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档科普节目把“入侵”你生活的科技都批了一遍

 

科学解决当代迷思,这里有“药”。...



您怎样看待科学?科学带你怎样看待世界?/ unsplash


科学解决当代迷思,这里有“药”。



今年,央视一档从1998年开始,就播出的科普类栏目《走近科学》停播,围绕这档被人们戏称“童年阴影”的节目讨论十分多元。

有人认为《走近科学》根本就是哗众取宠,的娱乐节目,并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严肃知识的“科普”,也有人认为节目揭露了中国社会,最真实的“封建迷信”,不信可以参考冲上头条的“量子波动速读班”。从方法论上来看,其实前者更侧重科学知识,与内容,后者更关注科学思维,的培养。
《走近科学》最后一期节目《治理水花生》。


科普的方向在哪里?美国天文学家、科幻作家卡尔•萨根曾经说过:科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这也是国内垂直科普组织 “科学声音”、“果壳”、“科学松鼠会”等一直在走的道路——用一种对“接地气”的表达方式,将科学知识去魅,引导受众以理性思维,看待科技与生活的牵连。

近日,浦发银行联合喜马拉雅,与“科学声音”的成员、职业科普人、科学作家汪诘共同打造,了一档音频节目《未来科技体验馆》,内容覆盖金融、通信、娱乐、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每期节目均从人们生活,中正在发生的变化着手,与未来科技结合,以“思维+知识”的方式提出今后5年、15年、30年的多阶段预想。

 
这档在喜马拉雅it,科技热播榜上的节目,获得了超,2000万收听量。高关注度的背后,是一个个听众对,未来科技的讨论,其中有焦虑,也有期待:
“猪肉越来越贵,我期待人造肉占领餐桌”
“科技越来越发达,那人们以后生活怎么办?生活经济来源呢?”
“无人车才投入实验几年,起步阶段需要把安全,作为头号考虑因素”
“VR时代,人类如何分清虚幻与现实?”


在节目里,汪诘提出了承载知识与思维结合,模式的分析工具——技术飞轮。一个简要的定义即:一项新的科技产品,需要符合“科学原理没有瓶颈”、“市场需求”和“资金注入”三项标准。

在这个迷惑现象与新技术交织,的现代社会,我们不妨跟着汪老师(汪老师,)的叙述,好好用“接地气的科普”来聊一聊那些,即将改变我们生活的科技。

人类什么时候才能给癌症“洗脑”?


纪录片《人间世2》中,三岁孩子的母亲、女博士闫宏微患上了,三阴性乳腺癌。一年52个星期,她有36个星期在医院,尝试了内分泌疗法和靶向,疗法未果,花上全部家产,远赴美国治病,去香港购买一盒,3万元的抗癌药。

和闫宏微一样,年轻的患癌患者越来越多。根据2018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4年中国癌症发病率,及死亡率报告》,目前我国的癌症发病率,仍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4年新增癌症病人约,有281万人。抗癌治疗成为一场科技与,金钱的较量。

在汪诘的分析中,他总结了人们未来,治疗的四大治疗方案,即:切除、杀灭、免疫和修复。
常见化疗药物,往往对患者有很强,的副作用。/  Sharon McCutcheon


就当下的科技发展来看,外科手术切除已经遇到了,科学瓶颈。癌细胞属于微观层面,与手术切除的精度,属于数量级上的差距。诸如闫宏微采用的是“杀灭”的治疗方案,手段就是“放疗”和“化疗”,它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可能会损害,人们健康的细胞,这就是为什么癌症,病人治疗的时候,会出现掉头发、指甲腐烂等症状。

去年,一部《我不是药神》的电影让抗癌神药“格列卫”走入大众的视野。这种药物的原理是,靶向治疗,它能够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激活人自身的免疫细胞。一定程度上,可以初步窥见免疫疗法,的优势。
电影《我不是药神》剧照。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两位免疫学家:美国人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Allison)与日本人庶佑(Tasuku Honjo),表彰其“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疗法方面的贡献”。2018年3月13日,中国第一个CAR-t免疫治疗技术通过临床,实验审批。

从技术飞轮的第一层“科学原理没有瓶颈”来分析,人类的抗癌治疗里,免疫疗法是未来的希望。正如闫宏微在治疗中,经常与癌细胞对话的那样:“你要是真的聪明,就别长太快”。在人类抗癌的道路上,有更多的科学家,在攻破难题,给癌症“洗脑”。

当代迷思:路越造越宽,车却越堵越玄


美国有个405州际公路,堵车成为常态,每次经过时,人们车速在4-5迈。8年前洛杉矶政府花掉,11亿美元,拓宽该路的瓶颈处。然而,2019年的调查发现:比起修路之前,人们的通行时间增加,了14分钟。

在汪诘分享的这个故事里,他将“堵车”这个问题,带到世界的语境下。在一个交通网络里,重新修路却带来通行时间,增加的现象,被称之为布雷斯悖论。事实上,路宽了会带来,更多车辆的涌入,而频繁变道带来,的车辆干扰,才是如今大城市堵车的“罪魁祸首”。

找到原因才能展开,科技想象的翅膀。在技术飞轮的驱使下,第二层的市场,需求十分急切,在巨大的城,市里生活的人们,通勤长已经成为影响睡眠时间和工作,效率的大麻烦,需求进一步促使科技,与资金的运作。
堵车,现代城市的痛点。/ unsplash


汪诘预测,无人驾驶技术将凭借节省劳动力成本和高调度(高调度,)性来更好地缓解“堵车”。未来的五年里,头上顶着激光雷达的无人车,将从人们的身边穿过,今年的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上海已经为3家公司颁发,了无人车示范应用牌照,其中就包含网约车滴滴;而未来的十年里,可以自动驾驶的网约车(包括公交车)数量会稳步上升。

当然,对于大家普遍恐惧的“无人驾驶就是没人在驾驶,座上”的心理,汪诘认为,在初始阶段,“监督员”的角色也十分必要。

接受无人车与传统汽车,的新老交替,将是下一步人们,生活出行的转折点。

吃不起猪肉的你拿什么“续命”?


如果有人问2019的时尚,潮品是什么,在包包鞋子口红夹杂的,清单里,必须还得添上两个字“猪肉”。

2018年8月以来,来自非洲的猪瘟蔓延中国,内地31个省(市),2019年第二季度,猪肉价格保持,震荡上行走势。令人苦恼的是,中国是个传统意义上的“猪肉大国”,自古以来,养猪吃猪肉是主流。
肉,会被重新定义。/ unsplash


当然,充满智慧的科学家们也,洞悉了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多样性,诸如面筋这样的美味,有着肉的嚼劲,却是素食。与此同时,注意到股市的人也会发现,一场“人造肉革命”也在席卷世界,今年人造肉概念股成为新势力,(新势力)。

前一段时间,美国7000多家汉堡王门店(王门店)推出了,人造肉制作而成的汉堡impossible Whopper,汉堡王宣称(王宣称)这款,以植物蛋白为原料制作的汉堡,味道与牛肉无异,但能减少15%的脂肪和90%的胆固醇摄取。今年9月,人造肉在淘宝造物节亮相。在面对猪肉涨价的方案里,人造肉成为了香饽饽。

汪诘揭开了火热的,人造肉市场背后的秘密:强大的资金和资本支持,从比尔•盖茨到李嘉诚,甚至是著名影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都在推动着,人造肉行业的发展,这是技术飞轮的,第三个要素——资金注入。

在他看来,接下来的五年里,肉类食品的原料将被“合成植物肉”攻占,类似巧克力的原料是代,可可脂一样,人们会欣然接受这一口感与色泽都,与真肉没有差别的“人造肉”。而在下一个阶段,人类似乎就无法分清,什么是人造肉,什么是自然肉了。
你什么时候才能,有猪肉自由?/ unsplash

科技熟词不再是伪命题,未来已来


有意思的是,和上文提到的人造肉概念股一起走上,人气榜的,还有智能穿戴。也许这四个字,人们比较陌生,但在汪诘关于“模拟感官”的解读中,一切都变得亲切了。

就像电影《头号玩家》里展示的:当人的五感甚至更多,身体部位,都可以在一套,可穿戴设备里,模拟出对外界的反映,也许现实生活留给人们的,就只有最基础的吃饭、睡觉和上厕所了这种极致的虚拟体验,离我们并不遥远,未来已经来到脚下。
《头号玩家》剧照。


如果再回到技术,飞轮的模型下,视觉模拟里,目前已经发展成熟的vr,眼镜已经进入到了4k屏时代,实现人眼完全无法分辨真伪,的现实设备并不存在科学瓶颈;而谈及市场需求,当电竞进入规范化,的国际赛事,当体感游戏进入千家万户,人类在娱乐方面的诉求,足以驱使这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当然,在资金方面,体感手套这样的,设备还比较昂贵,大众运用起来,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如果有一种技术可以被,用于娱乐,那它就一定会被用于娱乐,没有例外。《头号玩家》中有人提出“绿洲的创始人是否比,乔布斯伟大?”,在汪诘看来,未来的模拟感官世界,是乐观的,也是充满能量的,因为娱乐也是人们学习,的过程。

十一期节目,十个话题,汪诘和《未来科技体验馆》将科学故事娓娓道来,无论是上文提及,的热点话题,还是诸如5G、人工智能、太空旅游等科技影响,的方方面面,都在把一种可触及的5年、10年以及更长远的人类,生活图景,展现在人们面前。

而回到节目第一期,抛出的问题“密码、刷脸、皮下支付,未来金融业的身份,认证会走向何方?”在汪诘看来,身份认证只是银行与科技,结合的众多要点之一。IBM的报告显示,无形银行、开放银行、生态系统银行甚至万物“移动”银行正在酝酿。这也正是走在创新与转型前列的,浦发银行与科学声音一起“预测未来”的出发点:未来金融,与科技、生活密不可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其实,我们甚至完全,可以大胆想象,未来实体银行的消失。无界、无感、无限,将成为数字生态银行,的标准。

科技驱动时代变革,银行业必须把握发展机遇。浦发银行提出了“以客户为中心,科技引领,打造一流数字生态银行”目标,以科技作为核心驱动力,构建开放银行,重塑金融业务模式,向消费者呈现浦发银行一直着力,追求的“数字生态式金融服务”场景,强化“科技引领”的品牌形象。

以“数字金融生态”为根基,浦发银行进一步联合,喜马拉雅打造《未来科技体验馆》,通过触及消费者自身的未来场景化,服务体验与想象,提出对未来金融服务及生活方式,的思考,引导向往的“数字生态式金融服务”,让消费者切实感受到,浦发银行“打造一流数字生态银行”的决心。

无论是金融还是更大,的社会生活,正如《未来科技体验馆》所展示的对科技发展的理性,审视与乐观态度,与其在谣言与恐惧里,惶惶度日,不妨张开怀抱,获取科学知识,塑造科学思维,迎接这个科技与人,相伴相生的美好时代。

这不是一种口号式的呐喊,而是沉淀在人们生活,里的一次与“黑科技”的邂逅,是科普组织深入浅出,的分析与传播,也是一个企业公司,的使命与追求。
想了解节目详情,获取更多信息?点击【阅读原文】H5收听《未来科技体验馆》。


[1] 2018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两位免疫学家获奖, 新浪科技,2018-10

[2] 沪指涨0.7% 白酒、人造肉板块表现亮眼,每日经济新闻,2019-8


    关注 新周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