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饺子的爱,是在国人的基因里的

 

饺子啊饺子,童年的记忆,妈妈的故事...

二十万吃货的精神故乡


记得翟俊杰先生说过,一个人如果进门还能,叫一声妈,那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如果一个人进门不仅,可以叫一声妈,而且还能吃到老妈亲,手包的饺子,那一定就是幸福之上,的幸福。

中国人尤其是北方人对饺子,的感情、“味道”固然是从小培养起来的,但更是与生俱来的,是无数代人一代一代,遗传积淀下来的,或许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一种独特的“基因”。

“好吃莫过饺子”“饺子就酒越喝越有”等等说法,表达了中国人尤其是北方人对饺子的,一种独一无二的情歌,貌似没有别的,东西可以替代。

其实,地球人都知道,饺子不仅仅只是一种吃食,其中所包含的团圆、团聚的意味,成为很多中国人一年,的盼头,一生的盼头。从大量的回忆文章中看到,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过年的时候让最困难的人都,能吃上饺子(南方很多地方可能是汤圆,寓意都是一样的),是干部们必须完成的,工作和任务,否则后果一定很严重,大家都懂的哈……当然,也有真的吃不上饺子的,记得影片《焦裕禄》中就有这样的情形……



小时候笔者出生在北方的,土炕上,基因里应该就有北方人,对饺子的(动画电影《哪吒》的导演笔名叫饺子,或许也应该有北方人,的基因?)与生俱来的一往情深。

六岁多跟着父母(肯定主要是父亲)回到了重庆,相当长一段时间仍然保留了北方人,的饮食习惯。



我们家一般,是大年三十吃饺子,初一早晨吃汤圆。

除了过年吃饺子,平时也时不时包饺子,让周围邻居感觉感觉,怪怪的,很有点“惊诧”。

因为那个时候的南方人,不吃饺子,也不会包饺子。

后来在一起住的时间长了,不断地走动,你请我我请你,也就慢慢地相互习惯、相互包容、相互接受乃至相互融合了。

家里包饺子的时候,笔者基本上都是干苦活累活脏活如,钵蒜烧火打酱油;细活如揉面调馅则是老妈,带着我哥哥一起做,因此我哥得了老妈的真传,而我到现在也只,能干钵蒜烧火打酱油。



后来我哥开过一个饺子馆,生意非常的火爆,被称为“黔江一绝”。

后来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哥关掉了饺子馆,很多吃饺子已经上瘾的人,经常来询问饺子馆什么时候再开。

我哥心情好的时候,则请过去的顾客到,家里去吃饺子,也把手艺教给了顾客们,但顾客们总觉得自己做出来的饺子不如,我哥包的饺子好吃,总是差那么一点点感觉、味道。

私下里还议论说,我哥肯定留了一手,因为传统中国里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故事一代,又一代的不断上演。

笔者既喜欢吃饺子,也喜欢吃汤圆,有点“南北通透”的意思哈……

小时候听过妈妈讲故事,但不是坐在,高高的谷堆上面,而是缩卷在被窝里面;不是过去的故事,而是鬼怪的故事:大意是讲鬼魂的舅舅(北方人把成年的,男人都叫舅舅)来到了家里,孩子们都吓坏了。

妈妈就唱了,不怕不怕,舅舅是来看外甥的。

于是妈妈就开始给“舅舅”做好吃的:包的饺子,烙的白饼,炒的鸡蛋……

“舅舅”吃完饺子白饼鸡蛋,心满意足的走了,缩卷在被窝里的“外甥们“则流了一被子的口水(哈喇子)。

在那个物资短缺的时代,能够吃上饺子白饼鸡蛋,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流口水就是实际生活,中经常性的事情,甚至笔者童年记忆里就是,流口水饿肚子,一定是吃嘛嘛香。

现在的人尤其是小孩子,则是吃嘛嘛不香,今非昔比啊。

饺子啊饺子,童年的记忆,妈妈的故事……

文 / 饶曙光

图片 / JM、网络

BGM / 冬至 - 筠子
关于投稿
1、深夜谈吃接受日常投稿,欢迎与20万吃货分享你的美食故事

2、投稿的邮箱为:tougao@tonightfood.com

3、深夜谈吃不是商业机构,没什么收入,支付不了稿酬,还请见谅

4、稿件字数800~2000字为宜。如可能,尽量为文章内容自己,拍几张好看的相片,若不能提供相片,深夜君帮你找合适的也可以

5、文章发表后,一切权利归原作者,若你需将文章作他用,可联系我们开放白名单等相应操作
深夜谈吃

你与吃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q群:344547537 | 暗号「深夜君开门」
▲长按扫码关注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深夜谈吃是覆盖千万受众的WeMedia自媒体联盟成员


    关注 深夜谈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