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快手,拆掉课堂的门

 

当教育不再板起面孔,就有意思了。...

晚餐后,11岁的佳诺拿起手机,坐沙发上看视频,柳斌不仅没制止,也凑上去一起看。上五年级的女儿最近,成了小迷妹,让她着迷的对象是一个远在美国,洛杉矶的10岁男孩,名叫Sam。

视频中,一个华裔小男孩,用流利的英语说要减肥,一会儿蛙跳,一会儿摆动壶铃,一会儿挥动哑铃。

“今天咱们来学三个单词,frog jump,蛙跳;dumbbell,哑铃;Kettlebell,壶铃。”最后用英汉双语做总结。

Sam在快手开设的账号“Sam带你学美语”不仅吸引了许多佳(许,多佳)诺这样的在校学生,甚至许多家长也喜欢看,他的视频,目前sam已有,近82万粉丝。有同学向佳诺推荐了“Sam带你学美语”,她就关注并成为Sam的“老铁”之一。
课堂无处不在,不局限于教室

柳斌夫妇最初是禁止孩子玩手机的,因为学校每天一大堆作业,有时候要写到很晚才能睡。不过对佳诺跟着sam,学英语还是支持的。

佳诺过去英语测试听力部分,经常丢分,这段时间,有两次竟得了满分。这让佳诺学英语的,兴趣大增,而且日常生活中会使用,简单的英语口语。这让有浓重山东口音的柳斌,暗暗松了一口气,平时都是他辅导孩子功课,但早年学的,英语是中式英语,而且受口音影响,发音有时候经常不准,老担心女儿被自己给,带偏了。

Sam录制的视频,是他在美国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语的场景。年逾40的柳斌发现,女儿通过看视频,能了解到语言在英语,社会中是如何使用的,不同场景下该怎么,组织句子、用词等。不仅女儿,连柳斌也通过sam的,视频纠正了许多英语使用错误。

有具体生活场景,的英语使用,比写在课本上的对话更能,引发学习者的兴趣;一个10岁男孩,声情并茂的演绎,也比课堂上英语老师郑重其事的,朗读来得有意思。

当教育不再板起面孔,就变得有意思了。

课堂也不再是,长方形的教室,一排排桌子后面,坐着一张张年轻面孔,而是洛杉矶的街道、商店、餐厅、运动场等。学习不仅走出了教室,而且也走出了国门,不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
跟着sam这个小学生一起学,英语的,不仅有幼儿园、小学生,还有初中、高中的学生,甚至还有年龄较大的成人。

很多人在视频后留言,为Sam点赞:

“小伙子棒棒哒,跟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的英语要是有他一半好,我的英语老师就不用愁了。”

“我居然让一个小学生来,教我英语。”

……

对能帮助更多人学习英语,sam稚嫩的小脸上洋溢,着喜悦说:“这非常棒!”

小sam把原汁原味的英语使用场景通过,视频搬到粉丝面前,而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的化学,博士戴伟(DavidG.Evans)则将自己的实验室,搬上视频平台,让更多的人看到,堪称神奇的科学实验。

戴伟是英国人,1996年到北京化工大学进行,合作研究后,一直定居中国。目前,他是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北京分会主席,被称为“快手上学历最高的人”。

从2011年始,戴伟将自己的工作,重心从科研转移到科普。搬运着各类器材和试剂,戴伟奔波于中国(于中国,)各地的城市和乡村,向那里的孩子们演示,各种有意思的化学实验。一年中,他能跑遍二十多省份,五六十所学校、科技馆。他也非常在意贫困山区和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经常跑去为孩子们做实验。

现实中的科普,做一次实验,最多能让300个学生看。自从在快手开设“戴博士实验室”后,一次实验可供,300多万粉丝观看,效率提高了1万倍。
满头白发的戴伟,操着流利的中文,制造出很多新颖、有趣的化学实验场景,“大象牙膏“、“捉妖记”、“穿云箭”、“法老之蛇”……单条视频最高观看,频次超过1500万。

过去一年,戴博士(戴博士)在快手上,发了200多个关于化学的科普作品,收获了400多万点赞,每条作品平均,互动率高达76%。

这种视频课堂,直观、有趣、生动,改变了过去在教室,集中传授的模式,扩展了知识传播的地域,扩大了知识传播范围,让知识生产者接触学习者的,渠道更加多元、高效、普世化。

快手课堂上,内容繁多,五花八门。你能想到的,都有人教。比如,英语、数学、语文、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类课程,音乐、美术、舞蹈等才艺类课程,还有汽修、驾考培训、美发等技能类课程。还有一些都不好归类,比如,产后恢复、形体仪态、助眠哄睡等。

有一些冷门知识,你甚至想象不到,比如:《如何使用电脑软件模拟,宇宙》、《羊拉稀病的,全套治疗保健方案》等。

若想学技能,又苦于没人教,你可以到快手看看,肯定能找到同好。
连接优秀的孩子和老师

湖南伢子小威,每月都要从长沙乘高铁,到北京上两个小时的唢呐演奏课。给他上课的老师是电影《百鸟朝凤》的幕后演奏者、中央民族乐团青年演奏家,陈力宝,曾与歌手谭晶合作参加《我是歌手》,是名声在外的,85后演奏艺术家。

长沙南到北京西,最快的一趟高铁需要,5小时40分,最慢的耗时7小时48分,来回一趟平均,12小时以上。这么远的路,对8岁的小威来说,是一场漫长的求学之旅。

为什么跑这么远来上课?因为好老师难找,像陈力宝老师这种级别的,老师更难找。有的可能听闻过,陈力宝老师的大名,但怎么找到陈老师呢?又没有熟识的人介绍。

小威的父亲找到陈力宝,机缘是快手视频,陈力宝除了是,中央民族乐团青年演奏家,还是快手上的教唢呐,的主播。
通过在视频后的留言互动,小威爸爸联系到了陈力宝,说:我儿子从小喜欢吹唢呐,天赋非常好,陈老师得给教教。但一问,家在长沙,距离北京也太远了,少说也得1500公里,这学生咋来上课。发现有天赋的孩子,却不能得而教之,陈力宝感觉有些遗憾。

不过,小威爸爸的反应,令陈力宝非常感动,小威爸爸说:我们每个月选一个周末去,北京上课。为了孩子,当父母的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小威是陈力宝收的,家最远的学生,他还有两个学生,也是从外地赶到北京上课,一个是河北唐山,7岁的小畅畅,另一个是辽宁葫芦岛,11岁的才艺小博。因离北京稍微近一些,他们每两周来上一次课。

除了这些热爱唢呐演奏,有天赋的孩子,来“陈力宝唢呐”课堂学习的人,更多是年龄偏大,一些的爱好者。

“来我课堂学唢呐和,互动的粉丝,40岁以上的居多。他们学唢呐不是为了,当演奏家,就是喜欢,就为了高兴。”

陈力宝的一个学员,是北方人,但在上海工作,特别喜欢唢呐,公司里与他有,同样爱好还有好几个。有一次他们发来,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视频,桌上摆着一把唢呐,他们不吹,在那里围着唢呐看,围着唢呐笑。

“那是真正的喜欢,这就是幸福感。通过线上课,他们不一定要学会吹《百鸟朝凤》,能吹一两首小乐曲,对学员来说就很,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西安一个名叫龙哥的60,多岁学员给陈力宝的触动最大。龙哥以前的生活就是,每天打麻将、玩牌,自从关注了陈力宝后,再也不去玩牌了,天天跟着课程练习吹唢呐。吹了一年,成效连陈力宝都有些震惊:能把《白鸟朝凤》完整吹下来。他用的是水磨功夫,一天学一句练一句,恒心和毅力相当惊人。
学习是一种超越课堂的生活方式

学习正在变成一种超越课堂的生活方式,不再有学龄和非学龄之分。

在“初中文星老师”的课上,跟她一起学数学,的不仅有年轻人,还有40多岁的工地民工。这群“大龄学生”在工地上经常需要根据工程图纸,算长度和面积,如果看不懂就要返工重做,所以特别有动力学习。

而到“陈氏二胡教学”学拉二胡的,80%都是零基础的老年学员。其中一位75岁的老人,不识字、说方言,沟通起来非常困难。当老人孩子回家发现,父亲想学二胡时,便一口气把陈氏二胡在快手上的课,都买了下来,让老人慢慢边看边练习。对这些老人来说,陈氏二胡就像一个线上,老年社区,他们甚至会把自己的快手,账号后面加上“陈氏二胡”的后缀。

有的快手课堂,讲授的知识非常实用,比如:闫俊的“闫妈妈街边小吃”。1999年从抚顺石化公司,离开的闫俊,一心想要做出一番,自己的事业。先后开过服装、快餐、特色小吃店,现在她成功地经营着自己的,韩式料理店。通过在快手做小吃教程,闫俊收获了4.6万粉丝,大家都亲切的喊她“闫妈妈”。在快手上,闫妈妈上传了抚顺麻辣拌、东本韩式冷面和彩色,果蔬面皮等商业化小吃制作课程耐心,帮助那些想要创业却苦于没有,方向的人。如今,闫妈妈通过快手获得的,收入已经和餐饮店的收入不相上下,年收入提升近30万,给她的家庭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

此外,还有传授电工知识“电工大强”、传授草莓种植技术的“于维盛(草莓技术)”、教怎么做卤肉、灌肠的“胡老师专业卤肉”等,都拥趸者甚众。

快手连接起,各行各业的普通人,也通过短视频+直播以及快手课堂等功能,为用户创造出教与学,的新场景(新场景)。

而这里的“课堂”,不是物理意义上的课堂,而是形态多样的课堂,可以在教室、舞厅,可以在山野、田园,也可以在修车铺、理发店,还可以在东京银座、巴黎香榭丽舍大街和,纽约第五大道。

过去,人们谈起教育,想到的无非是学校、老师、黑板、课堂;而短视频的诞生,让人们看到了,教育的多样性,呈现出更多个性化的方面。

卤肉配方、钓鱼技巧、鞋带绑法……视频课堂在细微处呈现的,教育多元形态,已经无法用过去笼统、宽泛的概念来框范。比如,一个教人舒服地,掏耳朵的视频,对普通人而言是非常实用,的技能,但是在传统教育的范围里,恐怕并不那么容易找到。

快手课堂改变了传统教育,也拓展了教育的边界。学习,不再只限于课堂、学校,也不再是让人感到压力的,一个严肃词汇。短视频在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给有心人提供了丰富,有趣且详细的学习教程。

每一个快手用户,都值得拥有一个,自己喜欢的课堂。
作者|江淼


    关注 凤凰WEEKLY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