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标枪”到“海蝰蛇”:英国皇家海军的现代区域防空导弹

 

GWS-30“海标枪”防空导弹系统于上世纪60年代,研制,于1973年首次部署在82,型驱逐舰hms Brist...



GWS-30“海标枪”防空导弹系统于上世纪60年代,研制,于1973年首次部署在82,型驱逐舰hms Bristol“布里斯托”号上。“海标枪”防空导弹系统是英国皇家海军装备的,第二代区域防空导弹,取代了此前的“郡”级驱逐舰上笨重的“海参”导弹。

“海标枪”导弹是一款两级冲压发动机,动力的防空导弹。发射时,导弹的固体火箭,助推器工作2.5秒,将导弹的速度提升到2.5马赫,然后脱落。以煤油为燃料的冲压,发动机使得“海标枪”的最高速度达到了3.5马赫。“海标枪”导弹系统在作战时由,1022型远程搜索雷达发现目标后,依靠舰上搭载的909型火控雷达,跟踪与锁定目标,并提供导弹发射后的,目标引导。

2012年4月13日,“爱丁堡”号驱逐舰进行了“海标枪”的最后一次发射。


“海标枪”导弹最初设计时主要针对的,目标是中高空飞行的飞机类目标,由于技术的限制,其刚服役时无法有效,应对掠海目标。在1982年爆发,的马岛战争中,“海标枪”导弹发射了26枚,但是其表现差强人意,只确认击落了6架敌机。但是到了海湾战争中,“海标枪”导弹的表现却极为出色,拦截了一枚“蚕”式反舰导弹,这是人类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实战成功拦截反舰导弹。

尽管在实战中,“海标枪”导弹系统的表现一言难尽,但是最初的Mod 0型“海标枪”系统在可靠性方面一直倍受英国,皇家海军诟病。其安装在42型驱逐舰前甲,板上的发射架,一直受到了高海况(高,海况)时进水的困扰,直到80年代后期升级为,mod 1型时,才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升级后的“海标枪”虽然变得成熟,但是其性能远远落后于美国海军,此时装备的“宙斯盾”系统,无法有效防御饱和攻击。最终,“海标枪”导弹于2012年退出,现役。有趣的是,由于接替42型驱逐舰,的45型驱逐舰推迟服役,最后退役的两艘,42型驱逐舰“约克”号与“爱丁堡”号在其服役的最后,一年时间内,是没有防空导弹的。

45型导弹驱逐舰服役后,英国皇家海军拥有了全新的,区域防空系统。英国皇家海军将这套区域,防空系统称为“海蝰蛇”,由s1850m对空警戒,雷达、“桑普森”相控阵雷达与“紫菀15/30”导弹组成,具备很强的作战能力。
飞行中的“紫菀30”导弹


与全部由英国研制的“海标枪”不同,“海蝰蛇”系统是欧洲跨国合作,的产物。虽然英国因为与其他,国家在“地平线”项目上产生了分歧,自己研制了“桑普森”雷达与45型导弹驱逐舰,但是英国参与了“紫菀”导弹的部分研制工作。英军第一艘45型导弹,驱逐舰“大胆”号于2009年7月,服役时,“紫菀”导弹尚未研制完成,直到一年后,才具备了区域,防空作战能力。
在“海蝰蛇”导弹系统中,“紫菀15”导弹可以执行中近距离的,点防御任务,其有效射程约为30公里,最小有效射程为1.7公里。主要执行区域防空任务,的是“紫菀30”导弹,最大射程约为120公里。

“紫菀”导弹最大的特点是其,极高的机动性。除了传统的弹翼之外,“紫菀”导弹使用了直接推力控制(PIF)技术,在弹道终端最关键的拦截阶段中以侧向,推进器直接产生反作用作用力,推动弹体撞向目标,而不是倚赖弹翼控制。导弹的侧向发动机,位于弹体重心处,总共有四个侧向喷嘴,每个喷嘴间隔90°,各喷嘴间不同的推力,矢量组合可产生不同的侧向推力。当“紫菀”导弹接近目标时,启动位于弹体重心,处的小型发动机,直接将导弹推向预定撞击目,标的拦截点。应用PIF技术后,“紫菀”导弹的最大可用,过载高达60g。
2019年5月,“防卫者”号在演习中发射“紫菀”导弹


“紫菀”导弹在发射后使用,惯性导航系统导航,在中途飞行阶段时,火控雷达将保持对目,标的扫瞄,周期性地将目标资料上,传到导弹,以提供中途引导。当接近目标后,“紫菀”导弹机动弹载主动雷达,锁定目标。其15千克的定向爆破破片,战斗部虽然重量不大,但是配合极高的拦截精度,杀伤威力相当可观。

在2018年,“邓肯”号导弹驱逐舰在,黑海地区部署时,“海蝰蛇”系统展现了良好的,作战性能。其先后跟踪了17,架次俄罗斯的战斗机,如果在战时,“海蝰蛇”系统对这些战机的威胁将,是致命性的。




    关注 巨浪的日常研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导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