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哪吃饭都能遇到蔡澜

 

我的童年梦想,就是希望像蔡澜,那样去餐厅白吃白喝,签名合照...

我在哪吃饭都能遇到蔡澜。

朝阳大悦城的,川菜馆还在装修,遮挡板上已经印满,了蔡澜推荐;去工体吃个甜品,墙上全是蔡澜的题字。

就连吃个羊肉,北方朋友的推荐理由也是“蔡澜吃过”,仿佛这个名字就是餐馆的,检疫合格印章,安全放心,增香去腥。
然而在一类人的眼里,如果一家餐馆里挂着,蔡澜的合照,在美食界的权威性基本上等同于现在,的北京米其林一星。

他最大的作用就是排雷:当一家店的合照放,得越大摆得越突出,甚至把蔡澜两个字放进,招牌,你就要逃得越远。

大众点评把蔡澜自己开的港式,点心店列为“北京粤菜热门榜第一名”,是对北京所有粤菜行业师傅,的一次冒犯。
这不是狂妄自大的臆测,逛逛蔡澜港式点心的,评论区,伤心的食客们一边,给照片加滤镜,一边被难吃到100字都,凑不齐,唯一的赢家就是感谢同行衬托,的金鼎轩。

“建议蔡澜港式点心,出一个难吃拼盘: 萝卜糕+抹茶杏汁脆汤圆+伦教糕+酥皮山楂叉烧包,这四个菜集肥腻与齁甜于一身(,于一身),能连吃完三份难吃拼盘的人,建议冲击耐力大赛。

如果你不理解这,到底有多难吃,可能你需要知道:萝卜糕是一种怎么做都能吃,的粤式点心,要做到难吃反而需要,一些功力。
老实说很少能看到一家,餐馆里关于“味道怎么样”的提问得到了26个回答,有20个说难吃的


传闻蔡澜碍于社交人情,合照泛滥,私设了一条潜规则:合照里蔡澜如果,笑了就是好吃,如果不笑就不好吃。

不知道他吃了,自家店的食物,还笑不笑得出来。

但蔡澜充其量也只是装点了北方,的网红连锁餐厅,在粤语地区,你能浸入式地,感受到他的覆盖。随便一家广州老店,都有一张“蔡澜到此一游”的照片压箱底。

在香港,从中环的高档酒家,到九龙城菜市场的菜档,都有蔡澜造访的痕迹,如果能把这里所有,的蔡澜照片统计存档,能得到一张钉满蔡澜,图标的香港地图。
名人和餐厅合照的风气,在这里风靡,就跟香港街头的霓虹,招牌一样,以独有的精致古朴,传递着各种讯息,光影流动间充斥着美食、猎艳、名流和欲望。

香港是一片繁华乐土,你能在这里找到各个国家,的人、所有的菜系,维系着这种表面平和的,是一套冗杂而,缜密的传统规则,你的肤色早已预见了你在这,片土地上的底色。

这里每天都在涌入新移民,蔡澜总是能成为活,得最好的那一批。
在他成为香港,的美食大家之前,其实早就俘获了不少,人的童年心智。

二十几岁还在日本,留学的时候,蔡澜就已经是邵氏,电影公司的电影经理,负责进口大量的日本电影,到香港放映,毕业后他回到香港,监制了大量的商业片。

在不少人心中位列,香港cult片第一的《力王》,正是由蔡澜监制。我们很难将在餐馆里吃得眯,起眼睛的他,跟这部充斥着血浆和,生肉的暴力美学经典联系在一起。
他的良心在,艺术和老板之间,只选择了后者,商业道路很成功,但他也从来没有拍出自己,满意的艺术片。

当香港电影行业开始,出现颓势的时候,蔡澜急流勇退投身美食界,把自己的声名孵化到全世界,的各个角落。

在东南亚,蔡澜的存在感比任何一个世袭,政客都要强。蔡澜推荐过的,吉隆坡十号胡同,每家店都有他的照片。

澳洲的勇记越南粉,被蔡澜捧为全世界,最好吃的越南粉后,在门口贴上了,他的推荐报道,每天都有留学生前来朝圣。



但实践证明,大部分餐馆挂着蔡澜,的照片,可信度就跟网红畅销书腰封上的,明星推荐差不多。

小时候经常看到蔡澜,是在TVB的美食节目里:他永远领着两个美女,到处吃吃喝喝。
美食家总是有一套把食物,吹得更高大上的话术,最不济也是“入口即化”,蔡澜是个例外,他吃什么都是“好吃、多汁”。

就这样也能让,人看得津津有味,当一个节目能囊括食色性,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老百姓根本不关心你,说了什么。

我童年的梦想,除了开小卖部,最希望的就是做,个像蔡澜那样的人,去所有的餐厅白吃白喝,签名合照。
美食界的排资论辈里,他就算不是god father,至少也能混个双花红,棍的位置。

长大常常伴随着越来越怀念,儿时的味道,也越来越不相信别人,的味觉。跟着蔡澜的脚步去寻味,却一次次被打脸,有些人开始怀疑他在美食节目里的,风光到底有几分真诚。

他的一生就是一个,典型的斜杠青年:出生在书香世家,十几岁的时候能泡在新加坡,的电影电影院院里每天看五六六部电影,留学日本时替邵氏公司引进了,大量日本电影,回香港后监制了商业港片,的辉煌时代,又在美食、旅游、文学里摸爬滚打成了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年轻时的蔡澜


然而当迷茫的年轻人在微博上,向他求问时,他从来只给些不痛不痒,的人生建议。

大部分时候他更像是一个没有,感情的麦当劳经理,一切关于人生的问题,答案的终点都是麦当劳。
同时他自己从来没有走进过,任何一家麦当劳 


我现在在哪都能遇到蔡澜,他就是封面印着《PLAYBOY》的《心灵鸡汤》,吃不死但也不长个。

没有人对他的无处不在提出,过质疑,仿佛这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就像那些在裤腰上别,锁链的青年,当消费的裹挟变成,了生活的装点,有些人开始向往束缚。

我不想再遇到蔡澜了,我决定去麦当劳躲一躲。

编辑:陈只三

视觉:B U K I


    关注 公路商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