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风云”一生终成夜空中最亮的星……

 

他亲历、见证、参与了
我国气象卫星研制的全过程
耕耘一生
只为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观测
他就是孟执中院士
我国极轨气象卫星的开拓者之一
就在昨天
这位一辈子都在为我们提供天气预报的爷爷
走了
“养猪新村来了一群人”
1969年秋
中央向上海市下达了
研制运载火箭、技术试验卫星的任务
上海市立即调派精干力量
开始了这项代号为“七〇一”的工程
孟执中带着一家老小来到上海
投身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孟执中:我刚到的时候没有实验室,也没有一台仪器。我们就住在村子里,农民在这里养猪,人们说我们这群人都住在“养猪新村”里。

他曾参与“东方红一号”的研制
1970年4月24日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从戈壁大漠腾空而起
东方红乐曲响彻太空
中国成为了
当时世界上第五个
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孟执中
正是“东方红一号”卫星
地面测控中心和台站计算机系统的
主要建造人
“出了这么大的篓子,真想从塔架上跳下去。”
1988年9月7日凌晨4时30分
长征四号甲运载火箭
成功将风云一号卫星
送入了900千米的太空
当从遥远的地面观测站
传来“跟踪正常,太阳帆板打开!的消息时
孟执中和全体队员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然而,三天前的经历
对于孟院士领衔的团队而言
却是一生难以忘怀
由于在实验中
遥测使用MOS电路突然产生闩锁
遥测工作戛然而止
这让所有参与实验的人
都为三天后的发射
捏了一把汗


孟执中:出这么大的篓子,我感到羞愧。当时确实有个冲动,跳下这个塔架算了。

在塔架展开后
孟执中和同事们立即展开测试
大家在四五十米高、二十几平米的平台上
摆了示波器、电压表等各种仪器查找原因
直至找到故障原因才离开
此时已是第二天清晨
△风云一号A星首幅图像
“我们不怕失败,但不能忘记失败。”
对与卫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孟执中来说
失败的教训比成功的经验更宝贵
“我们不怕失败,但不能忘记失败。”
孟执中带领大家
在安全性和质量观上做文章
这成为他和他的团队的一种习惯


孟执中:一个是性能,卫星能不能够满足,用户提出的技术要求。二是可靠性,安全性,要把质量和可靠性的,问题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

“没有一个结果,我是不会离开这个岗位的。”
1994年1月
已近花甲之年的孟执中
继续领导风云一号C星的研制工作
在C星初样研制动员会上
说了这样一段话

孟执中:我到今年年底正好60,周岁了,有不少亲友和同事对我讲,年纪大了,以后的日子应该是少操心,多养神。但我想,风云一号卫星的运行寿命,还没有达到预定的要求,总要对国家、人民、对支持我们干这项,事业的人们有个圆满的交代。没有一个结果,我是不会离开这个岗位的。

经过五年的努力
1999年5月10日上午9时33分
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
托举着风云一号C星飞向太空
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风云一号C星首幅图像,首幅图云系与青藏高原积雪形成一条,腾飞的巨龙,蔚为壮观。
这是一颗稳定可靠的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
是中国气象卫星应用上的里程碑
他划掉了自己的名字
2008年5月27日11时33分
风云三号首发星成功发射升空
在申报国家科技成果奖时
孟执中为了鼓励年轻后辈
毅然将自己的名字从名单中划去


孟执中:年轻人的发展空间大,我想鼓励青年同志,让他们有更宽广的,发展空间,让给他们更合适。

少年勤学
青年担纲
你是国家的栋梁
“风云”际会
书写航天传奇
致敬!
来源:央视新闻综合光明日报、上海航天

编辑:岳靓

审核:王小龙


    关注 科技日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