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拯救内蒙古的沙漠?

 

你我也能出一份子力...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1290-拯救内蒙古沙漠
作者:杔格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
2017年7月开通的一条国家级高速可是让内蒙古西部的一个地方赚取了不小的关注度,这就是阿拉善。

当然是G7内蒙古段

阿拉善境内占了相当的一段路程

而这一段,基本是沙漠戈壁路段▼



雄壮的贺兰山、震撼的黑水城、黄沙掩盖下的居延汉简、千年不死的胡杨林、神秘的东风航天城,这些位于蒙西沙漠,深处的名景点,总有一处值得你来探寻。

贺兰山边的古长城

(图片来自:冷香远 / 图虫创意)▼



然而这片不毛之地,其实就在二十年前,就连内蒙古当地,也很少有人知晓。好不容易有了名声,还有人会以为它是宁夏的一部分。

然而与宁夏是两个世界

(图像来自:google map)▼



也许很多人都意识不到,这里曾经是中国黄河以北最具生命力的绿色沃地之一。


绿洲变荒漠
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高原最西端的阿拉善高原(台地)之上,它东抵贺兰山,西至马鬃山,南达腾格里沙漠南缘。这里沙漠、戈壁广泛分布,草地次之,而林地、耕地、湿地及人工表面,的面积则较少,境内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亚玛雷克四大沙漠,可以说是中国沙漠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沙漠,要多少有多少

(底图© 2008-2019 Chelys srl)▼
不过在历史上,地处黄河与黑河(弱水/额济纳河)两大流域的阿拉善可不是今日,这番模样。历史学家研究发现,现今阿拉善高原许多,沙漠覆盖的区域,在汉代就发育了诸多城镇,在当时是边塞重要的农垦、军屯区。

荒地之中还是有,一些其他小河流,但都是这样

(图像来自:google map)▼
以西夏著名古城黑水城所在的额济纳河地区为例。额济纳河,本来分东西两支,西支称木仁高勒,最终注入嘎顺淖尔(西居延海);东支称额木纳高勒,最终注入苏泊淖尔(东居延海),滋养了周边面积,广大的土地。

弱水-黑河-额济纳河与东西居延海

(底图© 2008-2019 Chelys srl)▼
然而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多,特别是黑河中游大力,发展人工绿洲,农业灌溉占用,了大量水资源,致使额济纳河流域生态用水,大幅减少,尾闾湖东居延海逐渐萎缩,一度消失在历史中,所幸后来又恢复了过来,“属国过居延”依旧。

沙漠边缘的弱水

(图像来自:google map)▼
人口的增长、不合理的农牧活动、工矿业掠夺式开发等人为,因素的叠加,导致该区域面临沙漠化,土地扩张、沙尘暴频发、植被退化、绿洲萎缩、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退化问题。

外加阿拉善高原所处的气象条件为几条强冷空气的主要交汇处,大风日数多,极易形成沙尘暴天气,让这里的生态治理显得,更为困难。

铺天盖地而来

(图片来自:Mr_LiYanyin / 图虫创意)▼
面对自然的挑战,人类终于意识到了沙漠化的,恐怖之处。自21世纪初开始,国家就主导了大型阿拉善,沙漠治理计划,十几年来诸如,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生态移民等工程的实施,都对局部区域沙漠化,的逆转起到促进作用,环保效果显著。限制放牧更是明显,改善当地的土壤肥力,植物的多样性、覆盖度及生物量都对应增多,了起来。

而近年来阿拉善梭梭公益林的建设也使局部地区植被覆盖度增加,这对于降低风速、防治土地沙漠化与沙尘暴也具有,明显的作用。

超近距离看梭梭树

为了在沙漠中生存,它已经进化得不太像树了

(图片@图虫·创意)▼
古老的苦寒之地阿拉善,仍在等待新的苏生。


谁来拯救阿拉善?
然而,国家导向的大型环保政策,对治沙有非常显著效果,的同时仍具有一些局限性。远在北京下达的指令,很难覆盖所有具体技术,细节,成效反馈也往往由于种种原因,不尽完善。这时,就需要民间通过自身,的力量参与进来,开启新的治沙时代。

说到这里,有一位治沙大神不得不提,这就是阿拉善当地居民,吴向荣。他无疑是治沙民间力量,典型案例。
故乡就在阿拉善的吴向荣,受到父亲治沙工作的影响,当时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能够像大人一样坐上飞机,飞到天空中,看一看沙漠有多大,想看看种子飘,向沙漠的情景。

但是这个梦想在他,小的时候并没有实现,原因也很有意思,就是胆小。但是胆小的他却做出,了一个人生中最大的决定,在高中没毕业的时候,坐了50个小时的船去往,日本求学。

在日本,他进修了环境学,又攻读了经济学硕士学位,是不折不扣的,海归知识分子。然而他并没有选择继续科研或是在外企,享受优厚的待遇,而是回到了家乡种树。
说起这段经历,吴向荣自己还有些惭愧。

留学期间,吴向荣(吴向荣)认识了,几位日本友人。学成归来后,吴向荣(吴向荣)邀请他们,来阿拉善做客,从未见过沙漠的日本友人,好奇地询问,为什么阿拉善这里什么植物,都没有,只有一望无际的沙漠。这让吴向荣深感惭愧,决心接过父亲的衣钵,把树继续种下去。
然而沙漠环境特殊,吴向荣(吴向荣),的植物学知识也不够丰富,再加上2003年非典横行,期间阿拉善出现了病例,团队成员被卫生部门隔离,种下去的树无人照顾,这些树最终都没有成活。
所以对吴向荣来说,真正的种树故事是,从2004年说起的。这个在日本学习了,大气环境治理的留学生,扎根乡土,重新研究沙漠生态植物学,提出了沙漠锁边的概念:在沙漠的边缘,通过人工建成绿色,的防护堤,防止沙漠进一步扩张。
沙漠锁边林不仅仅是,在沙漠边缘种树,它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为鸟类,和小动物提供保护伞,在沙漠边缘建立一个脆弱,的生态系统,让沙漠绿洲有一颗,可供成长的种子。

就这样,吴向荣(吴向荣),他们一坚持就是16年,以百分之百成活率的,高标准严要求,克服了各种困难,种下了6万亩、约40公里的锁边防护林,一共710万棵树。
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可能会觉得成效惊人,但对于辽阔大西北的,沙漠来说,这点努力还是杯水车薪。吴向荣(吴向荣)和,他的队友们总是笑着说:“按照这个速度,单纯就一个腾格里沙漠,可能还需要几百年,向苍天再借五百年也是不,够用的。”
幽默的玩笑配上冷酷,的现实,更让人对这些奋战,在大漠天地间的人肃然起敬。


我们总能走到一起
吴向荣坚守大漠十几年如一日的行动,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社会的关注、媒体的报道、政府的表彰,让他成为一时名人。不过当年就放弃了优渥生活投身家乡治沙事业,的吴向荣(吴向荣),并不会因为这些变化,松懈自己的种树目标。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他来说,正是吸引资源和人才加入这场与天地斗,的战争的好机会。

比如在项目之初,吴向荣(吴向荣)团队,就想到要从少儿教育做起,让孩子们认识沙漠植物,了解植物对防止,沙漠化的重要作用。可是当地小学并不赞成他们,的建议,拒绝让孩子们冒险进到,锁边林区。吴向荣(吴向荣),只能和校长喝成酒友,给家长和老师发补贴,承担车费饭钱,把孩子们“骗”进林区。

如今这种困难局面已经不会,出现了,很多学校甚至主动联系,吴向荣(吴向荣),要把孩子们送来参加公益。2016年,广州外国语学校的学生和家长,集体赶赴大西北,奋战在种树抗沙的第一线。
还有不少爱心志愿者也主动,来到这里。十几年来,锁边基地接待过的志愿者,已有上万人,其中还包括不少,明星和外国友人。一些日本志愿者甚至和当地牧民,家庭结成对子,吃住在一起,还邀请了一些牧民,孩子去日本做客。
拥有相同价值观的人总是会拥有,相同的振频,在环保大善之路上获得,更好的共振。

比亚迪,就是愿意和吴向荣(吴,向荣)共振在一起的伙伴。



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引领者,同样在用实力和能力践行“为地球降温1℃”的诺言。其自成立以来,就专攻电动车设计,凭借强大的自主技术,让电动车在汽车市场上,具有了更强的竞争力。在比亚迪诞生地深圳,就随处可见比亚迪,的电动出租车、公交车,让这座繁忙拥挤的城市,有了更友好的出行环境。
截至2019年9月,比亚迪经过16年的努力,全球新能源布局已经涵盖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座城市,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70万辆,在全球范围内减少碳,排放近3000万吨,相当于种下160亿棵树。比亚迪对环保的热情,此时与吴向荣(吴向荣,)的绿色梦想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迷人。

或许正是因为拥有共同的价值观,与绿色梦想,吴向荣毅然选择了比亚迪、及其旗舰车型比亚迪唐dm作为与他共同,前行的忠实伙伴。在漫漫沙漠中,唐dm给了吴向荣(吴向荣)以,强大的出行支持,让他践行环保的愿望,在出行过程中也能得到延续。而唐dm由新能源,驱动的可靠性能,也让长期奋战在艰苦第一线的吴向荣(吴,向荣)觉得值得依赖。
让出行更绿色、更可靠,这也是专注电动车的比亚迪一直以来,坚守的价值观。

此外,比亚迪一直还在绿色,出行领域不断发力。比如近年来,比亚迪设计了一套独具创意的,云轨系统,依靠新能源驱动,为地铁、轻轨之外的支线公交和小城市的轨道交通准备了,一种新方案(新方案),已经在阿拉善隔壁的宁夏银川,正式投入使用。

也许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深入沙漠用自己的,汗水浇灌绿色的沃土,但每个人都可以,选择新能源出行,来为世界增添更多环保,的亮色。

了解吴向荣(吴向荣)团队,事迹的我们,也深受触动。地球知识局长期以来对环保话题,关注不少,希望通过宣传环境,危机和环保理念,提高更多人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为中国、为地球留下一个,青山绿水的美好明天。但是能力有限,我们真正能践行的,环保行动并不多。

这次,通过比亚迪品牌,的牵线搭桥,我们结识了吴向荣,向他的计划捐款一笔金额,承包一片属于地球知识局,和全体读者的锁边林,让吴向荣、比亚迪、我们和你们的绵薄之力,也参与到大美阿拉善、大美内蒙古、大美中国的建设当中。

我们的小树林(在哪里?)▼
参考文献:

[1]万炜,颜长珍.阿拉善高原生态环境退化,研究进展[J].地球环境学报,2018,9(2):109-122.

[2]万炜,颜长珍,肖生春,等.1975-2015年阿拉善高原,沙漠化过程、格局与驱动机制[J].中国沙漠,2018,38(1):17-29.

[3]程弘毅.河西地区历史,时期沙漠化研究[D].兰州市:兰州大学,2007.

[4]吴向荣.我在沙漠种树(一席)[EB/OL].https://www.yixi.tv/h5/speech/440/,2017-6-10.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来自图虫·创意,文中未做特殊说明的图片均由比亚迪官方提供
END


    关注 地球知识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