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开水喝不好,孩子也会进医院:关于发烧,我们不知道的秘密

 

关于孩子发烧,你知道多少?...





子华小朋友连续几天低烧,体温一直在37.1℃到38℃之间徘徊,脸色青黄吃饭不香,头晕呕吐。反复反思,爸爸妈妈实在想不起来问题出在哪里:孩子饭量一般,很少吃零食,肉食也吃得不多,更没有“吹着”、“闷着捂着”。

真是奇了怪了!



我想起以前曾见他们夫妻经常追着孩子喝水的情景,不禁笑道:“可能是吃着(食积)了!”

怎么可能?

这夫妻一向以半个医生自居,对我的话嗤之以鼻。

我只好耐心解释:“我的意思是说,可能是喝水太多了。白开水也是食物,喝多了脾胃运化不了,也会食积的。”

一语点醒梦中人,结果去医院看,大夫诊断为食积,用药后很快便热退身凉。

由此引出有关发烧我们常有的一些认识误区:

  一、白开水多多益善



原因很简单,正如刚才所说,水也是食物的一种,过量饮水脾胃无力运化,食积发烧是自然的。可惜很多人相信“水治百病”和“孩子体内水的比重占75%到80%”,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千方百计逼着孩子喝水,全然不顾孩子娇弱的肠胃是否能承受。

过犹不及的道理人人都懂,实践起来却难上加难。

二、高烧会烧坏孩子大脑

很多父母道听途说,孩子体温一升到39℃以上就急得仿佛天塌一般,生怕孩子脑子烧坏变成傻子。

只要不是41℃以上的长时间持续高热,除非并发脑炎,否则单纯的感冒发烧根本不可能对脑子乃至身体任何器官造成永久性伤害。

孩子发烧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免疫力、构筑身体防线的过程,有问题及时就医即可,过度紧张则大可不必。葫芦是吊大的,孩子都是病大的。

三、西医强调“宽衣解带”,中医主张“五花大绑”

大家往往有这样一个错误认识,面对孩子高热,西医主张为孩子宽衣解带尽快散热,中医则要求把孩子捂得里三层外三层密不透风。其实无论中西医,都有物理降温的思想和手段,并且都极力避免孩子被风直吹。

之所以有这种误解是因为,大家遇到的一般是内外俱热的情况,解衣散热乃至用酒精擦洗都是必要的,你什么时候见过大夫让体温高而体表温度正常的孩子解衣解扣过?

        四、孩子发烧,自己买药



中医认为,感冒发热分外感和内伤两种。外感多为六淫侵袭,偏实证;内伤则多由饮食劳倦或七情变化引起,具体又可分为很多症型。西医分类虽相对简单,最终也要辩证治疗。

因此,不要一见孩子发烧就自作主张地“柴桂”“清热宁”“利巴韦林”“头孢”“布洛芬”一起上,专业问题交给专业医生去解决才是明智和负责任的态度。

经常遇到妈妈们说:去找大夫看开的无非也是这几种药,还不如我自己直接买来,既经济又方便。

需知,大夫无论开什么药都是辩证处方的结果,我们只能算误打误撞,最多是经验主义的结果。经验当然是宝贵的,可是当老经验遇见了新问题,耽误了正规治疗可没地方买后悔药。

        五、退热贴和灌肠方便高效
    

由于在保护大脑和给药方便两个方面“功效卓越”,退热贴和灌肠给药法近年来大行其道,甚至在正规医院也很有市场。
事实上,退热贴保护大脑的说法不仅不靠谱,还可能使外邪内逼,出现各种变症。灌肠给药方便倒是方便了,却很容易出现药量过重等问题。

我有个朋友,是位中医爱好者,有一次孩子发烧,服药又难,他自己“辩证”熬了中药,每天两次给孩子灌肠。结果几天下来,烧没退下来,还出现了白细胞低等不良反应。大家不可不慎。

六、中医治本西医治标,中药没有副作用,西药则副作用明显

中医和西医对疾病的认识角度不同,治疗方法自然也不同,简单地说中医治本西医治标是不正确的。其实中医和西医都强调病理分析,都注重症状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也都重视见招拆招和标本兼治,同时也都更强调随机应变、随症救治。简单的硬性区分既无必要也不科学。

另外,中药也好,西药也罢,运用之道存乎一心,使用不当,都会酿成灾祸。至于副作用,所谓是药三分毒,完全没有副作用的药物是不存在的。

治饿圣药“白面馒头”吃多了,还有副作用呢——撑得慌。


    关注 尖子生成长计划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