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绝!了!

 

致敬!...

这位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中年男子
看上去有些“平平无奇”
干的事情
真!的!绝!了!
近几年
他每天都会去菜市场
买且只买一个鸡翅或者鸭翅
惹得售货员都颇有“怨言”:
“人家来买都是一斤两斤的,
少说也有八个十来个,
这个中年大叔太奇怪了,每次就买一个。”
他是谁?
为啥每天都这样买鸡翅/鸭翅?

袁士翔的朋友圈截图
这位“奇怪”的顾客
就是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主任袁士翔
鸡翅、鸭翅全被他摆上了“手术台”
用作高倍显微镜下做神经吻合手术的练习
以此锻炼手指的灵活度、熟练度
为的就是
在手术台上,在规定时间内
能更顺利地
在仅1毫米的切口上缝上十来针
用鸡翅鸭翅“练手”
源于袁士翔医生对自己,医术的
“苛刻”要求
袁士翔的朋友圈截图
作为神经外科医生
袁士翔医生十分注重手的灵敏度


“作为一个神经外科医生,手的灵活程度相当重要,通常1个1毫米的切口都要,缝十来针,所以一定要‘快准狠’,而且手千万不能抖,要保持这种良好的状态,每天都必须得练。

每天中午或者晚上
他至少要抽一个小时来“练手


“这个练习还是要很,长时间的,而且要每天持续不中断,一旦中断了,肯定手就没有那么熟练了,上了手术台熟练程度是骗不,了人的”。

为此袁士翔医生甚至自掏腰包
在家里和医院宿舍
各建了一个微型手术室
买不到医院的大型设备
袁士翔医生就想方设法自己拼凑
用家用电器还原手术台的场景
原价的高倍显微镜很贵
袁士翔医生就学会了“上网淘”
医院进口手术钳一把就要两万多块
袁士翔医生就找到国产厂家
为“练手”定制专门的手术器材
袁士翔医生每天都要
看诊、查房、手术……
加班是常态
一上手术台就是几个小时
最长的10来个小时
但在高强度的工作后还
每天坚持练习
源于袁士翔医生
对医学的热爱、对医术的追求
和对病人发自内心的关爱
医院党委书记易灵敏这样评价他:


他是一个很敬业的人,对待技术精益求精,甚至达到了痴迷的地步,就像追求武功的,最高境界一样,一直在追求技术的道路上,越走越痴迷。

而平时,他在地铁和公园里也救助了,很多素不相识的人,直到事后被救者(家属)打电话或者找到医院感谢,我们才知道这些事。

网友忍不住了,狂赞:
其实,像袁士翔医生一样
精益求精、苦练技艺的医生
还有很多
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努力
在忙碌的工作结束后
依然想方设法
寻找“道具”、反复练习
为的就是
练出更精湛的医术
减少病人的痛苦
 01 
四川省林业中心医院外科医生韩光辉
也想到了用“自配设备”的办法
锻炼自己的外科手术技术
韩光辉是一位从医5年的29岁青年医生
2年前,当他站在手术台上
看着老主任操作娴熟而自惭形秽时
就暗下决心
苦练手术技艺
他用纸板箱模拟患者腹腔
摄像头和电脑屏幕就成为了模拟的
腹腔镜和手术显示屏
而辣椒、鸭肠、葡萄、火龙果等菜品和水果
就成为了他的日常操作对象
现在,光是模拟腹腔用的纸板箱
就已经改进升级七八个版本了
这么多次改造
只是为了让模拟的环境
和真实人体与手术操作环境
像一些、再像一些......
 02 
用手术镊子剥鸡蛋壳
看着似乎谁都可以
可若这是一颗生鸡蛋
而且要保证剥光鸡蛋壳的同时
鸡蛋膜丝毫无损呢?
这位剥生鸡蛋的
就是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的
脑科医生匡卫平
人脑膜的层次和鸡蛋类似
练习剥生鸡蛋
对提升手术技能有很大帮助
为了提升手术技能
匡卫平医生就常常练习剥生鸡蛋
甚至一天就剥十几个
家里都是被剥掉壳的生鸡蛋
搞得很长一段时间
匡卫平家顿顿都吃西红柿炒蛋
除此之外
为了提升缝合神经、血管的技能
匡卫平医生还用煮熟的面条
做缝合练习
甚至还可以用接好的面条打蝴蝶结
不管是剥生鸡蛋
还是缝合煮熟的面条
都是为了提升医术技能
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而这样的练习
匡卫平医生一坚持就是近三十年
 03 
如果说“徒手剥生鸡蛋”
听起来不够“带劲儿”
那么用80000转/分的高速磨钻
在鸡蛋上进行“雕花”呢?
这是浙江省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的医生们的日常“练手”
神经外科的动力系统
就是要精细地切开、切除坚硬骨质
又不能损伤娇嫩的神经组织
这需要医生在长时间磨削过程中
必须全神贯注
保持手的稳定性、操作的准确性
哪怕只是开口说个话
都容易造成蛋膜破裂
外科医生们
正是经过这样日复一日的基础训练
才能娴熟地使用磨钻
才能避免在手术中出现跳钻、滑钻
避免造成神经组织损伤
 04 
除了长期保持刻意练习
为了追求更高水平的手术技艺
还有许多医生甚至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习惯
把锤炼医术融入到生活的点滴之中
陕西宝鸡市中医院医生孙军锁
有一门绝技——双手缝合伤口
为了练双手缝针
孙医生开始是用左手学习吃饭
之后用左手夹花生、夹黄豆
孙军锁医生并不是左撇子
但依然坚持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多用左手
“就像汽车的四驱,
可以不用但关键时候,必须有!”
而这些融入生活中的习惯
也的确给他的手术操作
带来很大帮助
“别人一个断指缝合五六个,小时,
我最快只要40分钟。
 05 
把医用棉签当筷子
才不是因为外卖小哥忘了送餐具
而是湖南省人民医院周建波医生的
有意为之
周建波医生用棉签吃饭已经有几年了
用细小的棉签吃饭
可以达到锻炼手指灵活性的目的
从起初一顿饭要比平时多花一半的时间
到现在不仅用时跟拿筷子差不多
还可以两只手同时用四根棉签夹菜
除了用棉签吃饭
平日里,周医生还常常会做些针线活
通过穿针引线锻炼眼力、手力
这是他从大学时期就养成的习惯


而在坐车或者看电视时
周建波医生还会做手指操
两只手分别朝不同方向旋转
或者同侧的手脚分别朝不同方向旋转
“同侧的手脚是由同,一侧大脑控制,
要朝不同方向运转,
需要较长时间的,锻炼才能做到。” 
为了提高手术技艺
周建波医生已经把刻意的练习
变成了生活的日常


我们常常看到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
他们与病魔殊死搏斗时
繁忙而又劳累的场景
我们常常听到
他们冒着被病毒感染的风险
专心精准祛除病灶的
动人事迹
但我们很少能知晓
他们一次又一次
把患者驮过生命河流的背后
付出了多少
艰辛和努力
仁心服务患者
匠心钻研专业
让我们向这些白衣天使
致敬!
来源:新华网综合广州日报、潇湘晨报、成都商报、浙江省人民医院、北京时间、红网等

监制:刘洪 张立红
编辑:蔡梦晓

校对:梁甜甜 董静雪
致敬!


    关注 新华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