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5·12,一所大学的生死时速

 

铭记国殇,铭记使命。同舟共济,振兴中华!...

回望5·12,一所大学的生死时速


8年前的今天,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8.0级地震撼动四川汶川,近7万人丧生、1.8万人失踪,37万余人受伤……

8年过去,我们希望在今天翻开尘封的记忆,回望那场灾难中,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故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情义;我们希望在今天再次抚慰已经愈合的伤口,告诉他们,同胞们永远被铭记;我们希望在今天告诉后生与年轻人们,我们的民族,从来都有一根压不弯的脊梁;我们希望在今天再次告诉所有的同济人,同济天下,始终是我们的使命与担当!

2008年5月12日14:28:04,汶川地震,道路、通讯瘫痪,灾区情况不明,十万火急。
航拍的地震后汶川县映秀镇(新华社记者陈凯)




5月13日

成都通讯刚恢复,时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吴志强受学校委托,专门致电四川省建设厅,正式提出同济大学将义务为受强烈地震灾害影响最严重的汶川、北川和都江堰地区做救灾应急规划和灾后重建的规划。
同济师生开始为灾区捐款
截止5月21日晚,同济师生共捐款4240774.56元;

截止6月18日,同济党员共缴纳“特殊党费”100多万元




5月14日
学校各机关附属单位发起倡议书




5月15日
22:30,千余名学子自发聚集在操场点亮手机为灾区罹难同胞默哀




5月16日
同济大学抗震救灾专业技术志愿服务队成立,服务队将冒着余震的危险,直接奔赴灾区,在第一线为灾区人民解决问题。

“一流的专家要解决最难的问题!”

“我们的教授大多是党员,国家有难,党员不上,谁上?”




5月18日

吴志强教授、夏南凯教授带队的第一批规划先遣队6人赶赴灾区,进行临时安置点规划。
初到灾区,招待所简陋的房间成为了同济教授们临时的办公室,一个通宵,最紧急的问题在不足10平米的房间内得到解决。
同济各附属医院开始组织医疗服务队奔赴灾区




5月19日
附属东方医院在候诊大厅组织员工募款
同济医务工作者战斗在一线
校党委常委会前,与会同志起立默哀


师生自发在校园林荫道上挂上黄丝带
学校新闻网以黑白两色以示对灾区遇难同胞的哀悼




5月20日

这天是同济的校庆日,然而有许多同济人无暇为母校庆祝生日,他们有更重要的使命——在灾区一线,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与时间赛跑!
陆续赶赴灾区一线的同济人,在最前线建立了“指挥部”


周俭教授在前线临时搭建的帐篷里绘制重建规划方案
常青教授等在完全坍塌的仿古建筑中考察
吕西林教授现场检查承重构件的裂缝
顾祥林教授在灾区工作
吴志强教授带病坚持工作
夏南凯教授实地调研
陈保胜教授在灾区
匡晓明教授使用红外线测距仪勘察现场


5月22日
后续专家志愿服务队员共26人奔赴成都,他们将参加永久安置点选点、城镇体系规划前期工作、聚源新城、向峨乡、彭州小鱼洞镇的乡镇规划。


广大同学不甘人后,图为自强社学生义工分类整理同济师生捐助的救灾物资


5月26日
附属第十医院为灾区祈福
紧急搬运转移伤员
附属同济医院的医疗队员换班回沪后与家人重逢




5月28日
部分重伤伤员转移至上海,附属同济医院医护人员在深夜23点齐聚在医院外等候他们




6月1日
同济专家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在灾区为孩子们过六一,希望通过节日能让他们暂时忘却灾难与悲伤




6月14日
2008届毕业生的毕业晚会上,同学们自编舞台剧表达对遇难同胞的哀思,号召同济学子奔赴祖国各地,“到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
这个孩子是从灾区转移至上海的伤员,在伤愈即将返回时,面对救助他的同济人们,留下了热泪




……
我校承担重建重点项目——都江堰“壹街区”
我校承担灾区众多学校重建规划与设计工作——图为重建后的向峨小学
作为高校教师,灾区的孩子能否安全上学是同济人关注的重点,我校规划师先后在宝兴中学、汉源县九襄镇小学、都江堰北区学校、广元树人中学等学校实地勘察
……

我们做了许多

区区一篇图文无法详实记录

何况我们知道,做得再多

也不能唤回已经离去的同胞

身为同济人

我们只能竭尽所能

只愿我们的努力

能够在当时为他们带去些许宽慰

只愿我们的努力

在现在与将来激励更多的人

为这个国家与民族奉献不止

……
身为同济人

我们知道一个道理

党在,国就在

国在,家就在

同济天下

为的是这个屹立数千年的民族

更是为了最最平凡你我他

同济人,向你们致敬!

同济的医务工作者

在5·12国际护士节

向你们致敬!
抗震救灾不是一时一刻的工作,甚至直至今日,同济参与灾后重建以及防灾技术研究工作仍未停歇。

同济天下,从来不是一句空谈,百年来如此,从今往后更是如此!

同济人相信,只要还有这样一批学人存在,他们忠于党的事业,忠于国家与民族,心怀天下,同舟共济,那么,无论面临什么样的难关,这个国家与民族的脊梁都不会被压弯。
5·12
铭记国殇
铭记使命
同舟共济
振兴中华


    关注 同济大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