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自杀轻生装满玻璃墙,峨眉山金顶:我太难了!

 

为防自杀轻生装满玻璃墙...





“怎么在摄身崖上,建了这么多玻璃墙?”

峨眉山金顶摄身崖的金刚,嘴景点周围,竟然建起了一道道玻璃墙。此前,金刚嘴处仅有低矮的,护栏防护,游客轻易就可翻越。

原来,近些年,峨眉山金顶摄身崖处,不时发生游客轻生事件,高约1.8米的玻璃墙,是筑起的“防轻生体系”。
金顶摄身岩护栏前后对比
峨眉山,又称大光明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普贤菩萨应化道场。菩萨证穷法界,于十方法界随类现身,“然欲众生投诚有地,故特于峨眉山示应化焉”。

峨眉山金顶摄身崖,因常现佛光而闻名于世,佛光因摄人身之影像,于其中,遂称“摄身光”。印光大师曾详释曰:摄身岩者,以其峰峦陡峻,壁立万仞;至其巅者,向下望之,不禁战兢惕厉,身心悚然,妄想消灭,正念昭彰,即《楞严》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意。盖以身为总名,六属别目。以总摄别,故但曰“摄身”耳。
而金刚嘴,就是在摄身崖的最,边缘的位置,是整个峨眉山金顶之上观赏云海和,佛光的最佳位置;这里是一座呈90度垂直的,大石块悬崖峭壁,之所以叫做金刚嘴,是因为链接舍身崖以外与舍身崖之内的,分界线的那块石石块是非常的尖锐无比,就像是金刚石做成的,刀刃一样神奇无比。正因地势突出,下方峭壁毫无遮拦,直达700多米下的崖底,这里成为金顶轻生事件,多发区域。



2018年视频 #来源:澎湃新闻
为了在不影响景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轻生,事件的发生。除了玻璃墙,金顶沿悬崖周边全程有钢栏,石柱的护栏,每隔数米便有“佛曰:不可”“珍爱生命,请勿翻越”等警示语。


另外还在摄身崖沿线,瑞吉山石处、银殿(金刚嘴)处、金顶处、黄金界处、气象站处5个点,都有专门人员值守,“每天要从早上7点,半值守到晚上6、7点钟,时刻寸步不离。”他们不仅要维持秩序、解答游客疑问,还要制止游客的危险行为,如到制止游客进入危险,区域拍照,尤其要关注那些情绪,不稳定的人。如在晴好的天气中,大多游客都十分兴奋,而有些人情绪低落,沉默不语;又如在摄身崖护栏前,自言自语、目光呆滞的人;再比如突然扔掉手机,情绪激动的人等。而到了晚间,他们也会不定时巡逻,摄身崖沿线,检查仍滞留在上面,的游客的身份证,对于没有特别拍摄目的、又没有在金顶安排住宿,的游客,会立即将他们带离金顶。
一旦发生游客轻生事件,应急救援随即启动,集结全山力量展开搜救。据称凡是被确认,的跳崖行为,救援人员都要搜寻,人得从崖顶那里栓,绳子下去。峨眉山金顶海拔高,常年伴有大风云雾和雨,就算有所谓的保护也,很危险。搜索过程很艰难,一次下去搜不到,就得下去第二次、第三次。
自杀轻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而之所以称之为危机,是这种不正常趋势已经,在漫延扩大。“人死一了百了”,这是种对生命的错误见解。自杀并不能解决问题!自杀只有增加问题,甚至只会增加痛苦。佛教主张因果定律,若不以修持,的工夫解脱生死,自杀是没有用的,业报未尽,即使自杀,也将再接受另一期的生死,正像一个欠了债的人,为了躲避债主的追讨而将户口从,甲地迁到乙地,那是不中用的,迟早一些债主仍,会找到他的。

在佛教《大藏经》中,检索“自杀”关键词共有526项,其中关键词出现最高的是《律部》,出现170次;《阿含部》排名第二,出现了56次。佛教的律部是专门论述行为道德及,组织规范的典籍,频频出现“自杀”一词,说明佛教戒律对“自杀”问题的研究非常,深入和专业。阿含中记载了佛教行化世间,的事迹等,关于“自杀”的56次教诫,证明佛陀对自杀的态度,非常明朗——是严令禁止的。(援引自道坚法师)

所以,佛教反对自杀,佛教鼓励人生的建设,利用这一生的存在,而做修善的努力,以改造现实,乃至未来的命运。

应该如何积极对治悲观,抑郁想自杀的烦恼呢?

《阿含经》有载,有一个叫阐陀的人想自杀,佛陀的弟子就安慰他,鼓励他,要他“汝当努力,莫自伤害”,并为他“来往周旋”,即协调周边关系化解矛盾,“汝若有乏,我当给汝如法汤药。汝若无看病人,我当看汝,必令适意”。按照佛陀的开示,在一个人处于心理低谷,期时,当全心帮助他,包括精神的开导和支撑,并解决他遇到的实际困难,化解生活矛盾,供给最基本的物质保障,重病的人给予如,法治疗及心理安抚,令他感到社会需要他,并没有遗弃他。

印光大师在《文钞》中也有针对性的开示:



人生世间,贵守本分。凡一切人,发颠发狂,乃至常生悲观,常欲自杀者,皆系不修实行,欲得大幸福,事事如意,财色名位,皆在人上。倘前生修有痴福,得其所欲,则骄奢淫泆,无所不至。如此之祸,较比自杀,当重万倍。幸而未得,尚不至如此之烈。

汝欲消此烦恼,当事事守分,不于分外(于分外)起一毫,欲得之妄念。随缘做事,即为人作仆,必须尽我为仆之职分,而不以为耻,及以为我非为仆之,资格之心。而今得为仆,我能尽我为仆之职分,不生矜己轻人之心。主人知我,我亦不喜,主人不知,我亦不愠。我尽我分,知否任人。无计较心,无抑郁心。如此为仆,人当尊之为师,不敢以仆视矣。即人以我善于尽仆之职分,而不敢以我为仆,而以师事之,我仍不起自高自大之心。觉得仆与师皆假名,尽我职分乃实行,唯恐行不副名,不计人之待遇。

古之大人,虽至穷困不能生活之时,亦无忧戚抑郁之念。即令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仍然是山野农夫之态度。此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君子所以坦荡荡也。否则,小人常戚戚矣。

——恭录自《文钞续编·卷一·复某居士书》
译白
人生世间,贵在守本分。凡是一切人,发颠发狂,甚至常生悲观心,常想自杀的,都是不真修实行,想得大幸福,事事如意,财色名位,都想在别人之上。倘若前生修有痴福,得到了他想要的,就骄奢淫逸,没有什么坏事不干的。这个祸患,比起自杀来,应当更重万倍。幸好没得到痴福,还不至于这样的惨烈。

你想要消除这个烦恼,应当事事守本分,不要在分外起一丝一毫,想多得的妄念。随缘做事,即使为别人作仆人,也必须尽自己,为仆人的本分,而不以此为耻,以及认为自己不是应该作,仆人的心。而今作为仆人,自己能尽为仆人的本分,不生矜持自己、轻视他人的心,主人了解我,我也不欢喜,主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我尽我的本分,了不了解任随别人,没有计较心,没有抑郁心。这样作仆人,别人应当尊敬你为老师,不敢以仆人来看待你啊!即使别人因为我善于尽,仆人的职分,而不敢将我当作仆人,而以师礼来对待我,我仍然不起自高自大的心。觉得“仆人”与“老师”都是假名,尽我的职分才是真实之行,唯恐自己的行为不符合,名份,不计较他人的待遇。

古时候的大人君子,虽然到了穷困,不能生活的时候,也没有忧戚抑郁的念头。即使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仍然是山野农夫的态度。这就是所谓的:金钱地位不能使他迷惑,贫穷卑贱不能使他改变,威胁暴力不能使他屈从,君子所以心胸平坦宽广。否则,就是小人常患得患失啊!

——如诚法师译白

全国24小时免费心理危机

咨询热线:
800-810-1117
北京热线:010-82951332
上海热线:021-51719995
南京热线:025-83712977
武汉热线:027-85844666
成都热线:028-87577510
深圳热线:0755-25629459
杭州热线:0571-85029595
广州热线:020-81899120
重庆热线:023-65372255
青岛热线:0532-85659516
推荐阅读:

一群“接听死亡”的人,用16万个电话拉回无数摇摇欲坠的生命

一根电话线的营救:心理健康热线接线员的最后呼唤

倾听有多重要 | 那个总对你说“都挺好”的人,需要注意了

怎样做好抑郁症亲人的监护人?

压力下的博士生——走出抑郁这场“心灵感冒”

关注 | 一位留守母亲的日记:没什么事,我就先死了
责编:二一丨美编:梁川



    关注 弘化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