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经典 刘蔚:“阻滞”心源性猝死,你可以这样选择!

 

心源性猝死(SCD)是人类生命的直接杀手。长达26年的framingham,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猝死中75%为...





心源性猝死(SCD)是人类生命的直接杀手。长达26年的framingham,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猝死中75%为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的预防对于临床,医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那么应如何通过规范应用药物来,科学预防猝死?在美托洛尔研发50周年暨琥珀酸美托洛尔上市,15周年之际,《门诊》杂志特邀北京医院刘蔚,教授,就科学预防猝死系列,问题进行了专访。

《门诊》:1991年到2007-2008年间,我国20~45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加2.4倍,中青年占高血压总人群3/4,您能否简要分析导致,该现状的原因有哪些?我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现状如何?

刘蔚教授:近些年来,我国中青年高血压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明显增加,其原因与中青年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增加有关,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超重肥胖、精神紧张、睡眠不足等。2009-2010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显示,中青年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明显低于60岁,以上的人群。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未达标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风险明显增加,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也增加。因此,我国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具有,患病率高、知晓率低、治疗率低和风险升高,的特点。

《门诊》:多国指南一致推荐β受体,阻滞剂作为高血压患者优选用药,请问β受体阻滞剂在哪些人群中降压,治疗作用更突出?刘蔚教授: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作用与其减慢心率、降低心排血量、抑制肾素释放和血管,紧张素Ⅱ的产生、阻断突触前β受体从而,减少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降低中枢缩血管活性有关。从机制上看,β受体阻滞剂更适合用于,交感神经过度激活的高血压患者。中青年高血压的发生机制与,老年人不同,前者以交感激活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强有关,后者多以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和容量负荷增加为主,因此β受体阻滞剂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另外,β受体阻滞剂还可通过,降低交感神经张力、预防儿茶酚胺的,心脏毒性作用、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减轻心肌氧化应激、稳定斑块及提高心室颤动阈值等多种机制,而发挥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改善心肌重构和左心室功能以及预防猝死,等心血管保护作用,因此,β受体阻滞剂除了用于,心率增快的高血压患者外,还特别适用于高血压伴冠心病或,心力衰竭的患者。

《门诊》: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人口高达 54.4 万,超过 7 成心源性猝死者为中青年,心源性猝死为猝死,的主要类型。请您谈谈β受体阻滞剂在预防心源性猝死,方面具有哪些独特意义?刘蔚教授: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合并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对于心力衰竭患者而言,LVEF越低,死亡率越高;LVEF每下降5%,心源性猝死(SCD)的风险增加21%,lvef下降是scd的独立,危险因素。EF<30%较EF>50%的患者SCD风险增加6倍。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若合并,室性早搏,则更加显著增加死亡率。

β受体阻滞剂,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可以抑制交感神经的张力、抑制RAS的过度激活、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血压、抑制心律失常的发生和提高心室,颤动的阈值,因此在预防心源性猝死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下列人群应长期应用:心率增快的高血压、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合并心力衰竭及快速性心律失常,等。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如琥珀酸美托洛尔)对心脏β1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副作用更少,应作为优先选择。

《门诊》:新版高血压指南建议起始治疗即可联合,应用两种降压药物,请您谈谈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在联合降压治疗中的价值及未来对美托洛尔,应用有着怎样的展望?刘蔚教授:在近期国内外的高血压防治,指南中,一致性地推荐了联合应用降压药作为降压,治疗的基本策略。β受体阻滞剂也可以作为联合,用药之一,当高血压合并临床伴随,疾病,如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心房颤动等,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联合acei或arb。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中建议,对慢性稳定性冠心病及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血压,未达标达标者可联合长效ccb,这两种药物的联合在抗心肌缺血和,降压机制上可以互补,不良反应可以互相抵消。

具有心脏β1选择性、脂溶性的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临床应用已有近50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循证医学证据,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是临床上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期待未来会给更多,的患者带来获益。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微信号:ClinicMZ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关注 门诊新视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