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知乎,你都不知道自己被骂的有多么不堪

 

互联网上负面评价的声音,远比你想象中要响亮得多。...

@艾琳

你们喜欢看知乎吗?

偶尔不忙的时候,我会点开这个看上去一本正经的,app闲逛一下。

在2019年的今天,知乎早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知识与科普了。

大到量子力学相对论,的解释探讨,小到熬夜生出,的黑眼圈怎么消除,你都可以在知乎上找到,各种各样的回答。
对我来说,知乎就像是一本解决,问题的指南。

它的内容不是什么“权威发布”和百分之百的正确解答,而大多是各路用户分享的亲身经历与教训,总是让人在看的时候多了,一分可靠和信任。

当然,今天的知乎,也没有大约两三年前刚接触的,时候那样纯粹了。当它的slogan,慢慢演变成“分享你刚编的故事”的时候——
据说,这个是知乎上人生经历最为丰富的人


有些人会抵触,但对此我不太以为意。老实说,我平时读的,不是什么时事新闻的评论就是,干货知识教程。

新闻让你编肯定是编不了,编出来就是造谣了。

而干货类内容,你能编点什么,不被知乎上,的打假大队一通招呼?

我相信大部分的回答的都是,客观公正的。就算有不理智的回答,我也有自信:以我的社会阅历和我的聪明才智,怎么可能分辨不出来呢?

但是最近,有一件事情,让我突然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前一段时间,我和小伙伴们要去采访一位知名,公众号的主编。他多年笔耕不辍,积累了百万粉丝。

我提前翻阅了这个公众,号最近一段时间里的所有文章。从文风和内容来看,很是我喜欢的那类公众号。

在拟定采访问题的时候,我顺手打开知乎,想看看知乎上,的网友对他的评价,说不定还能挖掘出一些有意思,的问题。

出乎我意料的是,知乎里的回答里都是清一色,的负面评价——“垃圾”、“无脑鸡汤”、“杠精”、“非常失望”,有的甚至还摆出“证据”,有条有理。

那标准的知乎语气,让我甚至会怀疑,他们说的和我刚刚读的是不是,同一个公众号。
为了验证知乎上,说的是否准确,在去采访的路上,我问起了一位和,这位主编不甚相熟的同事,把知乎上的回答,给她完完整整地看了一遍。

她看完以后,满脸的问号,就差直接开口问我:我们为啥要去采访他?

我没让她负责采访,就让她在一旁安静看着,记录一些问题和回答。采访结束以后,我特意问了问她的感受。她思考了很久,和我说:

他在面对采访时很真实,没有任何架子,不去回避一些比较,难回答的问题,也有自己所秉持的理念。

我会很难理解知,乎上的那些回答。总的来说,我说不出他身上有哪里是符合那种很,负面的评价的。

后来,我发现这位主编有一门公开,的写作课程。为此,我特意去完完整整地把这门课,上了一遍。

我很难理解他们对他的,文字的评价。令我一直以来印象,都非常深刻的的是,在那门课里,他几乎全程都在叮嘱大家,不要把读者当做一个个冰冷,的数字。

“只有去尊重读者,才能够获得读者的喜爱。”

我不禁想要问那些,在知乎上留言的网友:你觉得你们所正在评价,的这个人,真的是你们所认识,和描述的那个样子吗?
另外一件让我深刻,地思考了的事情,和一位最近比较火的,博主有关。

李子柒,你们应该都认识她。

用视频记录田园生活,Youtube粉丝800万,担起了“文化输出”的重任。
事实上,早在17年,我就曾经在微博,上关注她了。

那时的她,没有现在这么火,但也因为精心,制作拍摄的内容,收获了为数不少的,一批粉丝。

那段时间,知乎上有一个关于李子柒,拍照技巧的问题,下面的回答却令我,一度非常怀疑。

“李子柒幕后团队经营的好,有替身。”

“这么漂亮的人怎么可能,会干农活,一看就是摆拍造人设。”

等等等等。


最耸人听闻的是,下面甚至有回答,开始自称“李子柒的公关团队”,大方地承认,就是要一边黑一边,洗白来制造热度。
然后呢。

李子柒身边的朋友看,不过这些造谣,在知乎上为她发声,被网友喷成了,公关团队洗白;

因为这次争论,李子柒直接发出长文澄清,并表示要停更一段时间。
当时,我非常平静地读完,了这条微博。现在回过头来看,反而多了一份不忿和无奈

直到今天,那些指责李子柒背后“有团队”的人,都一直是操,着这样一种态度:

我看不惯你,我就说你“有团队,在立人设”

所有替她说好话的人都是“公关”、都是在“洗白”

所有指责我不,客观不公正的,都是买来的“水军”

我可以骂她,骂你,但只要你说了,任何难听的话,就是“素质低下,态度恶劣”

……

坦白来讲,那些坚持指摘李子柒是,凹人设,做公关的人,其实挺可怜的。

你要去黑这样一个,以内容为核心的博主,其实完全不用煞费苦心捏造出,各种各样的阴谋论。

直接说,你不喜欢,就完事儿了。

当然,喜不喜欢是个人喜好问题。如果你需要寻求在这个问题,上的共鸣,你可以在评论里扯着,嗓子大喊:“只有我一个人不喜欢,xxx吗?”

然后你就会收获网友的表情包套餐,(包套餐)。
你想说你不喜欢,那也得有理有据地去说。但我却很少看到这样,的评论,更多的只是在反反复复,表达同一个意思:

我觉得这不是你做的,你也不可能让这么多,人喜欢你。你有团队,有水军,而我一眼就能看透真相。

所以,那些“喷子”们最为可悲的,地方就在于此。

他们无法认同一系列自己,很难做到的事情,永远不相信会有人愿意去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精心设计、反复拍摄这样的一个视频。

所以,什么“公关”“团队”的说法,都不难去理解了。

映射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那些总是忽视,别人的努力,认为别人所有成功都是走捷径得,来的人。

他们不愿付出努力,也看不得别人的努力。甚至,他们会为了证明别人,是有关系、有团队的,而不惜去诽谤造谣。

说白了,只是为了给自己的不,优秀找一个借口罢了。

这两件事情放在一起,令我感到非常压抑。你会发现,在今天的互联网上,你可能永远都没办法用完全客观的,角度去认识一个人。

哪怕是你身边一个很好、很Nice的人,在以客观、公正著称的平台也,会被骂价值观歪曲。

而面对你完全不认识,的一位博主,你可能会在有机会,了解他们之前,先被铺天盖地的,负面舆论淹没了。

为什么会有负面评价?

可能仅仅是因为他们“不喜欢”。不喜欢的理由就多了去了。看不惯,不符合审美,甚至他写文章用错,一个标点符号,都可以成为“不喜欢”的理由。

换做以前,我们对负面信息是,有天然的抵抗力的。如果你在生活,中听到一个评价,你的圈子小,你的信息来源更为可靠,你还有很多机会,去亲自验证。

但进入互联网时代,所有信息都像脱,了缰的野马一样。你今天留下一个评论,不出几秒,连大洋彼岸的网友都有,机会能够看到。

如果你是一位公众人物,别人所了解的你,就是由社交网络、问答平台上,这些无数个评论、评价、留言所汇集成的你。

这就意味着,他们所能认识的,永远不可能是一个真实,的你。
我向来不以最深,的恶意去揣测别人。如果非要问我,为什么有些人是本能地“抗拒”一些真相的,我能想到的原因只会是:人们能够看到的,只是他们愿意看到的罢了。

面对一个我们不,了解的事情,我们只能根据部分情况就做出了,自己的判断。而这个判断可能会在,弄清事情的全部过程之后,被发现是错误的。

互联网是一个能让,信息快速发酵的温床,给了人随时随地、自由表达的权力,又用表面上的匿名性助长了负面,评价的边界。

藏在一个ID的背后,我们在表达看法时,甚至都不会考虑事情,的真实情况如何。

各种平台都在,鼓励我们发表观点,鼓励我们生产内容。因为这样,才会有活跃,才会有用户数据。

然而,在我们真正考量这些,发言的妥当与否之前,它们就已经被发送出去了。

“我偏激?我不客观?我乐意。”

“这么多人都在说,我多说一句会影响到什么?”

这些想法,只需要一点混杂其中的,过度营销、造谣生事,就能像加了催化剂一样,引发群体性的舆论狂欢。

最为难过的是,人们总是会低估这些“有理有据”的负评的威力。

等到它们真的进化成了“网络暴力”,再来刷“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有用吗?


由一个知乎问题开始,如果不是恰巧和,身边的人有关,或许我也不会有,这么大的触动。

曾经我以为,那些负面评价和离我很远,它们往往出现在明星、名人身上,和我们这些普通人,没有太大关系。

但我现在突然发现,它几乎无处不在。

我们常常阅读到这些评价,但有一天,我们完全也有可能成为,这些评价的对象。

也许,我没有办法用这样的,一篇文章改变大的舆论环境,但我希望大家都不要成为这些,恶评的受害者,更不要成为网络,恶评的行凶者。

我也希望我的读者,们能够理性看待每一件事物,对收到的信息,拥有自己的判断。

记住,在任何事情没有确凿,证据之前,都不能够妄下定论。

如果我们没办法接近,最真的真相,那就希望我们不要做那个传播,负面信息的人。
据说点「在看」,互联网世界和平 ▽


    关注 一周进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