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娃狂魔回翻6年前的朋友圈,结果傻眼了……

 

娃比娃,急死人...





OK妈说: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即便一个妈生的两个娃,在非常接近的养育模式下,性格、认知、学习方面的发展,也会截然不同,这样的个体差异,对于亲生亲养了两个孩子的爸妈会,特别明显的感触。

朋友向向经常会,和我聊天时自嘲,养姐姐的时候没啥概念,到了弟弟时接触到了很多,科学养育的理念,也开始给儿子各种早教,可是两岁的弟弟却,完全不如同时期的姐姐。

自嘲归自嘲,有悟性的向向还是选择了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只不过,她认为“尊重个体差异”,并不只是心态上的“静待花开”,还是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养育、因材施教。

我很赞同向向的观点,如果养了一个看起来似乎比别人,落后一拍的孩子,等待和适应他的节奏,自然很重要,但是,发现他在其他方面的长板,会更重要。而这种发现,有时只需要为人父母,的本能就够了。

就如向向说的,她凭着本能,非常巧合地给到了在语言,方面早慧的姐姐足够多的阅读刺激,同样也在不知不觉的“放手”之中,让弟弟收获了一个,更为乐观、皮实的性格基底。



文▕ 向向

最近赶热闹,学别人做微信书,想把这几年在朋友圈发过,的那些生活记录,用纸质书的形式作个更,隽永的存留。于是找了个可以进行编辑、承印的网络平台,花了一两个小时,把2013年至今的,朋友圈原创内容,全都导了出来。

像很多妈妈一样,我的微信朋友圈大多数,时候都是晒娃模式,甚少有大的切换。所以这本微信书,也可以说是孩子成长书。

1

姐姐早慧,实力碾压亲弟弟
讲真,刚开始翻看头几年的,朋友圈内容,我还蛮得意的,因为如今将近8周岁的,小姐姐,小时候真是可爱又聪明。

比如,她25个月时,不仅中文表达门儿清,还会说一些简单的,英语单词和对话,会唱字母歌。前提还是我和她爸,两个英语盲,从来没有给她有意识地,进行过英语启蒙。
会说得多,小脑袋瓜转起来也蛮灵的。

比如,32月龄的时候,她看《猫和老鼠》动画片,会好奇地问我,“它们会说话吗?”我随口一答,“会的,只是说得少。”她马上就联想到自己那只会唱,歌会讲故事的小兔子,给猫和老鼠之所以不说话,找了个自认为很合理的原因,“它们没电了。”
33个月,随时随地主动学习的,苗头已经显露出来,她发现世界上原来有“成语”这种四字结构的语言,偶尔还能运用到位。



35个月时,对语言的运用更加自如,而且体现了一定创造性,随口编出好听又,好玩的童谣:
虽然逻辑上不够严谨,但“炒”这个动作,在她口中是,那么的童趣盎然。

3岁半,编童谣的能力有,了更大的提升,开始有情节和心情表达。就像这首《黑米歌》:
几乎同时,小姐姐的思维能力也,开始进阶,比如下面这段对话中,她问我为什么没有烧她喜欢,吃的年糕,我随口答“没想起来”,夺命连环问模式随即开启,直到后来根据我的一句“年纪大了记性不好”,推论出妈妈以前之所以,会记得炒年糕给她吃,是因为“那时候很年轻记性好”。

“因为怎样、所以怎样”,这种解决数学问题时常见,的思维方式,已经被她get到。
回头去看这些零碎的记录,发现我家姐姐的小时候,确实有很多出色的地方,尤其是语言发展,超前了不止一点点。但当时当地,作为妈妈的我其实并没有感到有什么特别的,以为全天下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儿,都是一样一样的聪明可爱。

只是这会儿再回头去看,因为此时此刻的家里多了一个刚刚,满两周岁的小弟弟,背景已经完全不同。

弟弟和姐姐长,得有八分神似,尤其是姐姐小时候留短发的,几张照片,我这个当妈妈的看着都会,觉得时光恍惚。

即便长得这么像,两个孩子的发育,和发展速度,却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两岁多的姐姐,语言已经如此丰富,但此刻两周岁已过的弟弟,除了掌握少数一些,两个字的名词,还没有真正学会说话。

在我印象里,姐姐学会说话的时间,其实也蛮晚的,是22月龄的时候,但她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就实现了从单个,字到句子的飞跃。

弟弟呢,弟弟掌握的极少数的,两字词汇,已经翻炒了两三个月,但至今不增,不减还是那几个。

至于思维、数学方面的认知,那好像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姐姐两岁刚过的时候,数数能够数到20,知道大小、多少、长短这些基本概念的意思,而且都是通过生活中的自发,学习掌握的。弟弟呢,最近才突然学会掰着,手指头念念有词“one  two ……”,然后直接跳到“six和ten”。

2
都是亲生的,差距来自哪里?
可能是因为姐姐早慧,我至今很少为她的学习,操过心,也不太有拿别人家,娃和自家娃对比的习惯。

所以一直以来,对于弟弟慢吞吞,的成长模式,其实没有特别在意。直到这次做微信书,翻看过去那些零碎的记录,才头一次非常,明显地意识到,弟弟和姐姐在发育,发展上的差距,还真是有点大。

俩娃都是我亲生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对于这个问题,我自己也是蛮好奇的,于是干脆循着记忆,往深处想了想。

现在想来,在养育姐姐的头五年,我更多的还是关注她的“生存”需求,吃喝拉撒管得特别细致,做面包、饼干、蛋糕,包饺子、蒸馒头,都是那时候学会的本领。那时候的朋友圈,常常是下面这样的画风:



在生存层面,我对姐姐的照顾,应该算是非常妥帖的,但在精神层面,有意识主动去做的,其实并不多。她从小在语言方面的敏感,对学习本能的热情,也更像是一种本能特质,与我的教育好像,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如果说有给到,什么支持的话,那就是对她表现出的这些良好的苗头,我从来没有泼过冷水。她喜欢编故事,我就说哎呀,太好听了;她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我就拿出耐心,配合她一通胡扯;她26个月时,突然爱上看书,我就只顾着使劲从兜里拿钱,给她买绘本,两三年间入了五六百册。



倒是轮到弟弟时,因为在姐姐身上也,得到一些当妈妈的“经验教训”,我的很多做法,其实已经更为"科学"。比如在生活层面,弟弟接收到的,更多的是妈妈的“放手”,不太会爬的月份就已经被经常性地,丢在地上自己玩儿,23月龄后,只要不赶时间,吃饭这件事基本都是由他,自己完成。

倒是在“学习”上,还真有过许多大费周章的安排。各种适合低幼宝宝的布书、机关书、触摸书,姐姐以前基本没看过(开始亲子阅读已经比较晚,用不上这些),但却没少给他买。然而人家完全没兴趣,有时候我打开想试着给,他读一读,陪他玩一玩,他总是一个健步冲,上来夺走,毫不犹豫一把丢进垃圾桶。

见他对书的接受度很低,偶尔想着要不听,点音频故事吧,但他对会发出声音的东西,一概很害怕,我播故事,他就绕着走。

至于在姐姐身上一直不算特别,重视的英语启蒙,到他这里简直是有点,处心积虑了,各种原版英文动画,接触过不少。当然,看英文动画倒是蛮喜欢,至于有什么“产出”?多少也算有吧,现在经常会念几遍“one two  six  ten”。

真要比较,给到弟弟的学习环境,其实比姐姐要好很多。但如果用弟弟在认知、语言和学习水平去衡量,这种环境优势却,又可以说完全不存在。

分析到这里,姐弟同龄段时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其实原因也基本已经明了——没别的啊,就是两个娃儿,天生不大一样,各有各的成长速度,各有各的敏感区域。

大概因为两个都是自己,亲生的,对我来说,正视这种差距好像也没有,特别难。但回头想想,如果是拿我家弟弟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如此细致的对比,恐怕多多少少还会焦虑的。

心大如我,也是这一刻才真的体会到,为什么有些家长会对“孩子成绩上不去”那么耿耿于怀,说到底,就是因为有对比啊!

3
娃爸说,有种成长,叫“大器晚成”
比姐姐慢了不止一拍,的弟弟,其实也有许多姐姐缺少,的品质,比如性格上的乐观、皮实。

这娃大概从,8个月左右开始,就表现出了特别,乐观的一面,最明显一点就是特别,的爱笑,看到喜欢的人咯咯笑,遇到开心的事咯咯笑,看到搞怪的姐姐,更是哈哈大笑。

平时家里边,数他制造的幽默最多,小小年纪就懂得在你不开心,的那个当下,抛来一个大大的,媚眼逗你笑,会照着爸爸睡觉的样子,撅着小嘴模拟打鼾,活脱脱一个开心果儿。

22月龄的时候被,送到托班,年龄最小,连基本需求都表达不出来,但从来没有因为分离焦虑而,大哭大闹,每天上学放学,都是开开心心,这种适应变化的能力,常常让我刮目相看。毕竟,当年姐姐送去托班时比,他还要略大一点,但整整哭满了一个月。

按爸爸的话说,弟弟这种乐观皮实的个性,就特别适合“大器晚成”
因为世界上那些大器晚成的人,就是在年少、年轻时没有被差距和挫折打败,的那一批人。

尽管孩子爸爸一直情商不,咋高,但在他过去,四十多年的人生中,一直靠眼光精准、毒辣取胜。哈哈,所以这一回,我信他。
↓↓↓ 点击"阅读原文"  关注我的微博


    关注 妈咪OK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