害就可以避免。如上午6:00~12:00被喻为是心脑血管病的‘魔鬼时间’,70%~80%的心脑血管病猝发都发生在此时。因此,在这段时间锻炼要特别注意。

朱文清也告诉记者,一旦有突发情况,在5分钟内及时实施电击除颤是抢救猝死最好的手段,他建议在全社会推广和普及心肺复苏等相关技能,也呼吁在各大公共场所配备除颤急救设备。
什么叫心肺复苏术(CPR)?

针对心脏骤停的人,为了挽救生命采取的几项措施:

胸外按压

人工通气(清理呼吸道)

及时电除颤

后期专业用药

什么情况下要采取心肺复苏?

呼唤没回应、胸腹部无起伏、触颈动脉无搏动

心脏骤停1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90%心脏骤停4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60%心脏骤停6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40%心脏骤停8分钟实施CPR成功率约20%(可能脑死亡)心脏骤停10分钟实施CPR成功率为0
如何进行心肺复苏?


1评估环境

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人来人往的马路、地震火灾发生地、触电倒地的人不适合施救。安全、平摊的路面适合施救。

2判断意识



双膝跪在他身旁,双手拍打他的双肩,并呼叫他,观察他有没有反应。

3呼救

若是没有反应、无应答,说明他已经没有了意识,接下来: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说明情况,告知地点。同时,询问是否有医生或学过急救的人在场,请他们一起帮忙施救。

4观察呼吸

看他是不是呼吸正常,侧头水平观察他的胸廓起伏,正常呼吸应该有均匀的、可见的胸廓起伏。凑近他的鼻子、嘴边,感受是否有呼吸摸摸他的颈动脉,看是否有搏动,切忌不可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容易发生危险。



5开始心肺复苏



①胸外按压:要按在对的地方,还要注意深度和速率。

按压位置在胸部的中央,胸骨上半部,是胸部正中两乳头连线中点,要十指相扣,掌心向下、按住胸部,上半身前倾,双臂伸直,垂直向下用力。

按压深度成人为5-6厘米

按压速率为每分钟100-120



②口对口人工呼吸:家人或亲密朋友发生心脏停搏时,可以进行人工呼吸。不建议对陌生人直接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要跪在患者身体的一侧,一手按住其额头向下压,另一手托起其下巴向上抬,标准是下颌与耳垂的连线垂直于地平线,这样就说明气道已经被打开。

一只手放在前额,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其鼻子,正常吸一口气后,用嘴唇封住患者口周,给予1次呼吸(约1秒钟),同时,余光观察胸廓是否起伏。

胸外按压和通气比为30:2,即每完成30次胸外按压,立即给予2次人工呼吸,且两组胸外按压之间间隔小于10秒。



6停止心肺复苏

当患者恢复自助循环,有心跳、有呼吸时;

120到达时;

当周围不再安全时,可先进行转移;

长时间按压,患者依旧没有恢复自助循环(死亡)时。

看起来很复杂,其实只要记住以下口诀,就可以轻松掌握:

环境安全;叫、叫、看、压;30 比 2

快快学习起来吧!
cpr内容转自上海市东方医院


    关注 上海科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