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戚继光》:用定格动画“演绎”名将的戎马一生

 

戚继光,在这个闪亮的名字背后,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英雄,故事?今天的我们,又能从中读懂什么?...



戚继光,在这个闪亮的名字背后,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英雄,故事?今天的我们,又能从中读懂什么?

作者:西亚



藤牌手、盾牌手、狼筅手、长枪手……有这样一种作战模式,由11人组成小队,多兵种紧密配合,可灵活变换横、纵队形,更换鸟铳、火炮等热武器,长短兼具、攻守兼备,由于左右对称,故名为“鸳鸯阵”。



在定格动画的演绎下,大名鼎鼎的“鸳鸯阵”从书中走出:明朝的“戚家军”们,威风凛凛地举着各类武器,军阵变换莫测,而站在他们身后的,是一位穿着明制,胄甲的大将——戚继光。

这个片段来自由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出品的五集历史人文纪录片《戚继光》,该片讲述了“参将”“倭患”“新兵”“铁军”“战神”五篇故事,用独特的定格动画作为,重要表现元素,深度挖掘了戚继光这一英雄人物,的时代意义,讲述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创新叙事,让故事更有趣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时年19岁的戚继光,在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时,写下一首五言律诗《韬钤深处》,末句简单的十个字,道出这位少年将军心怀天下,的青云之志。
作为名垂青史的常胜将军,《明史》评价戚继光行军打仗“飚发电举,屡摧大寇”,其所写的《纪效新书》《练兵事实》为“谈兵者遵用焉”,是位理论与实践具优,的军事家。他的名字,与俞大猷、李锡等明朝名将一起,出现在《明史》卷二百十二的,列传第一百篇中。

《戚继光》的开篇,则以“倭寇来了”的历史大背景开始。在明朝的海禁制度下,倭寇屡犯我国东南沿海。嘉靖三十四年六月,来自日本约53人倭寇从,浙江绍兴府的上虞县登岸,直逼南京城下,横行八十余日,杀死杀伤官兵四五千人。滑而有谋的,倭寇像一支特种部队,攻击着海防松弛,的浙闽地区,制造了惨痛的嘉靖倭乱。
在这样的背景下,28岁的戚继光沿运河,而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一战龙山所,三箭定乾坤,精准打击头目的戚继光在,龙山三战三捷,崭露头角。虽然胜利,但他在战后总结经验教训,清醒认识到倭寇并非,泛泛之辈,急需发展“练兵计划”以御外患。



“堂堂全浙,岂无材勇?”

在经激烈的岑港之战后,戚继光在浙江义乌招募,当地百姓,并自上而下选兵,组建起威震东南倭寇的“戚家兵”。而鸟铳、倭刀、铁甲、火炮,这些先进装备也是戚家军的,致胜法宝。同时,戚家兵也以“纪律严明、骁勇善战、练胆练心”闻名。

戚继光因地制宜,在其创立的“鸳鸯阵”中,加入由南方竹子特制而成,的武器“狼筅”,以“竹刺”扰乱敌方进攻节奏,协助队友作战。倭寇多为近身刀法作战,在南方特殊的山林地形里,颇具优势,而“鸳鸯阵”正是以小团体“精尖”兵种协同作战的优势,对倭寇进行精准打击、逐个击破,还可根据来犯多寡,变换队形来巧妙应对。
治军思想先进,武器装备完善,这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戚家军”带来了许多让,人惊叹的战绩:

花街之战,戚家军大获全场,全歼来犯的倭寇,解救被掳民众五千余人,戚家军阵亡3人;

上峰岭之战,斩敌344级,解救被掳,民众1000余人,戚家军阵亡3人;

长沙之战,斩敌56人,解救被掳民众1200,余人,戚家军无人阵亡……



这一系列在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月至五月发生的战役,史称“台州之战”,戚家军挫败倭寇,九战九捷。

而后,福建之战、兴化之战、仙游之战等,一系列抗倭战役,让敌送外号“戚老虎”的戚继光扬名海外,而他那支,荡平倭寇的戚家军,也以“百战百胜”的战绩威震东南,庇佑一方百姓安宁太平。



在纪录片《戚继光》中,这些历史事件的讲解,大多以独特生动的定格,动画再现。制作精良、风格中式的动画,细节处严格考究,如戚继光身上的胄甲制式、戚家刀,以及盾牌的烧旧感,等都是特别设计,给观众呈现了明代嘉靖年间真实的文化,风貌与社会动态。

据动画师王冠岚介绍,武器的还原参考了《纪效新书》中的尺寸数据,并进行了换算。通过动画这一表现形式,该片在给戚继光的故事增添了趣味,的动态效果外,也以创新的影像方式丰富了,纪录片的表现手法。
小切口、故事化的叙事手法,让戚继光“战神”的形象从无数场战役、军事策略、历史事件中丰满起来,在定格动画的历史场景,再现中,知其何以常胜,知其何以为志,知其何以成书。而戚继光的人物命运,也与明朝的,国家外患相关联,在荡寇平乱的英雄身上,洋溢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感染着无数观众。

片末,从嘉靖三十四年始,纵横万里、消灭倭寇数以万计,救出大量百姓的,戚家军首领戚继光,在隆庆元年上报朝廷,希望能厚恤在战争,中牺牲的军人,他在信中写下,这些让世人略觉生疏名字:吴元伦、杨贵、陈文清、陈四、胡文忠、陈文彪……



没有 “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残酷,而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真切战友情谊。战争虽无情,但在戚继光身上,除了有“战神”的光辉外,还有爱兵惜兵的体恤之情。
在多视角中寻找“戚继光”
在《戚继光》中,戚继光的故事,并不像单一的人物列传,而是从不同史料、民间故事、历史再现、文化传承、后代溯源等多角度进行,描绘,叙事结构复杂,表现手法多样。

整部纪录片更像是在“寻找戚继光”,在不同历史时空下,不同人的眼里,戚继光是谁?他发生了什么故事?

历史中戚继光的故事,由不同语言的文字组成。戚继光抗倭的真正敌人,是谁?片中,名古屋学院大学鹿毛敏夫教授,做出了解答,他在用红外线对仇英的《倭寇图卷》进行扫描后,发现倭寇旗帜上写着,弘治年号(1555年-1557年),认为倭寇的幕后主使是,大友义镇(也叫大友宗麟),是当时北九州岛真正,统治者,在朝贡遭到拒绝后,派遣明船在中国东南,沿海进行走私贸易,转而为盗。他认为,倭寇的背后正是像,大友义镇这样的战国诸侯。
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研究员范中义(,范中义),则是从“内忧”的角度分析了倭寇的形成,在嘉靖中后期,由于常年无战事,朝廷海防观念淡薄,战船少、缺乏军事训练等让倭寇有,了机会。而戚继光的《练浙兵议》,正是在这一“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被提出……

此外,更多戚继光的故事,还被鲜活地留存在,各地的文化、艺术、生活等方方面面中,影响着当下的人们。

片中,63岁的秦皇岛居民张鹤,珊自发守护古老的明长城,他先辈便是随着戚家军北上的,义乌籍军人;在韩国首尔,韩国传统武艺中,包含来自中国的六技,如狼筅、藤牌等为戚继光所研制;在台州本地名曲——乱弹《戚继光》中,九战九捷的戚家军战役里皆,为台州人熟悉的台州地名,用乱弹里戚继光的,饰演者朱锋的话来说,戚继光的名字,在当地人心中是,神一样的存在;在戚继光家乡,蓬莱市易三小学,的小朋友们,每天以练习戚家拳为早操……
四百多年山海相隔,《戚继光》以军事国防、文化艺术等不同角度,展开了一幅明朝时代画像。同时,戚继光更像是,一个隐形的符号,告诉当下的我们,什么是“国士无双”,教会我们如何爱国。可以说,纪录片多层次地展开,了戚继光的故事,并把镜头对准历史与当下,深入挖掘了英雄,人物的时代意义,激发了爱国主义精神,片中所凸显的民族意识,更是给当代人们上,了一节生动的爱国课。

在该片结尾,2017年,一艘名为“83”的训练舰正在,大海上乘风破浪,这是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大型海军训练舰,也是海军吨位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的专业,训练舰。这艘训练舰还有个名字,戚继光号。在逐渐隐去的《凯歌》声中,“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警言回荡在耳……
编辑 | 饶文渊  佘博睿
>>新闻节目这样深描“中国群像”

丨案例
>>55部作品入选三季度优秀纪录片丨政策
>>《一本好书》:让好书与观众“对话”丨节目
>> 用光阴雕刻“一带一路”的人与事丨纪录


    关注 广电时评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