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所国内顶尖高校又有大动作!网友:羡慕哭了

 

近日,北大清华均发布通告,两校教务部门达成共识,决定互相开放部分本科课程,且互认学分。...







近日,北大清华均发布通告,两校教务部门达成共识,决定互相开放部分本科课程,且互认学分,其中北大开放27门课程,以人文社科类课程为主,清华开放12门课程,以理工科为主。



1月13日,北京大学教务部发布的《关于清华大学部分优质课程面向,我校本科生开放选课的通知》中写道,为丰富学生选择,加强教学资源共享,促进学术和学生交流,北大教务部与清华大学教务处研究,决定互相开放部分本科课程。

2020年春季学期,清华大学开放12门优质,课程,共15个班次、170个名额,可供北大本科生选修;课程主要是理工科课程,既有传统的《工业系统概论》《现代加工技术与实践》《技术创新方法与实践》等,也不乏时下大热的《人工智能技术》《系统与计算神经科学》《工业数据挖掘与分析》等。

北大还提醒,清华大学的成绩为等级制,选课同学取得的等级制成绩将按,转学学分的规则由系统自动计入成绩单,记为a类通选学分或,全校任选学分,成绩不计入GPA(平均学分绩点)。

同日,清华大学注册中心也发布《关于北京大学部分通识核心课面向我校本科生,开放选课的通知》。通知透露,2020年春季学期,北京大学27门本科生通识核心课,部分名额向清华考生开放。
通知给出的课程列表显示,北大开放课程以,人文社科类课程为主,包括《导读》《理想国》《发展心理学》《逻辑导论》《中国历史地理》《西方美术史》等,大多为2到4学分。清华规定,学生所选的北大课程学分,计入学校文化素质核心课学分。

新闻一出,火速登上微博热搜,网友们纷纷点赞,并表示:太羡慕了!







北大清华互相开放部分本科,课程,学分互认,对于高校间资源优势互补,大有裨益。目前,国内已有不少高校正在探索,课程共享、学分互认制度。
//

学分互认制度探索进行时

//
2018年11月,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深圳大学11所高校共同发起成立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旨在发挥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各自的优势,资源共享、学分互认、互惠互利。

2019年1月,北京市教委、天津市教委和河北省教育厅,共同发布了《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强调京津冀三地将,深化高校联盟建设,在联盟平台上,探索培养方案互通,开展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学生交流和短期访学。

2019年12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医科大学、苏州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浙江大学、温州医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医科大学联合倡议,发布了《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上海宣言》。联盟内高等医学院校,将推进名师互聘、课程共享、学分互认,共建培训基地等。

……

总的来看,其实我国高校已经形成了不少学分,互认的特色联盟。除了上面列出的,还有跨校跨学科辅修第二学位,的武汉地区七校联合办学、上海市西南片,高校联合办学,被称为“中国式慕课”的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以学科为主打成立的“双一流”建设联盟等。

高校联盟作为推动学分互认,的可行模式,已经在全国各地进行了,积极探索。不过,在取得良好反响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难以回避,的问题。

比如某些成员高校之前相距,较远,学生往返路途遥远,半天课程要耽误将近一天,的时间,是否继续课程,成为学生心中的疑惑。

高校间互相开设的,课程选修课占比太高,对学生来说吸引力不足,最终选择课程的人,寥寥无几。

一些高校虽然出台了,学分互认的政策,但有时候细节未处理到位,也会影响制度的效果。
//

如何完善学分互认制度

//
《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高校建立与学分制改革和弹性学习,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加强校际学分互认,与转化实践,以学分积累作为,学生毕业标准。”

学分互认,可以打破教育的封闭状态,促使受教育者共享特定区域内,的教育资源。同时,学分互认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机实施。那如何才能完善,学分互认制度?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副教授侯定,凯指出,学分互认难表面上看,是制度衔接的问题,但实际上是人才培养规格、课程标准的问题。在他看来,缺少难以服众,的人才培养标准,校际办学制度的衔接就会,遭遇障碍。因为灵活性的前提是规范,没有规范谈不上灵活性。

因此有专家认为,要完善学分互认制度,首先,必须要制定统一,的学分标准,协调各学校间的学分转换;其次,利用远程教育可以解决地域的,限制问题,使学生走出去,增加流动性;最后,要进行动态的跟踪监控,保证学分转换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并及时更新完善,各项指标体系,使其更加完备。



麦可思研究综合整理自《中国青年报》、新华网、《中国科学报》、《北京晚报》、《广州日报》等,转载请注明来源。










    关注 麦可思研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