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考试在即,高三家长要做好的3件事,你都做了吗?

 

一模在即,这就意味着高考已经正式进入了,最后冲刺的时刻。作为高考的第一战,一模考试的结果不仅,是衡量学生在高中阶...





一模在即,这就意味着高考已经正式进入了,最后冲刺的时刻。作为高考的第一战,一模考试的结果不仅是衡量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成果的标杆,更会直接影响学生在今后,一段时间的学习状态与信心。

面对如此重要的考试,除了学生自己要,做好万全的准备,家长也需要为孩子提供,一些协助,帮助孩子以最好的,状态投入考试。





一、家长要清楚如何处理孩子考前压力大
一模考试前,很多学生在心理上,都会出现压力增大的情况。但是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表现症状。

有的孩子表现为:焦虑失眠、情绪暴躁;有的孩子则表现为突然对,学习丧失信心,觉得自己肯定考不好。

当孩子问你 “如果我考不好怎么办?”时,家长该如何回答呢?

有的家长会说,“没事,考不好就考不好!”

这种回答并不可取,一模考试很重要,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不可能无所谓。这样的回答要么是,家长口是心非,要么是家长对,孩子早已不抱希望。

也有的家长会说,“一模考不好,高考还能考得好吗?高考考不好,这辈子就完了。”

这种回答过于强调考,不好的可怕后果,无疑会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从而干扰孩子的备考状态。

家长这时候应该诚恳,地告诉孩子,考不好的确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但无论怎样,剩下的时间都要去努力学习,这样将来才不会后悔。




二、家长要了解哪些话这时候不要说


考前不仅是孩子焦虑,很多家长也会焦虑,这会在无意之中,放大孩子的缺点,觉得孩子哪里都是问题,做什么都不对。

比如,孩子以前一直保持每周打一次,篮球的习惯;可是考试前孩子还,一如往常的去打球,家长就会格外觉得“不顺眼”:都快考试了,还不务正业!

其实,孩子的成绩好不好是靠打篮球的这一两个小时决定的吗?并不是,学习成绩是由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态决定的。家长的这种唠叨,不仅对孩子的学习,没有帮助,还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心态,把自己的焦虑“传染”给孩子。

考前家长除了照顾,好孩子的饮食起居,也需要清楚有些话,考前不要说。



1、“复习得怎么样了?有信心吗?”

考前询问复习情况往往,是会制造焦虑乃至烦躁,最好的处理方式不是“询问复习情况”,而是“肯定孩子付出的努力”——比如,“复习得真是用心,辛苦了,别累着”。这样的鼓励,往往是肯定孩子的付出,但同时没有强调结果,既可以令其感到被认可,同时不会有“承诺的风险”。


2、“不要紧张,考不好也没有关系。”

家长原本是想减轻孩子,的压力,但在考前,你越让孩子不紧张,孩子就会越紧张;越是说考不好没关系,孩子越会在意成绩。

如果想给孩子减压,仅仅“降低目标”是不够的,而是根本不要再提目标。“忽略目标,认可过程”才是考前最好的减压方式,比如家长可以对孩子说“坚持了这么久真是不容易,能坚持下来的都是胜利”。



3、“千万别忘了……”,“要记得……”

有的家长在,考前总是不放心,会对孩子千叮万嘱:

“先涂答题卡啊,不然最后时间来不及。”

“不要忘记写名字,填考号。”

往往面对家长这种“提醒”,孩子都会非常不耐烦地,回一句“知道了”。其实,平时这种考试技巧,在学校老师也会经常提醒,孩子心里也是非常清楚的。家长这种担忧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无用的唠叨”,是家长对自己没信心、不信任的表现,因此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三、家长要知道考后应该如何帮助孩子调整心态
一场考试有考得好的学生,就有考得不好的学生;即使是很优秀的学生也会有发挥,不稳定的时候。

如果孩子一模考得不好或者是,成绩没有达到,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呢?



1、接受孩子考试失利的事实

其实很多家长都明白,在这种时刻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因此很多家长即使心理,再着急,也能做到不责怪孩子。

但也有不少家长会,陷入另一种误区,为了安慰孩子,不去正视或者美化考试,失利的结果。比如,有的家长会说:

“这次考得也没有那么差,考得不如你的,人不是还有那么多嘛。”

“考过就算了,不要再想了。”

但这种说法,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能接受他的失误。作为高三的学生,大部分孩子已经,年满18岁,对于事情自会,有自己的认知。面对失利,很多孩子需要的不是父母帮助,他掩盖事实,而是当他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父母能给他支持、理解。

如果孩子这时候愿意把心中,的不安、自责等负面情绪,向家长倾诉,那么就请家长耐心倾听,不要给孩子太多建议,或者指导,因为孩子这个时候只是,想找一个倾诉对象。

如果孩子想要一个人静静,那么也请家长给,孩子一定的个人空间,让孩子自己去缓解情绪,要相信孩子如今已经长大,能够处理好自己的问题。





2、与孩子一起面对接下来的时光

如果孩子一直沉浸在考试失利的情绪中,家长可以试着问他“现在怎么办呢?”

引导孩子把注意力的焦点放在以后,的事情上,去引导孩子面对事实,并告诉孩子,不论如何家长始终都会站在他,的身后支持他。

家长能够给予,最好的支持就是,无论何时当孩子需要你时,你都能回答一句“我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 七天网络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