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思 周冬雨自曝隐痛过往:这样刷存在感的人生很可悲

 

自尊自爱,才是幸福生活的基础。...


小年说:

前段时间,周冬雨自曝隐痛过往:为了得到别人认可,曾经历了一番自我挣扎。许多网友表示,自己也曾迎合他人,委屈自己……

然而,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要看到自己的优势,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因为你人生的幸福,从来不需要别人评价。

推荐给你,静夜思。

周冬雨自曝隐痛过往:

你人生的幸福,真的不靠他人评价

来源:书单  |  ID:BookSelection
作者:书单君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问题:

做事前,会想别人的反应,做事时,会主动迎合他人的期待,即使委屈了自己;

容易动摇自己的原则,可能内心已经非常不爽,但不敢表现出来;

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如果别人不认同自己,就会很失落……

前几天,网络上有一篇关于周冬雨,(周冬雨)的报道。原来,这个如今事业蒸蒸日上,的年轻演员,曾经也是个极不自信的人,为了获得他人认同,经历了一番自我挣扎。

从小,周冬雨就被家人打击:“就你考那点分,出力气人都嫌你没劲,你长那么瘦能干什么?苦力活又干不了,学习又不好。”

即使因《山楂树之恋》一夜成名后,在网上看到“又瘦又丑”的评价,她还是会心里咯噔一下,只能自我安慰:“我是不是还没长开呢,我长大了就会,变成婀娜多姿的女人。”

由于从小的经历,以及外界对她相貌的非议,让周冬雨在出道的前几年,经常梳齐刘海,就是怕人嫌自己丑。甚至有人评价她拍照姿势,不好看,她就在网上看那些模特,怎么摆pose,可还是不尽如人意。

她也曾尽力(曾尽力)模仿其他明星成熟,的化妆和穿衣风格,却由于根本不适合自己,显得很违和,遭至媒体连连吐槽……

不过,倔强的周冬雨(周冬雨)慢慢地,突破了这道外外界评价给自己筑起的高墙。如今,她早已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风格,不再去刻意模仿别人。接受采访的时候,她偶尔会半开玩笑地说:“我不是大众意义上的美女,但我的性格很性感啊。”

生活里我们也,经常会收到一些“负面评价”。我们或许会急于想要得到他人认同,而倍感苦恼——其实,这是“存在感”缺失的表现,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意识到这点。

“存在感”的缺失不但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和心情,也会是我们通往,成功之路上的绊脚石。
 
01
什么是“存在感”?
笔者读过一本幻想小说,讲的是一个女孩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她会突然消失,从一分钟到一个钟头,再到一天、一个星期……直到她完全消失不见,而关于她的记忆、在这个世界存在的证明,也将被一一抹去。

小说是对现实世界的隐喻。这种“存在感缺失”在我们的身上并不少见。

其实,存在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一个建构的过程。

是什么构成了存在感?他将存在感,归纳为两个部分:人际关系和归属关系。

所谓“人际关系”,指的是我们与他人,之间的联系、交流。这段关系(段关系,)从哺乳期就开始了,亲密关系对婴儿至关重要。一个不被父母认可的孩子,他/她的存在感缺失将会影响其,今后的人生。

友情、爱情同样是存在感的来源。如果我们和朋友、同事以及恋人的关系出,了问题,就会使我们失去存在感。

仅仅是对于“失去存在感”的恐惧,就够我们胆战心惊了,所以经常会见到有些人(或许我们正是其中一员)为了博取别人对他/她的好感,不惜牺牲自己的真实感受。

我的一个好朋友就是明显,的例子。她从小被父母,管束得很严格,因此养成了依赖父母,获得存在感的心理。

她有一件很喜欢的衬衫,可母亲觉得“太老气”。有一次,她坚持穿着这件衬衫,出了门,但走在路上,她感受路人的目光,仿佛所有人都觉得,这件衬衫老气,这让她坐立不安。她不得不冒着上班迟到,的风险,返回家中换了另一件,这才好受些。

仔细想想,生活中过于在意他人看法,的情况,其实比比皆是,只不过程度有别而已。就像书单君上学时很羡慕,染红色头发、特立独行的同学,但想到家人和朋友的目光,心里就打了退堂鼓。

除了“人际关系”,“归属关系”也很重要,二者某种程度上是互相,重叠的。

归属关系就是你置身,其中的“圈子”。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大到民族、社会,小到兴趣爱好。在圈子中,我们获得存在感,而一旦违反了,某些约定俗成的准则,就有被团体排斥从而丧失存在,感的风险。

不过,“关系过度”反而会削弱存在感。

法国学者勒庞在著作《乌合之众》里曾说明,群体提供的“存在感”是表面化的,有时会压抑、削弱个体的真实感受,侵蚀真正的存在感。

也就是说,过于强化的关系会剥夺个人的,真实生命体验,侵蚀真正的存在感。那样,为了迎合他人,我们也就丧失了真实,的自己。

 
02
尊严:存在感的直接体现


每个人都在不断寻求,人际关系和归属关系,寻求外部世界愿意提,供给我们的肯定,以期建立存在感。这种自我与外界的关系,可以用“尊严”来定义。

尊严是指人内心,深处的一方土地,只有被外界所认可,和接受时才会存在。但是,由于被外界认,可是有许多条件的,建立在我们与他人关系,的基础上,因此也是脆弱的。

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我们接触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丰富的资讯,不得不跟外界进行比较,看着别人光彩照人的生活,自己很容易便陷入自卑。

同时,我们也易于遭受到他人,的攻击。比如被贴标签,“剩女”“直男癌”“loser”……这些词都会打击人的尊严,让存在感出现问题。

为了重获尊严,人们往往会采取两种方式:

 

1、对外界和自己充满攻击性。有人喜欢拒斥、贬低其他人,同时标榜自己。他们尝试夺走他人的尊严,以彰显自身优越感,消除内心不安。

极端的例子就是近期颇受,关注的“PUA”,借由打压、控制,满足自己的自尊心。事实上,这反而是缺少,存在感的体现。正如书中所说:

从根本而言,一切都是对存在,感的争夺而已——不是通过互相支撑,而是相反。

2、为自己寻找精神寄托。这种方式比较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追星。当有些人遇到困难时,保持存在感的方式,就是躲进幻想中,通过明星的命运来,寄托自己对生活的想象。其实,这就像我们小时候,爱听童话故事一样,那永恒的结尾总是给予,我们慰藉:

从此,王子与公主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但是,这两种方式或许会,满足一时之需,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自身的问题,甚至还会使自尊心受到更大,的挫折。

很多作家都表达过,如下观点:人之所以追逐成功、权力和世人的认可,是因为他怀疑自己。但真正自信的人,不会寻求权力和荣耀,而是选择幸福。

那么,我们究竟该怎么做呢?
03
如何获得自尊,保持存在感?


1、认知自己,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两位法国资深心理学家将“自尊”分为三个组成部分:自信、自爱和自我观。

自爱就是无条件地爱自己,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们值得被爱和尊重,而这种爱并不取决于我们,表现的好坏。

自信则是要认识到,我们有能力在各种场合采取,恰当的行为。

自我观是我们理性看待自己,的目光,对自己优缺点,进行合理评估。

总而言之,就是需要我们认识自己,同时接受自己。

有这样一个典型的故事:

有个30岁左右的女性,在一家银行做证券交易人。她的专业能力很强,曾保持(曾保持)职业生涯零,失误的记录。

但有一天,她突然辞掉了工作,回到父母家闭门不出。医生诊断她为抑郁症,但治疗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后来,医生发现,她在公司有过,一段长达数年的偷情关系。对方年纪很大,已婚,在同一家银行身居高位,受人尊敬。

而最近,这个银行高管突然以,一些无关紧要的借口,与她断绝了联系。结果她发现,本以为是秘密的这段关系(,段关系)其实在办公室人尽皆知,而且同事们还知道她,被甩了。于是,她认为自己既是,破坏他人婚姻的“罪人”,又是人们嘲笑的对象,正是负罪感和羞耻,心彻底击溃了她。

遇到问题时,我们总是会因为羞耻,把问题刻意隐藏起来,这样其实是没有正确地,认识和接受自己的表现。

在我们进行心理治疗,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类问题,比如那些害怕脸红的腼腆的人,就有此类问题。只要他们脸红是,因羞耻产生的(“这样很荒唐”),他们就不会有任何进步,“我必须把它隐藏起来”的念头一直萦绕在他们,的脑际,于是他们:把自己困在了自己,的问题中。

沉默和孤独是羞耻感的,两大帮凶。一旦你决定将令你羞耻,的问题讲给一个选定的人听,你就已经克服了前进道路上,最大的障碍。正如作家奈保尔在,一次访问中说的:我知道,在人们承认自己羞耻,的那一刻,羞耻感也就随即消失了。

2、在关系中保持恰当距离,树立“理想”

我们保持人际关系和,归属关系,需要寻找到恰当距离,既不远离,也不要过分依赖。要树立自己的“理想”——尽管这听起来很俗套,却是必要的。

有了“理想”,哪怕它很小,我们也轻易不会,被外界改变。比如“我要拥有属于自己的,穿衣风格”,那无论父母,还是别人说什么,都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决定。

当然,这个“理想”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我们对自身和,外界都有充足的认识,这样才能坚定地进行下去。

 

3、“行动”很重要

有规律地发展一项业余爱好有利于自尊,同时还可以提高对,自己个人能力的看法,提升自己的社会认可度。

说到底,所有要改变的,决定一经做出,在下一分钟就应该立马落实,到行动上:拿起话筒、开始写信件、立即走出家门,等等。

相信做到这些,我们将会收获尊严,同时也能自然而然保持在,这个社会上不可缺少的存在感。
写在最后
总想着获得他人认同的人生无疑是可悲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些人会因挫折一蹶不振,而有的人正确认识自己,最终看到了自身的优势,接受了“不完美的自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风格,如周冬雨。

没有人是完美的,有些问题我们必须正视,但同时一定得清楚,这些问题并不会否定我们生而,为人的价值。

自尊自爱,才是幸福生活的基础。
—THE END—
本文转载自一个推荐,好书的微信公众号“书单”(ID:BookSelection):由来自《南方周末》、《新京报》等媒体的资深媒体人,共同打造,帮你提升自己,通过读书变得更好。转载授权请联系“书单”公众号。
投稿·合作:yesi@cyol.com(邮件后请附联系方式)
睡不着,聊几句?


    关注 中国青年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