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房地产销售的故事:苏州木渎花苑街的前世今生。

 

这碗饭,很难吃。...





2008年的时候,

世界上好像发生了一场金融危机。

但是身在中国的我们,几乎没有感受到太大的压力,那个时候笔者所从事的,是房地产营销。

而08年的房地产压力不是来自金融危机,而是来自国家对房地产的政策调控。

那个时候,07年的那些销冠精英顿时觉得“这个行业不好做了”,房子卖不掉了。

当时,苏州园区卖8000的房价,还记得有几个营销经理觉得压力非常大。

甚至有人断言,苏州10年之内,房价不会涨过10000。

当时的策划,每个月的基本工资3000元。

当时的专案经理,每个月收入在3500元。

初级业务员月薪是800元。

如果没有项目提成,或毫无其他收入的时候,大家都差不多赖在案场里,有人玩玩游戏,有人看看新闻,有人寻思着开个网店,弄个烧烤麻辣烫什么的。

总之干什么都比房地产强。

当时我们的老大搞强化执行月

所谓的强化执行月,就是每天把你拖一起开会,聊天,加强凝聚力。

一群人天天耗在一起,总是能想出来啥东西,于是我们天天被叫到会议室,坐一起想啊,聊啊。

记得那天我们的董事长出席了。

他听了我们例行公事般的汇报后,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他说“你们都应该知道大名鼎鼎的木渎花苑街”。我们说知道啊知道啊,苏州男人都知道。

董事长说,那说一个让你们荣耀的故事,木渎花苑街的这些商铺,是我们的一个同事卖掉的。



大概在2001年-2002年的时候,木渎花苑街前面只有一个木渎皮件市场,卖箱包皮具。

皮具市场后面的那条商业街,当时被一个叫阿彪的专案经理接手了。

开发商要求:

在2个月内卖掉60%,否则不结佣金。

没有推广费用,没有营销动作。

给个售楼处,给个毛坯房做宿舍。

公司也告诉阿彪:

我们就是家中介,项目接了,你自己做。

赚到了分,赚不到,我们贴个工资。

其他连买个笔都要自己来。

这种合作方式,放到现在,对于很多职业经理人而言都是无法忍受的。

但在当时,房地产营销规则还没有健全,大家也就这么迷迷糊糊地干起来了。



第一次看房:看房团来了一套没买。那时候木渎的发展没有那么快,皮具市场生意也不好,商业环境可谓“一团糟”。

但阿彪他们从那个时候,就知道跑到上海去找投资客。

公司租了大巴,把上海的老投资客们拖到了木渎看房,人家一下车,进了售楼处随便听听,就跑到皮具市场上看皮带了。

那时候能出来投资的客户都比现在聪明,他们不听销售的,直接问皮具店老板,这里商铺有没有戏?

店老板纷纷表示没戏。

结果,一车人,一套没买,买了点皮带就走了。

这下,公司也撩挑子了:再也不给钱发车了。



第二次努力:看房团买走了他们用来睡觉的商铺。

第一次看房团失败后,阿彪他们立刻就调整了战术。

他们挨家挨户地到前面皮具市场劝那些经营者:后面的房子卖掉了,才会有人来经营,生意越多人越多,人越多你们的生意越多,所以你们要说好话。

于是皮具老板都答应了他们,有客户来问都说花苑街的好话。

于是,阿彪团队又自费包了一辆大巴,请看房团来买商铺。

这次看房团再去问,听到的都是好话。

终于,他们成功地卖掉了第一套商铺。

当然,他们也只卖掉了一套商铺。

他们本来应该高兴的,可是偏偏客户买走的是他们用来做宿舍睡觉的商铺,而且买了就要他们搬。

于是,阿彪他们睡在了售楼处。



第三次努力:苏州乐园派单被扔下河,团队走光了。

经过两次看房团的努力,基本上海炒房团的消化能力也就如此了。

一个月过去了,阿彪团队在售楼处裹着被子开头脑风暴,想着哪里才会有投资客。

突然,团队一个成员说:“苏州乐园不是有很多上海人么?”

当时,苏州乐园还很新鲜,很多上海人周末都带着孩子来玩,当时能自驾消费的都是有钱人,他们就决定去那里找投资客。

他们用了最直接的方法——塞单页。

但是单页哪儿来呢?自己花钱印!

于是他们就带着20块钱一包的黑白单页,到苏州乐园门口一车车地塞单页。

可是他们没想到,那时候的城管是很凶的,他们才发了半小时不到,手上的单页就被城管收走了

也许人都是逼出来的。

阿彪团队中有个小伙子,他用吃饭的钱垫买了这些单页,阿彪说完成拓客指标,就给他报销。

现在城管抢了这些单页,他就完不成拓客指标,那么晚饭就吃不到了,也许是这一个月来受了太多苦,这小伙子一下子就爆发了。

他直接冲到城管中间把派单抢回来了!!

于是,城管把他围了起来,并且把单页扔到了河里……(底下省略200字)

眼看着自己掏钱买的单页,阿彪自己跳下了河,捞了一些上来。

要知道,那是阳春三月,水还很冷,河道也很臭。

看着湿漉漉的单页,被围攻的那位小伙子,无奈地说:“彪哥,这活我努力了,真干不了,对不起。”

第二天,小伙子就走了。

他不是一个人走的,除了阿彪以外,这个项目的其他销售第二天都走了。



第四次努力:一个人的案场,一个人的晨会,一个人的头脑风暴;

花苑街项目终于只剩阿彪一个人了。

但是销售周期还没有到。

阿彪依然决定卖下去。

但是规矩不能变,他依然给自己规定了每天的拓客量,每天晨会时间,他自己给自己汇报工作计划,头脑风暴的时候,他就自己跟自己商量对策。

那时候案场连纸都没有,阿彪拿了一份当年的挂历,用挂历地背面把客户登记分析,营销方案记录下来。然后再出去一家家地拜访客户。

两个月过去了,阿彪最终还是没有完成销售任务,60%的去化量指标没有完成。

但是开发商也被阿彪的精神感动了。他告诉阿彪,房子他继续卖,卖完了再介绍他去一个朋友的楼盘。

最后,木渎花苑街就在那几年被阿彪这样的地产销售一套套地啃掉了。

阿彪也成为了苏州市场上第一批最成功的房地产营销人。



有人说这批人是靠行情起来的。

有人说这批人是靠权谋和苟且起来的。

其实,这批人究竟吃过多少苦,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最清楚。

今天,木渎花苑街已经灯火通明,所有买了花苑街的商铺的客户,可能都会感叹当年投资的正确。

房地产销售这口饭,闻着香,吃着苦,但也确实能赚钱。

其实行情这东西,说有就有,没有也就没有。

他们十几年前经历的东西,今天都在反复上演。

唯一不变的,是每一个时代,每一个脱颖而出的营销高手。

都必然是吃得苦中苦!

木渎花苑街的前世今生,又何尝不是苏州地产人的酸甜苦辣;

(完)
信玉堂地产
微信号:szdcwjx
主编微信号:leo9477
中国地产自媒联盟成员
博鳌年会唯一获奖公司


    关注 信玉堂地产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