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本根 既往开来——西湖感悟

 

坚守本根既往开来——西湖感悟◎施奠东作者简介:施奠东,高级工程师,著名风景园林专家,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终身...

坚守本根既往开来——西湖感悟
◎  施奠东
作者简介:施奠东,高级工程师,著名风景园林专家,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建设部风景名胜专家顾问,中国风景园林学会顾问,浙江省风景园林学会名誉理事长,杭州市城市规划专家咨询委员。曾任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局长、总工程师。



习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5日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人类文明是由世界各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伟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

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故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

引述这么多总书记的讲话,因为这些重要话语是我想说却不能有效表达的,它太切中了当今中国风景园林界的一些要害问题。思考一下,当今我们行业内的一些乱象和所谓的时尚、时新的观点,还剩下多少中国精神、中国园林文化的优秀传统呢?以现在这种情形发展下去,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优秀园林文化将荡然无存,成为一个不伦不类的舶来品。

我们要结合新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形相统一。

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传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创造性的转化和发展。



    一、西湖是自然、中华文明和中华美学思想相融合的产物

1.西湖的形成

西湖原为钱塘江的一部分,由于自然潮汐的泥沙淤塞,西湖成为澙湖。公元1世纪,杭州县令曹信始筑“钱塘”,澙湖的东岸开始定型。

从唐至清,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历代西湖都有淤塞,我们的先人为保护她的完整性,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先后疏浚约23次,其中相隔100年以上的3次,最长为168年;相隔20年以下的7次,最短的8年。

其中几次有名的疏浚是:公元821年白居易、907年吴越王钱镠、1089年苏东坡、1247年赵与、1505年杨孟瑛、1800年阮元等。历代对西湖的治理以及西湖的人文建设,奠定了今天西湖的整体格局。

2西湖的格局

一湖:西湖;二水:钱塘江(来水)、京杭大运河(取水);三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四堤:苏堤、白堤、杨公堤、赵公堤;五塔:雷峰塔、保俶塔、六和塔、北高峰塔(7层,建于唐天宝742-756年,毁于明万历)、南高峰塔(7层,建于936年,1612年遭雷击损毁)。

六湖:小南湖、里西湖、西里湖、外湖、岳湖、北里湖;七境:云栖竹径、九溪十八涧、龙井问茶、虎跑、烟霞三洞、黄龙洞、西泠印社。

八寺:三天竺(上天竺一法喜寺、中天竺一法净寺、下天竺一法镜寺)、灵隐寺、净慈寺、青涟寺(玉泉)、昭庆寺、慧因高丽寺、永福寺、抱朴道院;九山:南高峰、北高峰、五云山、九曜山(南屏山)、玉皇山(凤凰山)、夕照山、吴山、花家山、宝石山、孤山;十景:苏堤春晓、平湖秋月、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曲院风荷、南屏晚钟、断桥残雪、雷峰夕照。

西湖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融为一体,它是中华传统美学的典范,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宝贵财富,现已被人们归纳为一湖二水三岛四堤五塔六湖七境八寺九山十景的西湖格局。



    二、从山光湖塞到湖光山色的华丽转变

由于西湖在1800年至1949年间未得到较好地疏浚,湖深仅0.55米,因此在1952至1958年间首次投资453万元,挖泥720万立方米,将其深度挖至1.8米,以后又经历了两次较大的疏浚(1976-1982年,1999-2003年),其中第三次疏浚,挖泥260万立方米,将其深度挖至2.15米,投资2.35亿元。1949年,西湖群山仍呈现光秃秃、一片荒芜的景象,1950-1956年,共七年时间的造林绿化、封山育林,使西湖的6万亩山体披上绿衣,并逐步形成了地带性植被。



    三、传承历史,坚守本根

甲子轮回,回顾西湖的六十年,是坚守传承,坚守根本的六十年。我们始终把保护自然山水和传承历史文化作为保护建设的宗旨,正因为如此,以西湖十景为核心价值的西湖文化景观才能成为世界遗产。山依旧,水泱泱,历史人文交相辉映,风景名胜反映了唐宋以来的基本历史风貌,如果说有所变化,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而且基本在可控范围内,无论过多久,西湖的格局未变,风貌依然,价值长存,这是几十年来西湖保护建设者们始终如一地苦心坚守、营造的结果。

以西湖风景园林建设而言,新建的公园把握了如下几个原则:

(1)坚持保护自然、尊重自然,以自然为师,传承中国传统园林山水自然的风格。如今在西湖风景区内,你几乎看不到那种不伦不类,所谓“时尚”的丑恶面貌。

(2)坚守西湖十景的千年古意。新中国成立后,从花港观鱼开始的园林创作,都没有脱离这个主题。花港观鱼、柳浪闻莺、曲院风荷、苏堤春晓等风貌年代虽新,但意境悠长,历史源远流长且深邃。

(3)坚持东方园林美学原则,诗情画意,意境深远,形神兼备。布局上开合收放,跌宕起伏,含蓄幽邃,这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艺术成就。

(4)将历史文化、文物古迹与西湖的水融为一体,延续西湖文脉,突出西湖园林文化的核心价值:秀美而雅致,逸情而厚重。





    四、兼收并蓄,继往开来

几十年来,西湖的风景园林建设在传承历史的基础上,兼收并蓄,不断创新,创造了独特的、具有西湖风格的风景园林。如果说园林学逐步成为了风景园林学,那么西湖正是对这门学科最好的诠释。1989年风景园林学会在杭州成立,正式出版物第一次以风景园林命名,为《西湖风景园林:1949-1989》。

孙筱祥先生之所以成为风景园林学的大师,是因为他适应时代的发展,在花港观鱼的规划设计中开创了中国风景园林的一代新风,使中国园林别开生面,成为既传承历史又开拓创新的优秀典范。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图书馆主任看了花港观鱼后说,“过去我只知道东方园林在日本,现在我知道真正的东方园林在中国”;世界IFLA主席戴安妮娜女士说,这是“英国园林”。

中国传统园林的建筑比例比较大,空间组织和分隔常常通过建筑来划分。花港观鱼突破了传统的造园手法,以植物造景为主,用植物来划分组织空间。花港观鱼建园之初园内除了原来留下的蒋庄、小陈庄及一个御碑亭和藏山阁(亭子)以外,新建的只有一座竹结构的翠厅和牡丹亭,1964年才建一座茶室,新建建筑占地面积不到1%,这和18世纪以后的欧洲公园相仿。

牡丹园可称为东方的岩石园,花以中国的牡丹花为主题,造园手法渗透着中国花鸟画中的构图技艺,把叠石、花卉造型树及丛林、草坪组织起来,将西方的环境意识与东方的构图技艺、审美情趣完美融合,至今还未有超越的案例。

花港观鱼从东部入口的树丛障景处理到藏山阁草坪、雪松草坪,穿过广玉兰、茶花树丛进入中国园林特色的观鱼池,这一系列空中空间序列,是西方造园艺术的衍生,也是东方园林艺术的新的体现。据孙先生介绍,他当年构思花港景区是受“田园交响曲”的影响,园林亦可构成音乐的韵律。

20世纪80年代末建设的太子湾公园与花港隔路相望,原来是西湖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后杂草丛生,1985年西湖引水时,引水渠道由此直线穿过。

建园之初,确立了“自然、野趣、简洁、开畅”的建园理念,在意境创造上,更要显示浪漫清新、自由舒展的情趣。

太子湾的造园理法,运用的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构图手法。在地理处理上,根据地理条件,挖湖堆土,使公园地形和九曜山的坡地自然衔接;在处理水上,把直线形的引水渠道改变,成有收有放、委婉曲折的线型,并向两侧逶迤延伸,特另成功的是把引水口筑成一处自然瀑布,达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地,一般不了解情况的游客,都把它看作是太子湾的自然水源。整个水系在形态上多种多样,在音响上既有水声潺潺,清音缭绕,又有疾风骤雨,铿锵击地。

园路设置方面,整个公园没有一条直线,都呈“S”形,自然弯曲。

在植物配置上,花港用的骨干树种是外来树种,如雪松、广玉兰,而太子湾则是乡土树种,乐昌含笑牡丹、碧桃、和川含笑:

在观花植物上,花港用的是牡丹、碧桃、海棠,太子湾用的是外来的郁金香、日本樱花。

在配置手法上,花港充分显示出植物群落的多层次搭配,太子湾则采用乔木树丛配植花卉地被,减少了中间的层次,显得舒朗而开阔。

20世纪90年代,国家建设部城建司把太子湾公园作为新型公园的代表向全国推广,它既适应了时代发展而带来的审美需求,又符合生态文明的要求。

五、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中华园林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园林文化之一,当代追求自然生态的园林文化精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便已提出并一以贯之,这比国外要早一千多年。只要我们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推陈出新,就一定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立于世界之林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园林。而那种以洋为尊、唯洋是从,顶礼膜拜,追在别人后面低级模仿又浪费大量社会财富的、俗不可耐的园林作品,那些伪生态、伪科学和伪艺术的东西一定禁不起时间老人的考验,必将受到历史的嘲笑和追责。

发表于《浙江园林》2016 NO.1






    关注 台城景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