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得脑仁疼!孩子为什么总是唱反调?专家支招来解决!

 

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让孩子健康成长!...



“儿子,不要在沙发上跳来跳去!”
“我就要跳!”
“不要踩地上的水!”
(娃双脚跳进小水坑,水花四溅)
“让你别踩别踩,你看鞋子都湿了!”
(并不理,又补一脚)
孩子对于家长的,话听而不闻,怎么办?

孩子故意唱反调,家长怎么办?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你是否也,常常这样束手无策?你说往东,孩子偏要往西;你好好孩子商量什么事儿,孩子却满口“不要不要”……

最后“逼”得你不得不动手管教,然而最终除了加深亲子间,的嫌隙,还让孩子更喜欢“唱反调”!
为什么孩子喜欢“唱反调”?


要解决孩子“唱反调”的问题,先找出问题背后的原因,下面几点就是孩子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

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
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孩子大概到了2岁左右,随着“自我认知”的发展和突破,他会发现“我”可以和别人不一样。可是,这时的大脑又还没有成熟到拥有完整地,实现独立行为的能力,因此“不听话”、“不服从”、“不配合”这种意愿就率先出现。

越禁止,越刺激好奇心

3-6岁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和探索,欲非常强烈,“不能动爷爷的东西”、“不要在沙发上跳”这样的暗示一旦渗透,到孩子的潜意识深处,就变成了一种致命的诱惑。

家长的阻拦,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爷爷的东西有什么秘密?为什么不让我看不让我碰?我碰了会怎么样?孩子会迫不及待,想要去探究“禁止”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反复唠叨激发叛逆心

“快起床,不要磨蹭!”“不要在家里乱跑!”“不要玩得一身泥!”很多家长习惯反,反复复地提醒孩子。

可是当你唠叨的次数,越来越多,就会产生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外来的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就会让人厌烦,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家长如何应对引导?


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阻止孩子听话不“唱反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邵洁教授,给各位宝爸宝妈来支招,轻松解决孩子“唱反调”的问题。

给孩子选择权但明确基本规则

根据孩子的年龄规范制定几个希望孩子在特定情况下遵守的简单规则。这些规则说明了应该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但是也不能样样约束,尽可能给予孩子,充分的选择权,尊重孩子的意愿。



比如说带孩子去商场,先定下简单的规则:“宝宝我带你进商场,妈妈可以给你买东西,但只允许买一样,这样东西买什么,可以由你自己选。”这样孩子就能听进去这项,简单的规则,还很高兴自己有了买东西,的选择权。



强化良好行为

当孩子表现良好并遵守规则时,应及时鼓励和赞赏。如 “你能安静看书很好”;如果孩子遵守部分指令, 家长要及时肯定已经,完成的部分任务。

给予明确的指令

当家长希望孩子开始做某事的时候,可以用“启动”指令,比如:“凯凯,现在开始做你的作业”;当儿童有不当行为时,家长可以冷静地用“停止”指令:“停止舞动扫把”。

通常只重复一次“启动”指令,而不重复“停止”指令。在给出指令后等待5秒钟,如果孩子遵从了,指令则赞赏;若没有,实施后续后果,如隔离时间。

适当使用隔离时间



当孩子不听从指令或有问题行为的时候,家长应该立即采取行动,告诉孩子应该停止什么 。

比如:“宝贝,停止踢那个凳子”,然后继续告诉他应该,怎么做,“把那个凳子轻轻地搬过来”。

如果孩子在5秒内没有,停止不当行为,告诉他做错的地方,“你没有按照要求去做”,以及后果“现在要开始隔离时间了”。

“隔离时间”就是让孩子离开场景,让他离开场景到,一个安静的安全的地方,不管他哭和闹都随他。

在“隔离时间”结束后家长重复一遍指示,孩子配合就称赞他。否则可再实施“隔离时间”。

当“隔离时间”结束,不要再谈论刚才发生,的事情,鼓励儿童参与一些活动,关注他的良好行为并,及时表扬,这样孩子慢慢就会,改正问题行为了。
行为图表和良好行为激励法

家长还可以采用行为图表法,记录不良行为发生的,次数及”隔离时间”的使用情况,了解使用这个策略的次数,及孩子安静下来需要的时间。

随着对儿童良好行为,的激励,及其对“隔离时间”例行程序的了解,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会明显提高,使用这个策略的,次数会越来越少。
改正孩子“唱反调”的问题行为,是一个主动的、建设性的过程。宝爸宝妈们尝试用邵洁,教授的建议和孩子亲密沟通,给孩子合理的选择空间,也及时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让孩子健康成长!


监制丨郑漠

主编丨王晓洁

编辑丨冯菲 孙诗淇

本文来自央视少儿,欢迎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cctv14children@qq.com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哦~)

了解更多资讯,请长按下方二维码,点击下载央视少儿客户端


    关注 央视少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