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老师,请收下这份优质课程建设秘笈

 

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把教学改革成果落实到,课程建设上。...





本文原标题:《重新定义优质课程》

2019年10月,教育部发布《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把教学改革成果落实到,课程建设上。高校如何做好课程建设,汕头大学的课程改革,或许值得借鉴。


2019年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批准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汕头大学《高校整合思维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在此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定中荣获二等奖。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国家在教学,研究和实践领域中颁授的最高奖项,每四年评审一次,获奖项目需在教育教学理论及实践,中取得重大突破。获得该奖项无疑是对该校自2009年以来整合思维能力培养举措和取得成效的充分认可。

早在十年前,汕头大学已将“具备整合思维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探索建立包括系统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三个方面的整合思维,理论和训练体系,实施“课内外、多层次、全方位”的思维能力培养新模式,率先从学校、学院、专业、课程、课外活动等方面全方位落实,对学生整合思维能力的培养。该校是国内最早开设“整合思维”必修课的高校。据介绍,该教学成果已累计培养,上万名学生。在介绍该项教学成果所,产生的影响时该校提到:权威量表和麦可思,第三方评价均表明,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显著提升。近五年学生参加的四大创,新思维相关比赛,获得国家和省级奖年均比例分别提高约15%和8%。作为该项目主要负责人之一,汕头大学应用经济系主任郑慕强教授,与我们分享了相关项目经验:

“我认为我们与其他,学校的不同之处在于,许多学校进行的教学改革项目都是,开一门课、开几门课或者一个学院在推进,但我们是全校推进,且将整合思维培养融入到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全过程。

大一新生入校就需要,修读整合思维这门课。大二、大三阶段,每个学院基本上都设有将,整合思维融入学科教育的课程。

比如,之前我讲微观经济学可能,只讲知识,现在讲完我还会提升到思维能力,培养的角度,例如怎么用创新思维更好地解决,定价这样的问题。当然,不管课程着重锻炼的,是学生的哪种思维,其目标都是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

事实上,郑慕强教授履历丰富,多次因教学创新摘得教学,相关奖项。例如,2016年获得广东省第三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三等奖,2017年获得教育部应用型课堂说课比赛二等奖……2016年秋季学期,他开始了自己的课程,教学改革尝试。这一次他对商学院基础理论,课微观经济学的教改初探,也只是该校整合思维教育推进,的一个缩影。在这样的教学探索过程中,他对优质课程建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推陈出新“传统的大学课堂主要靠老师讲授,尽管老师讲得很精彩,但我认为这最多,完成了知识的传授。我们的培养目标强调,的是对能力的培养。比如沟通能力、自学与自我管理能力、思维能力等。这些能力靠老师以讲授,的方式培养是很难实现的。基于OBE理念,为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我认为一定要改变,传统讲授式课堂。

郑慕强教授教学改革采用,的方式是“O2O”教学模式。所谓的“O2O”教学模式,指的是线上和,线下课程相结合的形式,是翻转课堂的应用。郑慕强教授认为,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且相当耗时,而录播的线上课程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但完全的线上教学成效,难以把控,传统讲授式教学面临,的问题也依然存在,因此线下教学不可或缺。他并不认同一些老师为了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直接舍弃理论传授,而在课堂堂上做活活动的方式。

在他看来,最好的方式是在理论传授的过程中训练,大家的各项能力,而他采用的“O2O”教学模式就是比较,好的解决方式。他需要做的是在线上完成传统课堂上,要做的理论讲授,线下则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这些活动都是我为了强化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应用、锻炼大家各项能力而精心,设计的。比如这节课讲定价策略,讲汽车怎么定价,讲机场怎么定价等等,如果学生只懂理论而没有实践,他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就可能没办法达到课程目标要求。于是,我会在线上讲授这些理论,知识和案例。线下我会把学生,分组并安排不同的任务,比如一个组负责调查学校周边的,水果店如何定价,一个组负责调查电影票,如何定价……然后再让他们实地调研,调研完成之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前面提到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各种思维能力等,都能得到锻炼。”
道阻且艰将线上与线下课程相结合的理想很美好,现实如何呢?

事实上,许多人都对在线,课程持反对态度,因为单单是线上教学这一部分,就面临学生学习成效难以,保障的问题。

“线上教学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保障学生听这些在线理论课程,以及如何确保学生的学习成效。”

针对这些问题,郑慕强教授和该校在线课程平台一同,做了很多努力,其中一个就是在每一讲之后,让学生完成测试,从题库中随机抽取10道题让学生回答,学生可以选择看完在线课程视频,后马上答题,也可以在截止时间,之前的任何时间进行测试。为了避免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答案,测试也有时间限制。学生一旦点击开始,就需要在15分钟内提交测试结果,否则就计作0分。另外,每人只有一次作答机会。

提高课程挑战性是保障本科,教育质量的当下许多高校的共识,但与之而来的是学生,学习压力增加。起初,学生对线上学习、线下活动这样的教学,形式并不太能接受。“原来我一学期做六次活动,比如辩论赛、术语大赛、项目实践等。每一次学生都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准备。很多同学觉得用这样的方式修一门三分的,课程很亏又很累,因为大家都想要轻松拿学分。”郑慕强教授说道。

“你这样做难道不算教学事故?”因为线下将课堂交给了学生,而他俨然成了“甩手掌柜”,他的同事提出了类似质疑。除了面对种种质疑和困难,他还需要为全面革新,的课程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成本。

正如郑慕强教授所说,线下课程强调的是对,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以及相关软技能的培养。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保障课程目标实现,郑慕强教授在课程设计之初,就会明确到位。“线下课程我一般会请,评委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分,所以在活动组织之前我会跟,评委明确评分细则,沟通评分标准。举个例子,比如这堂课重点考查,的是团队协作与沟通,其占比为30%;数据分析能力,其占比为30%……总之,各项能力占比是,多少我都会告诉评委,同时在布置作业时也会跟,学生交代清楚,确保目标一致。”

访谈过程中,郑慕强教授介绍了他在,课程设计中一般会明确的内容,例如这节课要做什么,怎么做,课程的评分标准是什么,活动规则是怎样的,需要请什么样的评委,等等。少则七八页,多则十余页的课程设计文档在,他这里司空见惯。而这,也只是他推进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要解决的一部分问题。准备奖品、邀请评委都需要开销,为确保这样的教学模式,持续开展,郑慕强教授甚至还需要,找企业拉赞助。

“刚开始我找的,是我们的校友企业,主要是从情感上对,他们进行动员。渐渐地我发现这样的做法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大家不可能一直做公益。后来我想了一些能持续对企业,发挥作用的办法,比如从企业聘用一些人,作为课程的导师,或者写一些关于课堂活动和企业的宣传,推文吸引企业参与。另外,我还鼓励学生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申报项目,最终项目既能冲刺各项奖项,又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以此鼓励企业持续支持我们。现在许多企业排队,捐助我的课程,但因为每学期活动太多会让,学生压力太大,我会适当控制活动数量,现在每学期活动可能就2~3次。”
 成效初显艰难的推进和全心的投入并没有得到所有学生的理解,在推行这样的教学改革尝试,的第一年,选修郑慕强教授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学生对其课程的评分明显下降,而他也对学期末课程评估,分数的下降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尽管评分下降,但学生的留言明显增多,这让郑慕强教授颇感欣慰。

据介绍,该课程的留言率从原本的百分之十几,提升到百分之三十多。并且,不同于之前类似“通俗易懂”“轻松好玩”“讲得好”的留言,该学期的留言更多的是“学到很多课程以外的能力”和“得到锻炼”诸如此类的内容。郑慕强教授说:“以前可能就会讲你很好,现在可能会讲他自己的收获。学生开始会站在一个说,老师好的角度,但现今留言里面更多说的是‘我收获到了什么’‘我的能力怎么样’。”在郑慕强教授看来,这是教学效果初步显现的征兆。

作为一名冲在教学最前线,且持续保持教学创新热情的教师,当被问及理想中的一流课程时,郑慕强教授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讲课精彩或者学生能投入,学习都不能算一流课程,至少不是一流课程的完整定义。

“我认为一流课程应该是基于OBE理念而设置的课程。这意味着这门课程的课程体系,设置要服务于专业(于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服务于学院,(于学院)或者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比如,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创造创新型人才,分解到商学院就是,培养商科创新型人才,分解到专业比如金融专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就应该,是培养在金融领域具有创新特质、开发新产品的人才,所以本专业开设的任何一门,课都要以实现这个目标来设计。我认为不管是精品课也好,一流课程也好,能够基于OBE理念,更好地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这门课程就算得上是一门好课程。










声明:转载请注明“麦可思研究”。联系编辑部可电话,或微信搜索18602824882。

作者 | 麦可思 谌超
责任编辑 | 麦可思 胡梦秋


    关注 麦可思研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