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师范专业认证的理念、标准入脑入心,这所高校不来虚的

 

在认证评建过程中,安徽师范大学对于师范专业,认证强调的“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也有了深入理解。...





本文原标题:《产出评价是认证重点》

“我们认为最为重要的,不是某个具体的(产出评价)标准框架本身的完备,性与否,而是唤起全校教职员工,对质量的关注,让他们参与质量文化,的建设。”
1
为师范专业建设提供指引
 


247名选手分成中学组、小学组和学前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即席讲演等内容,并以此决出胜负。这不是综艺节目录制现场,而是首届长三角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的实景。

2019年12月6日—8日,首届长三角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和,首届长三角师范院校教师智慧教学大赛在安徽师范大学举行。据了解,本次大赛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浙江省教育厅、江苏省教育厅、安徽省教育厅一市,三省主办,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六所长三角,教师教育联盟高校协办。

大赛旨在立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使命,强化师范生教育实践,促进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专业化,新型教师队伍。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教学,的看家本领,更是体现其专业和职业素养,的关键所在,举办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是对提升其教学,技能和基本功的正向激励,更有助于通过对一批典型的具有示范意义的教师,预备军的宣传和推广,促进相关院校对师范生培养,的整体关注。

对于竞赛对师范生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等方面培养可能,发挥的作用,安徽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周端明教授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在他看来,竞赛对师范生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等方面培养具有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竞赛为师范生能力,展示提供了平台。“一市三省”高校师范生同台竞技、相互交流,是对各校师范生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的集中检阅,更是师范生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的“秀场”。与此同时,同类型院校间的竞赛为,高校间相互学习提供了机会。

事实上,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学习指导等教育教学能力也是,师范专业认证过程中对毕业生能力要求达成情况关注的方面。这类竞赛为师范专业建设,提供了指引。竞赛本质上是一种基于“结果导向”的评价,即在一定标准下对,参赛选手的相关能力进行检验。这次大赛由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有生上课、即席讲演等环节构成,是对师范生的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的全面检查,通过竞赛能够引导高校聚焦师范生,能力培养目标,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推进教改,更好地服务师范,生相关能力培养。

师范专业建设强调,课程教学成效,要求教师运用各种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样的竞赛意义较大。

“本次大赛重点关注师范生,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另外,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的基本素养,课堂教学组织、文化知识传授、思想教育开展等都离不开,语言表达,因此这也是关注的重点。”周端明教授指出。
1
“产出评价是认证重点,
 
也是难点”
  
安徽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师范类高校。自2017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以来,该校便开展师范专业,认证筹备工作。在认证评建过程中,该校对于师范专业认证强调的“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也有了深入理解。

那么该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是如何贯彻“学生中心”这一理念的?据周端明教授介绍,学校首先是在认识层面,明确了以“学生的什么”为中心。事实上,学校在2015年召开的第十次党代会上,就明确提出“建立以学生学习与发展成效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观”,此时该校已经将,学生在认知、技能、态度等方面的收获作为落实学生中心,理念的核心内容。

“学生中心”落实到专业层面,就要求各专业必须,清楚学生在认知、技能和态度方面需要获得,怎样的发展。2016年、2018年两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中,该校各专业立足办学实际,通过调研访谈、与行业合作等方式,制定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目的就是让人才培养的“自画像”更加清晰。

在践行“学生中心”理念时,该校考虑的是如何为学,生在认知、技能和态度方面的有效赋能,提供支持和条件。学校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的同时,积极推动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向以“学”为中心的新模式转变,构建以“学”为中心的培养体系,满足“学”的需要。

“首先,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早在2014年就开展了校标’编制工作,各专业以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为指导,围绕本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系统设计了课程教学体系。其次,优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施过程。学校组织开展了课程,大纲的修订工作,旨在优化课程目标表述,强化课程目标对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支撑,并规定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相关要求(例如课前的预习、课后的作业等)。最后,改进‘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考核方式。学校于2014年开展本科课程考核改革,要求各门课程紧扣,教学目标和特点,建立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理论识记与问题解决能力,检验并重、突出对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能力考查,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发挥课程考核对教学,效果的检验与评价作用。”周端明教授说道。

而对于师范专业认证,强调的产出导向,周端明(周端明)教授也分享了基于,该校准备认证和对产出进行数据举证过程中积累的经验。

他说:“产出评价是认证重点,也是难点,若产出评价不到位,持续改进就成为一句空话,失去了依据。 
据介绍,在筹备认证的过程中,学校结合汉语言文学、化学两个专业认证试点,开展“三大产出评价”工作探索,主要做法包括:

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方面——利用网络问卷、毕业生返校等方式,对毕业五年左右的学生在,专业和职业发展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调查,分析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匹配度,了解培养目标达成情况;基于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评价,分析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方面——首先是对毕业,要求本身的评价,学校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要求专业通过教师座谈、学生座谈、用人单位代表访谈和校外专家,评审等方式,对毕业要求及指,标点分解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其次是根据各项毕业要求,的不同特点,采用直接和,间接评价相结合、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内部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等不同方式对,达成度进行评价。例如,师范生师德养成方面,不仅看学生相关课程考试,的分数,同时关注外部用人单位,评价、学生在校表现、参与志愿活动情况等。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面——将“规范性”作为课程目标达成度有效,评价的前提,学校以“校标”建设为基础,要求各门课程聚焦目标,明确课程开设、主讲教师资格、实施过程、考核评价等环节的标准,和要求;同时根据课程性质,开展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试点,例如,在化学教学论、物理化学、综合化学实验、教育实习等课程中建立了目标达成度评价,标准并开展了相关分析。

当然,践行产出导向、提倡产出评价并不代表所有结果只能依靠这样,的形式进行评价。周端明教授引用《高等教育中的质量和问责》一书中的一句话,阐明了自己的看法:“‘不是所有的大学,教育的结果、不是所有发生在我们教室或演播室,里的重要事情……都可以或应该以,数字和测量加以评定’,我们认为最为重要的,不是某个具体的(产出评价)标准框架本身的完备,性与否,而是唤起全校教职员工,对质量的关注,让他们参与质量文化,的建设。

1
“聚焦目标,健全标准,
分级监管,注重反馈”
  
“建立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文化,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教育部明确的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根本目的,也是师范类专业认证评建,工作的重点内容。持续改进的过程中建立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至关重要。据周端明教授介绍,在筹备认证工作的过程中,在已有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作的基础上,安徽师范大学相关认证专业,按照“聚焦目标、健全标准、分级监管、注重反馈”的原则推进专业,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这些举措包括:

 健全院级教学,质量保障组织。学院层面成立了由院教授委员会,和院督导组构成的教学质量保障组织,在对学院本科教学重大问题研究,决策的同时,对本科教学质量进行全程,监控和指导。

● 完善教学主要,环节质量标准。参与认证的专业,在培养方案、课程大纲、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课程辅导、考核评价、第二三课堂、教育实习、毕业论文、教学档案等主要环节都制订了质量监控,和评价的方法。

● 定期开展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教的方面,通过校院领导和,教学督导听课、教务管理人员巡视、学生座谈会和学生评教等,对教师课堂教学情况予以实时监测评价并,及时反馈教师个人。学的方面,定期开展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利用QQ、微信等渠道了解学生,学习的相关信息。同时,部分专业还开展学生学习投入度调查分析,对学生的学习投入情况、参与情况,以及师生互动交流情况,进行分析,并以此指导教学改进。
1
“让认证理念、标准入脑入心”
 


在师范专业认证的过程中,安徽师范大学教务处作为,规划者、引导者和行动者,一方面从整体对,评建工作进行设计。对照教育部“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三级认证要求,制定本科专业认证工作,实施方案。另一方面,力推学校打造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此过程中,要求各专业立足地方高水平(高水平),大学的办学定位,结合发展实际,以“92类国标”为基准,参照认证标准和要求,开展新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各专业通过对教学内容选择,的适切性、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考核方式的针对性和教学资源的保障,度等问题的“反向设计”,优化培养过程的“正向施工”。

与此同时,教务处还着力强化课程教学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在合理设置课程、开展三大达成度评价,试点的基础上,按照“高阶性、创新性、有挑战度”的标准推进各类课程建设,推广小班教学和大班教学,小组讨论模式,积极实施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探究式课堂等教学方式。

当然,这并不是教务处参与师范,专业认证工作中所做的全部。许多事项都未列出,比如在全校开展认证,理念与标准的宣传培训、推荐校内专家担任师范类专业认证,入库专家等。诚如周端明教授所言,教务处的目标就是让师范专业,认证的理念、标准入脑入心,推动各专业培养,落实在行动上。











作者 | 麦可思 谌超
责任编辑 | 麦可思 王捷


    关注 麦可思研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