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爱向老师打小报告的娃,是不吃亏还是会吃亏?

 

读懂孩子的小报告...





有一阵去ok的,幼儿园接他时,老师总会跟我说,OK很会观察,喜欢把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告诉她,比如哪个小朋友早操的时候没有做,哪个小朋友刚才没把小,板凳放回去,又有哪个小朋友吃饭的时候把虾壳放到,另一个小朋友盘子里了......虽然老师话说得挺客气的,但从老师的话音里也听出了,老师的意思是,OK有点太会“打小报告”了。

对于孩子会“打小报告”这个行为,当爸妈的通常都是这么,个心路过程:刚开始时觉得还挺不错的,孩子能来和我们报告情况,说明孩子会观察、会沟通、能及时反应情况;但随着次数越来越频繁,又觉得不是那么回事了。

比如一群孩子在一起玩,会打小报告的孩子总要找妈妈打个小报告“XX把我推倒了”、“XX抢我玩具”、“ XX敲我的头”,不但会破坏小朋友之间,玩耍的氛围,妈妈也会比较不好做判断,要介入还是不介入呢?

在幼儿园的群体中,娃爱向老师打小报告,可能一开始会得到老师的一些关注,但慢慢的,老师也疲惫了,不可能一直给予热烈反馈,因为她们每天面对,班级里二三娃,要他们每件事给到回应和,所谓的正义主张实在也没可能……于是孩子可能会由此失落,或者不甘。

那么,爱打小报告的孩子,他们真正的诉求是什么?愿意打报告对孩子而言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或者什么阶段是ok的、什么阶段不适合了?而我们大人又该怎么回应孩子的“小报告”呢?


每个小报告,都是孩子的需求密码


成年世界里,"打小报告"的行为是不被待见的,尤其职场中的“嚼舌根”、“告密”,都是让人相当反感的。

但是孩子的打小报告,还远未上升不到成人世界,中的“道德”层面。

在儿童行为心理研究,领域有个通识,三四岁的孩子,社交能力正在萌芽,对找小伙伴是十分热心的,他们经常会自觉自愿地加入,不相熟小朋友的谈话和游戏,随之而来的就是如何建立自己的游戏,圈和朋友圈。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要努力适应规则,确立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找到存在感,获得价值感。当孩子想要实现这些诉求,又缺少实现的方法时,打小报告就成了他们,为自己找到的能表达自我的方法。

所以孩子打小报告,本质上只是一种社交行为。

当然,都是在表达自己的诉求,孩子的每一种,小报告类型不同,一般来讲,孩子的小报告分为两类,一类是和自己有关的小报告,另一类是和自己无关的小报告。

与自己有关的小报告:多是因为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所导致的,娃当下面对的情况复杂程度已经超出了他,的解决能力范畴了,他就想寻求大人的帮助。

与自己无关的小报告:别人的事情没有,妨碍到自己,但孩子就是看不过去,一定要到大人那里打个,小报告。按儿童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的,理论,在这个阶段的儿童眼里,“规则是不能被更改的”,所以他们内在的诉求是:“如果别人不守规矩,即使和我无关,我也一样要告,到大人那里去。”例如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例子,大宝指着二宝对妈妈说:“妹妹把饼干丢垃圾桶里了”;或者是一个孩子,跑到老师跟前,数落另一个孩子的不是:“老师,小强刚刚又在插队”。

当然,也有一些孩子打与,自己无关的小报告,是为了获得大人、老师足够多的关注,引起大人的注意。

无论哪种,儿童行为心理,专家告诉我们,打小报告只是孩子成长中的,一种阶段性行为,是会自然消退的。这个阶段中,3-10岁是打小报告,的高峰期,而10岁之后,随着孩子有了,初步的价值观、道德观,加上对伙伴关系越来越,重视,就不太会打小报告了。
不能鼓励“打小报告”的行为
虽说打小报告只是阶段性行为,但是当孩子有打,小报告的行为时,我们是需要引导的。

没错,我们需要削弱孩子“打小报告”的行为,而不是鼓励。

就像前面所说,在幼儿园的环境中,孩子有“打小报告”的习惯,但并不会总,能得到老师的回应。老师管理一群娃,总体原则一定是“群众内部矛盾”自行解决消化。如果是敏感型的娃,孩子会感受到“自己的热情被浇灭”。

不仅仅是在幼儿园不要,动不动就打小报告,在生活中,我们也同样不,应该鼓励孩子“打小报告”。因为虽然正常来说3-10岁这个“打小报告高峰期”会自行消失,但如果“打小报告”的行为如果一直受到鼓励,会被强化成伴随,一生的行为习惯!

这会给他们未来的,人际关系中带来重重危机,在小学中学,可能会成为同学眼里的“祸害”,被孤立、边缘化,工作后是同事心中的“马屁精”,发展也同样会受到影响。

当然,要特别强调一下,不是说任何情况都不要,和老师或者大人反馈情况,如果遇到了“重大的事情”,娃那该说还是必须得说!那么什么是重大事情呢?给一个建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理一个行为清单,用非常具体的,方式告诉孩子,哪些事情是重大的,是必须告诉大人和老师的,哪些事情是轻微的,是无需告诉大人和老师的。

我列了一个表格,供大家参考:
合理回应“小报告”
让孩子收获更好的关系


当然,不鼓励绝不是我们“不去回应”,相反,我们一定需要去回应。心理研究认为,如果父母能够科学回应孩子的小报告,对他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更好的伙伴关系,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科学回应的方式,是根据小报告的,不同类型作出不同回应的。

>> 为解决自己冲突,问题的小报告  重规则的小报告  重求关注的小报告[b] 


    关注 妈咪OK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