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学一年级的家长相对难沟通?

 

“但让家长突然想明白,确实也不容易。”...



前段时间聊了聊“家长的错觉”,有好事者就问:到底哪类家长最容易产生“孩子特别优秀”的错觉呢?

我和不少老师都,探讨过这个话题,有学识、视野、性格等多方面的因素,还有一个特别好玩的原因——

虽然不绝对,但在概率上,小学一年级的家长更,难沟通。好玩的是,同样一个家长,孩子到三年级了,可能就好沟通多了。

今年我担任过一些少儿,赛事的评委,每场比赛都能看到家长殷切,的目光,有些家长也会来,咨询评判标准事宜——毕竟是比赛,总想拿个奖。

很坦诚地讲,要靠比赛这点时间,去判断一个孩子是否优秀,是一件很无稽的事情。无非是这个孩子在这个时刻,的发挥恰好契合了比赛的要求,满足了评委的,主观判断而已。哪怕给出了点评,也未必真的是金玉良言。

我天天说我儿子,他都可能说“爸爸你不了解我”,更何况是别人家孩子。绝大多数情况下,家长们是能理解的。我也会说,孩子站在舞台上,本身就是一种历练。但确实,几乎每个赛事——都会有一些家长忿忿而去。文明点的指责赛事不公,直接点的指责评委眼瞎。“我孩子那么优秀,怎么可以没有奖呢?

你猜,在这些人里头,哪类孩子的,家长相对多一些?

很有意思。一年级的

我们一群人就琢磨:为什么一年级会成为“投诉重灾区”。

凡事就怕认真。一研究,好玩的内容就特别多。例如,之所以产生不满,归根结底,就是“我认知中的孩子”和“你们认知中的孩子”存在差距。

家长觉得孩子是A,我觉得他是B,那我肯定是收,了黑钱的sb。如果我觉得孩子是C,家长肯定气疯了,冲到我家门口也要辩一辩。

我哪里辩得过。恨不得口罩一戴假发一顶戴个,假胸从后门溜走。

为什么幼儿园的,和两年级以上的孩子家长,相对没那么纠结呢?我专门问了问几位家,长和老师,答案也很有意思。我们先说说“非一年级”的。

先说小小孩。老师说,对幼儿园的孩子,一直比较宽容,都是鼓励为主,也没有什么量化的要求。就算做赛事点评,也是极尽赞美,绝不能让孩子哭鼻子。

家长也没什么野心。毕竟孩子太小,留点照片晒晒朋友圈,就很开心。大家其乐融融,践行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

再说大小孩。老师说,这时候的孩子,普遍吃过批评挨过骂,考试考砸过,脸皮也磨炼过。知道考前三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听到一点重话也有心理,预期。

家长的预期可能更低。毕竟孩子确实吼不进前三,七八十分卷子经常往家带,中队长也选不上,当了一次护旗手,都觉得是法外开恩。

简单说,就是知道“舞台中央”的难度,成功是惊喜,不成功也不至于太失落。心态好的,已经非常乐于做那个“在场边鼓掌”的人了。

但一年级就不一样。你再“一味鼓励”吧,总归不太合适。都是小学生了,我们不能老哄着。但一“不哄”,有些家长就会陷入巨大,的震惊:

怎么?我孩子居然要面对批评了?

因为在之前的人生中,很少遇到,所以这种认知落差就,很难承受。而且,这个年龄段的课内学习还拉,不开差距——可能一场考试,全班都是A——然后家长坚定地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学霸”,就是人中龙凤。

因为批评的语态,还没接触到,学习成绩也没体现出来,幼儿园的鼓励惯性依然,推着大家朝前走。分歧就特别容易产生。有些老师会和,家长发生一些摩擦。我倒觉得没有必要。其实到了三年级,问题就自然解决了:做班长确实得服众、考A的确实是少数、三好学生确实不好当……一两年折腾下来,骂过、急过、认命过,孩子就会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天才,家长就能明白孩子就是,普通人。

人这一生,有三个成长阶段:意识到父母是普通人,意识到自己是普通人,意识到孩子是普通人。这三个阶段都扛过去了,确实差不多“四十不惑”了。

第三个“意识到”启动的节点,差不多就是一年级,开始的时候。

其实,不管是读书还是工作,我们都处在一个纺锤形的,环境里,头和尾都是少数,大家都平凡地堆在中间。

看看自己在职场里的地位,看看身边的人混得怎么样,最后再看看孩子——

可能,我们离“不惑”的目标就会近一些。

一个背景声

“但让家长突然想明白,确实也不容易。”


    关注 灰鸽叔叔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