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偷偷在厕所哭,却说不敢告诉我们原因,真相让我陷入深深的反思……

 

你想要说出口的爱,最后都变成伤害...






前几日临睡前,我照常敦促:CC,该睡觉了,快去刷牙。

CC进了卫生间,半晌没出来,我只当她又在磨蹭。

推门而入:快点刷,不早了!

没想到cc正对着镜子捂着,嘴巴掉眼泪。

我赶紧问怎么了?

她固执地只摇头不说话。

我警惕的继续追问,那到底为什么哭?

“我不敢说,我怕你生气。”

我一脸愕然,“妈妈保证不会生气的,你可以跟我说。”

CC一边大哭一边摇头,C爸闻声也赶紧过来。

我更加警惕的试着追问:“我希望你有事可以,告诉妈妈,如果需要帮助我可以帮你,如果是做错了事我,帮你想办法解决。”

像是下了很大决心,CC张大了嘴巴,把她的嚼牙指给我看,说“我的牙好疼,我长了一个包,因为我没有好好刷牙。”

说完哇得一声大哭起来。



很难描述我当时的心情,脑子里却清清楚楚的浮现现出了赖佩霞,让全中国父母沉默的那场演讲里的一句话:有的父母满嘴是爱,却面目狰狞



不得不承认,在刷牙这件事上,我们确实要求严格,小时候还哄着劝着,CC慢慢长大,我们自然期待更高,希望她更有自觉性。

每每不好好刷时,我们都会表现出十分不满,有时候也会“警告”她说:“牙齿是你自己的,如果不好好刷,你的牙就会坏掉,到时候疼得你连食物都,吃不了,吃不了饭你还怎么长高!

虽然没有面目狰狞,想来也好不到哪去,软刀子也是刀子,划在孩子身上,也疼。


但看到cc这番,让人心疼的表现,我跟c爸立马意识到,了自身行为的不妥:

我立马表“忠心”——我们平时监督你刷牙,也是怕有一天你会牙疼,但你真的疼了,我们也会想办法帮助你,我们都很爱你,我希望你有事可以,告诉爸爸妈妈,没有什么比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不肯告诉妈妈,更让我跟爸爸伤心的了。

c爸则赶紧联系口腔科,的同事,帮忙看看孩子是怎么回事。

好在没有大碍,CC以为是牙烂了吓到哭,其实是因为炎症导致牙龈肿,了一块,过了两日,肿包自己消了下去。
这虽然是件小事,却让我忍不住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有些事,有些话出于爱,又囿于爱
它让我想起了大学室友的故事。
那时我们几个隔三差五给家里打电话,汇报日常状况时,她几乎从不给家里打电话。

有一回,她做兼职回校途中,不小心摔了腿,需要休养一段时间。但她怎么都不肯告诉家里。

后来,腿肿得不行,半夜发烧我们叫来了导员,送她去医院,导员才通知了她的家人。

我还记得当时她,父母来寝室接她,见面第一句说出话便是“这么大人了,怎么这么不小心”。

当晚,室友就在微博,上发了一句话:“我从小到大接收到的关爱都是带着,责备给出来的,所以,再大的伤痛,再多的困难我,都不会和家里说。”
有什么是比受伤,都不敢告诉家里,更不幸的呢?

如今也做母亲的我,当然明白了父母爱,的表达方式是不同的,有的爱关心则乱。

但是对于那时的我们,真的只感觉到压抑,并没有感觉到关爱。

或许就像现在的我,责备CC不刷牙一样。




年初,河南一名9岁男孩小楠,因为被小狗舔舐,了受伤的手指,而不幸患上狂犬病,经多次抢救无效最终去世。



我们都知道,狂犬病一旦确诊,无法医治。而我们在被动物咬伤、抓伤或被动物,舔舐了伤口后,都需要第一时间,去打狂犬疫苗。

对于一个9岁的孩子,应该知道这个常识。但是他并没有说,原因竟是害怕,受到父母责备。

其实,早在半年前,小楠就曾经被小狗抓伤过,但当时也因为,害怕被父母说,而选择隐瞒。

没想到,现在却因此被夺去了生命。



可能有些人会说,就因为害怕被,骂而丢掉性命,太不值当了。

可如果把自己受伤或没做好的,事情告诉父母,得到的反而是父母的挖苦、指责,那他们宁愿选择沉默,或隐瞒。

他们不是懦弱,只是因为身体已经受伤,而拒绝心理上再受伤害

关于选择报喜不,报忧这件事上,知乎上有一位的网友是,这样回答的:
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最负面的情感既,不是悲痛、也不是愤怒,而是羞耻感。”

这种羞耻感是我们心里最,隐秘最不易被宣泄出去的,一般情况下,当我们感到羞耻时,会选择隐藏而不是,想办法解决。

如果孩子不小心,受伤或犯错时,我们采用责备式的关心:“你怎么这么不小心!”、“早和你说过不要……”或表现出不耐烦或不高兴,的情绪时。

孩子就会将受伤=犯错,而犯错=羞耻,是因为自己受伤而,让父母不开心,父母不喜欢这样的自己。

孩子害怕责骂,更害怕父母因为自己犯错,而不爱自己,所以孩子的内心是,既害怕又羞耻的



孩子受伤,没有在第一时间得到爸爸妈妈,的关心,反而是不理解、指责甚至是打骂,这种双倍的痛苦转嫁到,孩子身上,只会让孩子更惧怕“犯错”,从而在受伤后,更加不敢告诉父母,从而更加沉默。

此时的感受就像,鲁迅先生所说:母爱如同湿棉袄,脱了感到冷,穿着感到难受。


做会听、会说的父母
尹建莉曾说:如果你发现孩子受伤,或受委屈后,不愿意和你说,这其实是个信号,说明家长和孩子的相处,出了问题。

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然而爱与会爱却是两码事。明明是关心却被我们演绎,成了责备,而责备式关心总是,以爱的名义去伤害

如何重获孩子的信任,让孩子敢于并,愿意和自己说?我们需要做一个会听、会说的父母。

 耐心地听孩子说

爱之深,责之切。

很多父母,责备是为了让孩子“长记性”,激励孩子进步,或避免孩子再犯同样,的错误。

看上去这种“责备式”的教育很有效果,因为孩子好像确实很少,再出现“不小心受伤跑回家”的状况。

但其实,是孩子从马大哈,变得谨慎小心了吗?

很显然不是,孩子只是学会了用说谎,遮盖伤口,不让父母发现,从而获得表面的安宁。

前段时间,一位小男孩因成绩不理想,被妈妈丢在了马路上。
大多数人都是当做笑资,在讨论,而有位网友评论说:希望广大父母引以为鉴,因为这种被父母遗弃,的感觉会伴随孩子一生。

黄磊也曾说:作为家长,最怕的不是孩子在外边,做了什么,而是你不知道他在,外边做了什么。他做什么不重要,他会不会把这件事告诉你,才最重要。

所以,请大家在因为孩子的,某些事而气冲脑门的时候,请先闭上我们的嘴,耐心地听孩子说。

 学会温柔地说

其实,天底下没有哪个父母是不爱,孩子的,但有时候,关心的话在心头,说出来却变了味。

朋友曾给我讲过一个故事:

小时候,在奶奶家不小心打破,了花瓶,当时想着赶紧收拾,结果不小心划破了手,血弄脏了奶奶的新桌布,当时奶奶一边给我找药水,一边埋怨我的不小心(新买的桌布还,没用就弄脏了),批评我的不听话(都说了让你离碎玻璃远点),那种因为犯错而羞愧,的心情我现在还记忆犹新。

虽然现在知道奶奶也是着急,和心疼,但她说的话,当时确实让我难受了好久。

太多类似的行为,让我认为奶奶根本不,不喜欢我,我也与她渐渐疏离。
朋友说,如果奶奶当时把:“都和你说了离,碎玻璃远一些”、“你怎么这么不小心”、流这么多血,把桌布都弄脏了,还得洗。换成:划破了手,很疼吧?上完药就好了,下次小心一点。

我想,我不会长至成年人才理解,并接受她。

我们总是着急的去爱,却忘了爱的方法。

明明是想要关心,说出来却硬生生地变成伤人,的利刃。

我们出口的话,尽量把关注点落,在孩子身上,把责备换成简单,直接的关心。

关心,就直接说我担心你;心疼就直接说你受伤,妈妈会心疼;这样不是更好吗?



事后弥补也很重要
如果实在改不了自己的习惯,责备了孩子,也请及时的进行事后弥补。

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是,爱他的、关心他的,也为自己过激,的话语表示歉意。

就像CC牙疼这件事,我用“忠心”表达我们的爱,c爸半夜紧急联系牙医用行动,让她知道,我们会无条件的帮助她,我们万分努力的给她,吃定心丸,就是想补救自己,不当的表达方式。

当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重视,明白自己是被在乎、被爱的,也并不会因此造成父母的不,开心或嫌弃,也就更愿意和,父母说自己的事情。
责备式关心总是以爱的,名义去伤害,认为“打是亲骂是爱”,但对孩子的伤害却不自知,甚至活在自我的感动中,觉得自己为孩子付出,了一切,孩子却不懂得自己的苦心。

但其实,不被理解和接受的爱,等于没有爱。

等我们长大后,知道父母做的一切,都是对我们好,也明白了父母的不容易。

但是,表达爱的出口早就被,堵死了,多少成年人在和父母,的沟通上依然存在障碍?在爱的表达方式,上总是那么扭捏?

所以,学会正确地表达爱,也是我们现代父母必,须要上的一课。

千万不要让我们对孩子,的关心,变成了堵死孩子信任我们,的道路。
推荐阅读
(直接点击蓝字,即可查看)

孩子玻璃心只能表扬,不能批评?其实是你这一点做错了!

当孩子要求“抱抱”时,他实际是在要求什么?


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C妈-报社育儿编辑,新时代、新父母、新理念,育儿需要鸡汤,也需要指南,公益普及婴幼儿养育、疾病、心理知识。原创公众号:CC爸妈(cc-bama)

觉得文章还不错,分享给需要的朋友吧!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往期


    关注 CC爸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