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什么都不专心?先看看这6件事做好了吗

 

孩子多调皮,可以算多动症?...



今天这篇文章,想和你们说一个我经常能在,后台看到的问题:

孩子爱动、总被老师批评坐不住、一分钟安稳劲儿都没有、调皮,要不要带去检查,下多动症啊?



孩子到了三四岁,专注力就成了,爸妈的心头大事。如果看到孩子在家经常,坐不住、在学校幼儿园不听老师,指挥,看绘本时没法专心,难免会产生这些担心。
         


糕妈想跟你们说,多动症的确存在。但是它的确诊,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严谨得多。

今天的文章,就是来解答一些你们,关于孩子爱动的困惑。


1
先来回答一个男孩家长经常困惑的问题:动来动去,是男孩的天性吗?

某种程度上说,的确是这样。



如果你有在我们的 APP 上坚持收听糕妈电台,可能会记得我,和你们分享过《男孩女孩学习大不同》这本书。

它的作者是美国性别,科学领域的先驱人物迈克尔·古里安,他给出过这样一个结论:女孩的大脑发育要比,男孩早;女孩可以通过语言来疏解,自己的情绪,男孩则是要通过身体,的活动。

正是因为男孩女孩,大脑结构不同,所以男孩在小时候,更需要靠“动”,释放情绪和集中注意力。很多情况下,班级里那个,动来动去的小孩,并不是故意要跟老师作对,而是他们正在帮助自己,不断集中注意力呢。
比如迈克尔·古里安在书里,提到两个的案例:老师在课堂上,允许总是分心的小男孩玩不会发出,声音的压力球,反而帮助了他提高注意力。

还有一个老师,让一个总是安静不,下来的男同学,去老师办公室帮忙,找一本书,等他再跑回来的时候,居然能安静下来学习了。

所以,相较于简单(于简单)粗暴地,要求男孩不许乱动、守规矩,我们更该做的,是在理解孩子天性,差异的基础上,支持他们,引导他们,帮助他们。

这样看起来,动来动去坐不住的孩子,就一定没问题吗?我们接着往下看。


2
真正的多动症 是什么样的?


前段时间,我们去到了上海,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童心理科主任、儿童心理行为领域的专家高鸿云(高鸿云),教授深度聊了聊,收获非常大。

比如高医生说:3 岁的孩子在家看绘本 5 分钟都坐不住,但上幼儿园却可以按照老师的,要求专注活动 15 分钟以上,这不是多动症。

有些孩子到学校就哭闹,回家特别乖,也不见得是多动症。

真正的多动症,不是家长及周围人定义的,得由专业的医生来诊断。
首先医生会了解,孩子的日常表现,了解孩子的孕育成长史,观察孩子在诊室的,行为表现,做非常详尽、全面的评估和检查。学校里的老师,也需要协助填写调查表。

其次,医生会要求孩子和家长,做一些心理测试和量表评估。网上也可以找到的 SNAP-IV 家长评定量表,医院专业版的,儿童智力测试、注意力测试、个性或情绪评估,家庭环境评估等。

根据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有的还需要做躯体,检查和脑电图、心电图等辅助检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医生需要综合以上所有的调查问卷、检查结果和一次,以上的复诊,才能确定或排除病情。

高医生还谈到了过去 21 年的看诊经验,提到了一些普遍现象。一些家长会用一些消极的词语,来形容孩子,一些家长感到绝望无奈,也有一些家长不愿意,承认孩子生了病。

比如,很多家长来都来了,但是一开口就,否认孩子的病情:我们孩子看电视、玩手机,很专心的!

其实家长误会了。不能单单因为小孩子,玩手机不分神,就判定他没有多动症。看电视或玩手机的,注意都属于被动注意,与生俱来。而上课学习的注意,是后天逐渐发展起来的,属于主动注意。

注意力发育不好的孩子更容易被,各类屏幕吸引,这容易让家长,否认真实病情。

还有不少家长是听,了老师建议来的。可他们觉得,是老师不负责任,不肯管教,歧视多动小孩,让家长带孩子去看病。
家长们又误会了。高医生提到,如果已经被老师提醒孩子在幼儿园或课,堂上不分场合的插嘴、总是忘记带老师,布置的随堂教具、不怕危险地爬上爬下,跑来跑去,爱动但运动协调性不佳,家长是应该引起,注意和警惕的。


3
我还咨询了高医生,多动症的成因是什么?有可能自愈吗?

关于多动症的病因,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但这是和遗传、环境、教育等多种因素有关的,神经发育障碍。

其中约三分之一的孩子,到青春期后会自愈的。剩下的三分之二,则会持续至成年期。

但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高医生(高医生),都建议及时接受治疗。

缺少了正规治疗,加上不断的失败、被误解、被贴上标签和,情绪上的打击,对孩子的自信会,有不小的负面影响。
只有及时规范的治疗,可以减少或避免这些,危害和并发问题。

国际上认可的主要治疗,方式是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教育支持、父母教育等。

6 岁之前如果发现孩子,有困难,虽然不会马上,使用药物治疗,但可以及时采用行为管理,并且定期复诊,监测情况进展。


4
多动症的防治重点,是建立孩子的规则感。在高教授眼里,家长可以从这 6 个方面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比如:



① 让孩子自己吃饭

只要动作对,就能吃到,这是即刻奖赏的行为,且一日三餐都在训练。

② 减少外界刺激,学会给教育“留白”

现在的小朋友,容易被一堆玩具围着,大人们还会忍不住一直说,要做这个,不能做那个。

过多的信息会,对孩子造成干扰,我们做大人的,要学会让教育留白。

③ 避免经常抱在手里

等他能独自走了就放手,将环境中的危险物品移除,就算跌倒也没关系。

④ 多运动,在玩耍中帮他找到兴趣爱好

多陪孩子做户外运动,如玩各种球、滑板、骑车;还有桌面游戏,如画画、编织、剪纸,也可以试试陪他搭积木、做模型、看绘本。

⑤ 家庭生活,有规则有条理

放玩具也好,衣服也好,有个固定场所,并且在放置处,贴上可视化标签。规律每天的生活作息,陪孩子遵守。

⑥ 加强家校联系

一本家校联系本,可以增加父母和,老师的沟通。父母和老师,都是孩子的“教练”,在一旁吹哨子打气、指导提醒。

所以,你们看,连吃饭这件小事,都是在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所以糕妈一直跟大家,强调的,尽量不要喂饭,意义重大。吃饭是需要专注,才能做的事情,同时它也在每天培养着,孩子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


5
这一次对高教授的深入采访,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但我知道,这篇文章没法解决,妈妈的所有问题。
这一次,我们和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一起,为关注多动症的家长,收集了全国范围的儿童,心理学和行为领域的专家信息。

你可以通过点击“阅读原文”,为孩子做个简单的自测,并查看专家目录。

同时,你也可以通过“预约讲座”功能参与免费的线下讲座,与专家讨论孩子专注力,的问题。
我们生活在一个,容易分心的时代,孩子的专注力值得,家长多费一些心思。

当我们对孩子的,注意力状况产生了疑问,寻求专业的帮助,永远是更好的选择。

感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高鸿云 教授对本文的指导和审核





点这里,预约线下讲座


    关注 年糕妈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