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和孩子讲道理,他却从来不听?你需要这样做......

 

与其被迫孩子,接受一个道理,还不如让他自己去体验。...

昨天在超市,看到了这样的一幕。

一位妈妈边拉扯孩子,边对孩子说:“每次都要买糖,糖有什么好吃的,走!”

“我不,就要吃”儿子不愿意地反抗着妈妈。

“都说多少次了,吃糖对牙齿不好,不吃了!”

“我不,我就要吃,我要吃糖”!儿子哭着大喊起来。

此时,妈妈耐心蹲下对儿子说:“宝贝,不是妈妈不给你买,而是吃糖对牙齿不好,你还小,不能吃太多,不然以后大一点,了会有蛀牙!
说完硬抱着儿子离开。

这一幕,是不是和生活中的,这些场景很像:

孩子不好好吃饭,我们告诉孩子,好好吃饭才能长高;

孩子不好好学习,我们告诉孩子好好学习,才能进入好的大学;

孩子生病,不好好吃药,我们告诉孩子不吃药,病就不能好起来;

我们想用这种,讲道理的方式,让孩子明白,他这样做不对,应该如何做,让孩子快速了解利弊,从而不犯错。

讲道理,几乎每个家长都说,表面看起来很对,是为了孩子好,可孩子却从来都不听。
此时的讲道理,对孩子来说,是父母试图用自己,的想法来改变自己,向自己灌输他们的思想,从心里和行为上改变自己,所以孩子才会抗拒。


1
综艺节目《变形计》中,男孩子豪的爸爸,总是不断和孩子讲道理。

他很非常喜欢玩游戏,可是只要爸爸看到,就会对他说:“你知不知道,打游戏是错的,经常打游戏是错的。”
每次,他都很无奈地对爸爸说:“嗯,我知道”。

爸爸看儿子态度不好,又开始说:“打游戏的前提,条件和基本原则,是学习必须得搞上去,学生的主业就是学习,不是打游戏。打游戏只是一个娱乐,学习搞好了你搞,个副业娱乐娱乐。像游戏这东西,不能上瘾的,上瘾的话会跟抽鸦片一样,玩物丧志,游戏上瘾了之后班也不上,钱也不挣”。

父亲对他讲,了一大堆的道理,然而他却非常不耐烦,地对爸爸说:“嗯、啊”,好不容易等爸爸说完,赶快进房间又去打游戏了。

很多家庭都有这样的情况,父母恨铁不成钢地,给孩子灌输大道理,希望孩子能够明白,自己的苦心,从而变得更优秀。
可多数,孩子只是嘴上答应,没有行动,甚至有时候连嘴上的,敷衍都不愿意有。

因为对孩子来说,讲大道理就是父母对,自己不满,更是父母单方一厢情愿,的教育,他们从不问孩子,是怎么想的,而是用讲道理的方式,告诉孩子你这样做是错的,从而被迫孩子接受,被迫孩子改变。
曾有心理学研究表示:“从讲道理到接受道理,中间的距离可能很远。一个人能够接纳别人的,观点,首先取决于情绪,其次取决于对方的行为,最后才是对方的语言。”
成年人是这样,孩子也不例外。

当我们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其实已经意味着我们站,在了主导的地位,想要主导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所以孩子会排斥,会反抗。


2


教育家卢梭认为: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式,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讲道理其实在孩子看来,是我们父母的控制欲。

哈佛大学韦格纳教授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选择了一些孩子,然后研究人员告诉他们,让他们用言语来,描述大脑中的想法,但是建议他们不要想起“白色北极熊”。

若是忍不住想起来了,就摇一下手中的铃铛,结果发现,实验中的每个人都会想起“白色的北极熊”

通过实验,韦格纳教授发现:越不让想起,他们就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想起来,并会影响接下来的思想,和行为。
这种情况被称为心理暗示,也就是当一个人接收到外界的一些,不要的声音后,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反而很难真的做到不要。

当我们在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告诉什么不要,怎么做,应该怎么做,而这些声音会通过心理暗示的,方式左右着孩子,让孩子被迫接受,而失去判断力和思考力。

讲道理的出发点其实,是因为我们爱孩子,希望孩子以后好,从而苦口婆心地总是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

可往往破坏孩子的,也正是这份爱,因为我们在讲道理的时候,是直接告诉孩子对错,并未给孩子任何分辨,和思考的机会。
小时候我们可以告诉他,可若是孩子长大后,面临的情况越来,越多的时候,需要他们独立思考,做出判断的时候,他们却已经没有了,思考和分辨能力,只会接受,这对孩子来说多么残酷啊!


3
对孩子来说,讲道理就是枯燥的教条,而孩子喜欢的永远,是多彩有趣的世界。

不讲道理,我们依然可以,有很多的办法,让孩子接受正确的观念,纠正错误的行为。

《游戏力》一书中,作者科恩分享过一个,名叫罗伯特的男孩。

他说,罗伯特很爱打人,因此父母总是去幼儿园,给别的孩子和家长道歉,父母对罗伯特的,行为很不满,总是告诉他以后不能打人,打人很不好等很多道理,可罗伯特依然没有,任何的改变。
这天,妈妈带罗伯特来,找科恩教授,他们坐在沙发上交谈,罗伯特突然拿起,枕头打科恩,而科恩并没有,反击或者讲道理,他站起来愉快地对,罗伯特说:“你好,欢迎来到科恩博士,的枕头管理学校,你一定是我们的新生,很高兴认识你,你刚好赶上这堂课,主题是“不许打人”!”

“记住只有一个规则,不许打人”!科恩教授说道。

一旁的罗伯特在学做,枕头摆放的时候,趁科恩教授没注意,拿起枕头,打了科恩教授,此刻科恩教授尖叫,着表示抗议,罗伯特迅速跑开口中说:“来追我呀”!

他们追逐着玩闹,后来他对罗伯特说:“你做的很好,除了一件事之外,不能打人,你准备好了吗?不能打人,可以吗?”
就这样,他们反复玩了很多次,而罗伯特从开始的打人,到后来好多次都未打人。

其实,真正的教育并不是讲道理,将我们的经验和思想,传递给他。

正如科恩,他并没有告诉罗伯特为什么,不能打人,打人的坏处等,而是用玩游戏的方式,让罗伯产生兴趣,之后在玩的过程,中自己去感受,去发现对错,明白自己应该如何做。

孙瑞雪老师曾说:孩子是通过感受来认知的,切断孩子的感受,直接给孩子讲道理,即使把道理讲一万遍,孩子也听不进去。

只有通过感受而,明白一个道理,才会让孩子更有意愿,去做好一件事。
因为孩子需要的从来,都不是被父母灌输大道理,而是自己去感受。在感受的时候,自己去总结,去发现,从而明白该如何去做。

这不仅会让孩子主动去,做好一件事,更会锻炼孩子的思维,让孩子爱思考,会分辨。


4
之前看到过一个新闻,一个父母偶然发现,孩子喜欢恶作剧,总是在回家的,路上捉弄盲人。

而他的父母并没有,教育孩子,要尊重他人等一些大道理,而是用毛巾蒙上孩子,的眼睛,让他自己在外面,走上一段路。

孩子在路上独自走的时候,他发现眼前是一片漆黑,是都看不见,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走路,每走一步,都不知道下一步该迈向,那个方向。

孩子自己走过之后,才发现原来盲人,是如此的不易,并且很快意识到了,自己的错,变的很有爱心,只要看到盲人,都会上前帮忙。
与其被迫孩子,接受一个道理,还不如让他自己去体验。

我们总想用讲道理的方式,让孩子迅速明白,什么才是对的,应该怎么做。

但其实,在人生的路上,同样一件事,孩子和我们的感悟不同,我们不能用灌输的,方式剥夺孩子思考的机会,剥夺孩子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著名画家陈丹青说:许多家长都有一种“家长欲”,太把孩子当孩子,觉得孩子就是不懂事的,需要人教的。

但其实,孩子需要的只是我,给他们一些空间,一些时间,能自己去体验,去感受,从而去思考和分辨对错,明白要如如何去做。

通过感受而明白要如何,去做的孩子,远比被道理“灌输”长大的孩子,更优秀。
更多热文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咱们家你妈说了算!”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没有“双标”!
▲“我爸爸知道错了”5岁女儿哭着替父求情:
父母的言行,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热门微课







文中所用图片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无法一一和,版权所有人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版权所有人,的知识产权,请及时通知我们,以便我们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18616711561(电话同微信)

文章转载:supernannyipcn2018(微信)

文章投稿:supernannyipcn2018(微信)


    关注 超级育儿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