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功能盒”和“负空间”营造灵活办公场所 - 煤院新生 / 临界工作室

 

以“功能盒”和“负空间”营造呼吸般的空间节奏...





不同透明性形成的空间,层次 ©夏至感谢 临界工作室  对gooood的分享


项目场地隐匿在北京西城区宣武门历史街区内一条安静的胡同里。场地东南边紧靠小学,西侧则是著名,的宣武门天主教堂,场地区位因此非常敏感。这里曾经是一处为片区内胡同,居民供煤的工厂,被弃用后一直闲置至今。

▼庭院 ©夏至



几十年的煤灰在场地内的三栋建筑上沉积了一层厚厚的黑色粉尘。光束透过残缺顶棚的缝隙,凸显出场地内各种材料,尘封的质感。场地内的这三栋,体现出不同时代特征的建筑。其中一栋是北侧紧临,胡同的传统坡顶灰砖房,它是胡同肌理的残存。另一栋是紧靠西侧界墙,横贯场地南北的开敞煤仓,青砖柱列和木桁架突出了它,的秩序和纵深感,像是一处凋敝的大教堂。场地东南角还有一栋带,地下室的一层红砖平房。

▼改造前后对比 ©夏至


我们的客户希望将这800平方米的场地改造成一处出租给年轻团队的灵活办公场所,能为他们提供从办公隔间,到开放工作、会议室、餐厨和活动场地等,一系列不同的功能空间。

▼首层平面图 ©reMIXstudio



▼剖面图 ©reMIXstudio



在北京严格的旧城改造控制条件下,三栋建筑的体型无法做出,重大的改变。因此,设计策略强调保留建筑,原有的砖结构体量,并对其内部进行重新定义。

▼原有的砖结构体量,得到保留 ©夏至



▼室内空间 ©夏至



为满足项目的需求,我们把一系列“功能盒”植入曾经的煤仓中。并根据它们的使用功能,隐私程度,以及原柱网形成的空间,节奏来调整它们的尺度和位置。它们在原有的仓棚围合,中形成一组功能完备的口袋办公室,中型讨论室和大会型议室。“功能盒”之外的剩余区域,即“负空间”,是未被完全定义,的灵活工作区域,可用于举办各种活动。由此,原先空旷而均质的,空间中产生了体验丰富,层次错落的空间序列。序列中压缩的夹层与释放到三层的通高,空间有序地叠替,为使用者营造出一种呼吸般,的空间节奏。

▼设计生成 ©reMIXstudio



▼狭长的竹院 ©夏至



▼二层空间 ©夏至



▼工作空间 ©夏至



确定了这个新的空间序列后,煤仓屋顶在不同的位置,被打开以形成采光井庭院 ,让充足的光线可以扩散,到不同的办公区域中。同理,我们将东立面的,采光最大化,把它处理成一系列的带有,落地窗的盒子,让光线能深入主层,和夹层空间。玻璃采光井庭院不仅为室内提供了,必要的采光,也让间隙中的自然,成为漫步空间时的驻足之处。采光井在屋顶的开口将周围场地,的标志物框入成景,或是呈现出蓝天,映衬着的浓荫老槐树,或是聚焦在阳光,点亮的教堂十字架。玻璃中庭通过一系列镜面反射,将空间的感知尺度放大,同时也营造出空间,之间微妙的界限。

▼玻璃采光井庭院 ©夏至



▼不同透明性形成的空间,层次 ©夏至



▼高耸的室内空间 ©夏至





最后,一条由深色钢板构成的,连续纽带将三栋建筑整合在一起。它通过折叠拉伸,形成接待入口、灰空间廊道、悬挑的夹层和通向屋顶,露台的楼梯。这条钢带连接了三座建筑,它不仅暗示出使用者的,日常动线,也体现出这里,曾经的工业印记。

▼伸向屋顶平台的楼梯 ©夏至



▼看得到教堂的安静庭院 ©夏至



▼悬吊的二层平台 ©夏至



▼水院 ©夏至



▼西立面夜景 ©夏至





▼西立面细部 ©夏至; reMIXstudio



▼竹院细部 ©夏至; reMIXstudio



▼室内材质 ©夏至; reMIXstudio



▼施工照片 ©reMIXstudio





项目图纸

▼改造前平面图 ©reMIXstudio



▼首层平面图 ©reMIXstudio



▼二层(夹层)平面图 ©reMIXstudio



▼屋顶平面图 ©reMIXstudio



▼剖面图 ©reMIXstudio



项目: 煤院新生
年份: 2019
地点: 中国,北京
状态: 建成
类型: 改造
功能: 办公空间
规模: 建筑 680 平米,景观 250 平米
业主: 私人
照明设计:开合工作室
结构顾问:纪立新
家具赞助:本土营造,Hay
照片版权:夏至



版权©www.gooood.cn,欢迎转发,禁止以gooood编辑版本进行,任何形式转载


    关注 gooood谷德设计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