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抱歉,我对你的爱是有条件的。”

 

承认才能面对。...

最近我在翻看后台留言,的时候,一位妈妈的留言引起,了我的注意。

皮皮妈自称性格有点,小暴躁,每当皮皮淘气的时候,总忍不住对皮皮吼,急了还会朝孩子的屁股,打上两巴掌。

日子久了,皮皮妈发现儿子的性格,越来越像她,年纪不大,脾气不小,经常跟小伙伴们大吼,大叫的,有一次还把,一个小朋友吼哭了。

这让皮皮妈开始反思自己,她想起自己小时候,父母对她十分严格,一旦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就会打骂她。而现在,她把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复制在了皮皮身上。
皮皮妈很愧疚,她想改变教育方式。在看了一些家庭教育的,文章之后,她觉得问题出在,她没给皮皮“无条件的爱”,所以儿子才变成现在,的样子。她一边悔恨之前对孩子,的伤害,一边希望皮皮以后变成一个,性格温和、懂事乖巧的孩子。

在这之后,皮皮妈有意控制,自己的脾气,凡事尊重孩子的意见。

一开始,效果的确很好,皮皮明显更亲近妈妈了,性格中的暴躁也缓和,了不少。

但是,当两个人的“蜜月期”过去后,问题就显现出来了。那些之前有效的方法,很快就不管用了,看着皮皮做的那些挑战自己,底线的事,皮皮妈每次都强行,压抑自己的情绪,咬着牙温柔而坚定地,跟孩子讲道理。

有几次她实在没压住火,对孩子发完脾气之后,那种背离教育原则后的,挫败和无力,让她陷入深深地迷茫中。那句“不管你做了什么我都爱你”,真的很难彻底执行。
 
而且更糟的是,皮皮并没有因为得到“无条件的爱”而变得懂事听话,反而越来越任性。

一次,她和皮皮因为“睡觉前吃零食”的问题争执起来。孩子坚持一定要吃零食,不给就大哭大闹,说妈妈是骗子,根本不尊重自己。皮皮妈一听,彻底崩溃了,这段时间(段时间),压在她心里的委屈、焦躁、失望全都喷发了出来。

皮皮妈最后问我:“暖妈,我都给皮皮无条件的爱了,为什么他还是老样子,没变成独立自信,懂事配合度高的孩子?”
 
很抱歉,我们的爱是有条件的
皮皮妈的经历并不是个例,反而代表了相当一部分父母的,困惑和纠结:

孩子挑食,怎么坚定又温柔地让,他吃青菜?

贪玩的孩子不做作业,怎么循循善诱才能让,他好好学习?

孩子喜欢一个人玩,是由着他还是引导他合群?

……



我们“无条件”地去爱孩子,尊重他们的每个想法,却好像越来越不会当,父母了,每天在严重懊悔和反思,中徘徊。

为什么会这样呢?
有些书上推崇父母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认为父母必须从孩子的,利益出发,考虑自己的一言一行。

听起来没毛病,但深入地去想,我们就会发现,这个要求对父母太苛刻了,也对父母特别不公平。因为父母除了是父母,还是一个人。

是个人,就会有自己的情绪,就会对其他人有期待。 

所有人的爱,都是有条件的。粉丝爱偶像,是因为偶像满足了他们,对理想另一半的所有要求;朋友间贴心的爱,是因为志同道合、互帮互助;伴侣亲密无间,是以对方符合自己,的择偶标准为基础。

父母对孩子的爱也是如此。

一味地强调父母,无条件地去爱孩子,其实是忽视了父母,作为人的需求,很多父母用“无条件爱孩子”的标准将自己“角色化”,掩盖住那个真实的自己:

有自己的小情绪,希望最爱的孩子,实现自己的期待。


是的,我们对孩子是有期待的,这是我们爱孩子的条件。就像皮皮妈,希望皮皮成为一个“独立自信、懂事配合度高”的孩子。如果皮皮实现了她的期待,她就会觉得幸福,更想加倍对皮皮好。

但皮皮没实现她的期待,她就会生气、失望,不知道如何对待皮皮。这是父母最真实的反应。

在我的个人微信号里,经常有妈妈跟我,倾诉孩子的问题。比如一位妈妈说:

“我女儿写,作业总是拖拖拉拉,边玩边写,耐着性子说过她很多次了,可她就是不听,有时候她跟我梗脖子,我就对她连打带骂的,然后又特别后悔,但是下一次我还是忍不住。”



我跟这位妈妈说:

“你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不是无欲无求的神,你要允许自己,对孩子有情绪,允许自己对孩子抱有期待,不然你会特别挫败特别累,孩子的情况也不会变好。

我觉得对孩子抱有期待,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得学会如何更,好地跟孩子表达我们的情绪和期待,而不是选择用打骂的方式。

爱孩子
在于真实情绪的流动
爱孩子,是父母重要的责任。

但如何去表达,值得每个父母去思考。有句话说,“大人有没有说谎,孩子一眼就能看出来。”

我觉得要爱孩子,就要跟孩子真实平等地,去交流,让情感自然地流动。
在暖暖稍小的时候,有过这样一件事。

我在电脑前码字的时候,暖暖跑过来跟我说:“妈妈,给你吃香蕉。”

我转头一看,她拿着一根剥开的,香蕉站在我面前。这时暖暖指着香蕉顶端的,一部分说:“妈妈,这个坏了,你吃吧。”

我一看,香蕉顶端已经有点发黑了。有点不高兴地说:“为什么坏的东西要给,妈妈吃?”

“姥姥说的啊,好的我吃,坏的大人吃,她说坏的我吃了会拉肚子。”

我心里是有点委屈的,但我没有跟暖暖讲大道理,而是选择跟暖暖真实地,表达我的意愿和情绪:

“妈妈有点不开心,坏的东西你不愿意吃,我也不愿意,姥姥其实也不愿意。如果它真的已经坏了,直接扔掉就好了,妈妈和姥姥不是就应该吃你剩下的,或者不好的东西。如果你想跟妈妈分享,可以给妈妈吃好的香蕉。”

暖暖想了一下,又跑去拿了个,好的香蕉给我:“妈妈,这个是我跟你分享的。”
很多育儿书都教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表达不好的情绪。

导致很多父母一旦不开心,就会选择在孩子面前憋着,永远理性,24小时没有情绪。

我很理解这些父母爱,孩子的心,但这不意味着凡事都只考虑,孩子的权利,父母的权利也需要被照顾。



做父母已经够辛苦了,不需要憋着情绪。当我们心生疲惫,有情绪的时候,告诉孩子我们真实的感受:“我不高兴了,我累了,我也需要被照顾。”

而不是假装不累,或者忽视自己的感受,继续付出,但同时又无意间透漏出自己的,疲惫和焦躁。

当然我们在跟孩子表达不,好的情绪时,要注意表达的方法。我们只表达对孩子的,某种行为不满,他的行为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伤害,不要否认孩子的人格。

期待不是控制
而是规范孩子行为的方式


一个愿意让真实的情绪在亲子,之间流动的父母,也自然愿意跟孩子表达,自己的期待。

因为在这些父母眼中,期待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我们可以透过它去,解决育儿背后的问题。
我朋友跟我分享了,她的故事。

孩子上课开小差被,老师抓到,受到了批评。因为孩子很喜欢这个老师,所以连续好几天,情绪都不高,做什么都懒懒散散的。

一般的父母遇到这种情况,可能就会跟孩子说:你表现不好还不改,老师不批评你批评谁啊!最后孩子会觉得,喜欢的老师批评我,爸妈也不理解我,整个人就会充满委屈,和愤懑。

而我的朋友跟孩子说:“我知道你很难过,被喜欢的老师批评了,谁都会受不了的,你是怕老师不喜欢你了吗?”

孩子点点头。

她继续说:“老师批评你,是希望你以后认真听讲,不是不喜欢你了。每个小朋友都会犯错,改了就好,妈妈觉得你可以改,你觉得呢?”

孩子又点点头,虽然他没多说什么,但情绪明显好转了。

朋友事后问老师孩子,的情况,老师说孩子上课认真多了,开小差的情况很少出现了。
说到这,有些人会说,我平时也跟孩子表达,期待啊,为什么孩子不愿意按,我说的做呢?

恕我直言,期待不是父母对,孩子人生的设计,也不是让孩子更听,大人的话。它是规范孩子行为的方式

家里有好吃的,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一份,不全都是他的,这是期待;

当孩子跟父母的,需求起了冲突,告诉孩子大家商量着来,而不是父母无条件地退让,这是期待;

当别人帮助了孩子,引导他跟人家说“谢谢”,这是期待。



我们不是掌控孩子一切,的君王,也不是无条件付出的奴仆,我们只是对孩子,抱有期待的父母。

 
我们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我们希望孩子看见,我们的情绪,实现我们的期待,但同时我们也愿意,包容孩子的一切,发自内心地喜爱,和欣赏他们。

我们和孩子更像,是人生旅途中的旅伴,孩子帮助我们探索“父母之道”,我们支持孩子实现他们,的成长和独立。

这段路上有争吵,有合作,有委屈,有感恩,有真挚的爱,或许还有突然的恨……但归根到底,我们陪伴了彼此,也成就了彼此。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 END / ————
我们对孩子有期待,是一件正常的事,毕竟我们是人不是神,这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要如何跟孩子,表达我们的期待。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文章,记得点击右上角的三个点分享到朋友圈,或点击右下角的“在看”支持一下我吧!
(点击图片查看全文)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我的微博,围观我们一家的生活日常。


    关注 暖暖妈爱分享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