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抱怨四六级难考?古人学中文的痛你懂不懂?!

 

古代文盲多的原因,终于找到了...

 ▼
对当代大学生来说
每年年底都是段难熬的日子
不仅身体要迎击西伯利亚冷风
头脑也得对抗“西语”四六级考试
其实,当你被“abandon”反复折磨
念叨着“学啥英文,只懂中文就行”时
殊不知,在拉丁字母没传来前
一生专注中文的古人也并不轻松
每天都要在“背汉字”中痛苦挣扎
从不会因长着张24k无修图中国脸
就能免遭汉字的无情摧残
/一个字带你从山海经读懂荷马史诗
ps:事实上只是一家猜想,无需当真/
我们都知道汉语难学
所以,在没有拼音的年代
古人都是怎么“啃汉字”的呢?
硬说的话,在“仓颉造字初级阶段”
“背汉字”的情况并不常见
由于文化不够发达,学湖有涯
一辈子看几本书就“经世大儒”了
那会语文课的上课方式
通常是现场教学,口耳相传
遇到不会的字儿没关系
直接向老师请教即可
后来随着时代的变化
书越来越多,字越来越难写
老师也没那闲工夫一一解答
然后,老祖先们便脑洞大开地
踏上了“给汉字标音”的艰难之旅
起先,大家憋出了“简易三绝”
像个深陷英语泥淖的小学生般
试图用“谐音联想硬核记忆法”来背汉字
/六亲不认狂野女孩的自白书/
第一招是入门级的“直音法”
也就是用同音字标注读音的方法
一般找最简单的X,来给Y标音
被后世沿用许久
表面简洁明了,实际问题频发
让学习比“斯蒂芬金式悬疑小说”更烧脑
碰到“歘䒌茝膗鞥”等
只有一个发音的“单身狗字”咋办?
瞧见“掣瘛懘痸銐”等
一家子都很生僻的同音字又该咋办?
接着,第二招“读若法”横空出世
取读音相近的字词来标音
无须特别精确,得过且过就成
/注:玤(bang),一种石头;菶菶(beng):草木茂盛/
老实讲,抛开“容易读劈叉”不说
这种方法更经常遭遇“超纲难题”
如果你不熟经籍传注和方言俗语
根本不会明白作者的表达意图
就好比广东学子参加高考
除了需融会贯通考纲教材
更要深究河南老师家乡的风土人情
于是,更为通俗的“譬况法”应运而生
找个发音相近的老字
再采用打比方的方式
给个描述,让你感受下新字的发音状态
这种办法比较考验想象力
就拿“显”解释“天”来说
天高高在上,所以要音调很高
你就得捋直舌头,用舌尖发音
总靠这类歪门奇技也不是个事儿
不仅该不认识照样不认识
还容易让大脑死循环宕机
想知道“ice”意味着什么吗?
那咱先搞懂“refrigerator”是啥意思
不得不承认
在过去要是能识文断字
准保万里挑一的真·学霸!
直到两汉之交
“汉字推广难”的尴尬局面
才稍微有所改善
随着印度佛教的传入
受梵文发音的启发
/可以理解成现代的汉语拼音韵母表/
东汉读书人开窍领悟了
汉字字音分析的新思路
推出了“谐音硬核记忆法2.0”
——反切法
先别看名字忙着头大
如果你正常上完九年义务教育
这入门简直就是小case
比背九九乘法表还简单
举个栗子,《集韵》中讲“欣,许斤切”
即为:欣(n)=许(xu)+斤(jīn)
说白了,俩老汉字为一个新汉字注音
第一个字表声母
第二个字表韵母+发音
当然,反切也不只这么简单
比如在没有拼音字母表的时期
人们光是理解“反切”就已很难
这种不知所云的混沌定义
连内阁大学士都不一定能搞清
更何况后续捣鼓出的其他复杂切法?
也难怪李汝珍在《镜花缘》中写到
“每每仕大夫论及反切
便瞪目无语,莫不视为绝学”
话说回来,即便反切法
与初代记忆法相比,已进步很大
但还是面临着那个老问题
——我汉字儿都认不全呢
你让我用汉字给汉字注音?
明代以后,借着传教士这股西风
汉字也开始了音标化注音的探索
尽管上帝的仆人们一开始
在汉语面前败下阵来
但他们没有退缩,转而发明了
用拉丁字母给中文注音的方法
再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
清朝末年,国学大师章太炎
看到日本人用片假名来表音
便模仿着用“简化偏旁”的办法
捣腾出一套画风清奇的注音符号
既解救了文盲,又
没丢失反切传统
至今仍在我国台湾地区发光发热
/“萌”的拼法,便是“ㄇㄥ”/
新中国成立后
考虑到采用拉丁字母
更简单易学,有利于国际交流
我国便在1958年开始推行
由周有光等老前辈耗时3年
整理出的《汉语拼音方案》
虽然这套方案略有瑕疵
但还是要说,非常具有前瞻性
对当代生活更是意义重大
如果按传统的“反切法”来
那么各位日常的打字聊天
就不是戳几下小屏幕这么简单
而是改成重体力的“敲架子鼓运动”
反切法尽管传播知识不太在行
可架不住人家“制造文盲”一绝
所以,反切法后来变着变着
便成了
文字游戏的得力武器
例如一些古籍和通俗小说中
“反切”经常用来变着法骂人
梁元帝萧绎在其撰写的
“生活随笔”《金楼子》上
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如果你不知道“反切”
大概率对这段话云里雾里
其实关键就在“高厚”二字
“高厚”反切为“狗”;“厚高”反切为“号”
任昉在嘲讽这姓何的
写的诗跟狗叫没啥区别
最令人发指的
当属戚继光发明的
反切码
活生生地把汉字学习法
改造成现代人都难破译的军事密码
其原理也不难
事先规定好两首诗数字序号
第一首诗挑选个字当声母
结合第二首诗挑个字当韵母
再标个声调,组合出个新字的发音
以此来保密通讯
/戚继光的密码诗/
例如“14-21-1”和“7-14-3”
便是“出之切”+“他孤切”
四舍五入读成“chī tǔ”
这样我们就能猜出,密码是“吃土”
由此也可以得出一个情报
双十一买来的债
到月底是要还的!
到了现代,虽然反切法明面失传
但实际上还时不时地出现
有些老一辈的学者
会用反切来取姓名字号
像是前两年过世的杨绛先生
本名杨季康,“季康”就是“绛”的切语
汉语一代宗师王力先生
取“力”的切语“了一”为字
沙雕网友们可能不懂原理
但身体里躁动的中华血液
也于冥冥中延续了“反切精神”
这位被怀疑成西海龙太子的
“雨神”萧敬腾
除了傲人的“呼风唤雨请台风”能力外
如今更增添了“语言学新证据”
 西海的“西”+敖顺的“敖”
反切一下,不就是“萧”吗?
龙族的阴谋实锤了!

看完“中国人的汉语艰难学习路”
我们不难发现:
语言文化的发展,
总是朝着
“取之于众,用之于众”的方向前进
只有被更多人使用和表达
语言才有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尤其如此
所以,为了更多更全面地展现
“中国人的2019”
我们想面向全部互联网“沙雕网友”
征集2019年度的热词榜单
并设有
“搜狗输入法2019年度热词推荐官”
奖励
只要你提交的回复
与最终榜单的各项排名一致
你就是今年表达界的“硬核小能手”
还会获得神秘好礼一份~
长按扫描下图二维码
快来成为我们的“推荐官”吧!
此次搜狗输入法2019年度国民流行语榜单
将于
12月月初
正式发布
集结全民的表达智慧
以字为媒,以言为镜
解构与解读国民的2019
敬请期待!

你都知道哪些语言冷知识?
包括家乡话在内
以及你心中的2019年度汉字是啥?
又有啥故事?
快来留言区分享下吧~
- 字媒体日刊之《心疼祖宗一秒钟》-
策划丨小五郎
撰文丨冰糖狐狸 eli
编辑&制图丨eli
保洁阿姨,比你过得更像个人!
朋友圈鬼畜神转折
电影散场就分手的爱情


    关注 字媒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