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遇到社交场合就躲,现在的年轻人怎么了

 

就差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了...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真假社恐分不清
作者:棉大葵
  校稿:猫斯图 / 编辑:棉花
春节要到了,害怕过年的人带着,被询问情感状态、工作收入等敏感问题,的脆弱,手里抢着回家的票,心里和嘴里已经,开始将自己划入“社恐患者”的牢笼……

“您继续说,我听着呢”

(图片@图虫·创意)▼



一大群亲戚欢欢乐乐地叫你聚会?

——场面很喜庆,可我社恐,不太想去。

参加五年不见的同学聚会,联络感情?

——听起来不错,可我社恐,那么久没见了有啥联络的?

被邀请参加兴趣,爱好者的线下见面会?

——是同道中人,可我真社恐,网上吹吹得了,现实中见面谁还尬吹?

一句“我社恐”,会让很多懂的,人投来同情的眼光,还你自由;然而,多数整天叫着自己“社恐”的人,其实并不社恐,而且他们很可能自己,也不知道。


其实你可能不社恐
说起来,真正的“社恐”是一种病。

社交恐惧又称社交焦虑,实为一种心理疾病。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社交恐惧实为一种过分,的境遇性害怕,即个体在公开表演场合,以及社交场合下担心被人审视,害怕自己会出丑而,行为窘迫。由于对患者影响较大,社交恐惧也成为继抑郁症和酗酒之后排名,第三的心理疾病。

面对众人的目光和期待

是否能有一个平常心

(图片来自:deposit / 图虫创意)▼
真正的社恐患者,会出现公共场合脸烧、不敢讲话、进食等现象,稍微严重的,则会出现心慌、出汗、呕吐、眩晕等症状,而这种疾病的形成与则,很多因素有关。

一是遗传因素:社交恐惧遗传背后的基因原因从上世纪后期,以来就被逐渐证实;二是性格因素:80%以上的社交恐惧患者,有过度内向和敏感、常常否定自我、严重完美主义等性格倾向。三则与未成年时期的成长,经历有关:举例来说,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更容易换上严重社交恐惧,同时感觉自身的缺陷感强;四则是家庭环境的,潜移默化影响,这与家庭成员亲密度、情感表达及自尊程度程度,高低有关。

然后就把自己关起来了

(图片@图虫·创意)▼
上世纪70年代,英国对223名普通,大学生的调查发现,约有10%的学生存在社交情境下的心理,和行为困难;在美国,根据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的数据,美国成人中有,1500万人(约7%)有社恐;而在我国,由于对该病症,的重视程度不够,尚未有权威说法,不过有医生估计患病率,在8%左右。

印象里欧美小孩比中国小孩要活泼得多

其他他们也有感到孤独的一面

(图片@图虫·创意)▼
很多镜头前光鲜的演员也自曝曾患有社交恐惧症。

如高圆圆就表示,自己遗传母亲,年轻时害怕跟人打交道。据她坦言,有几年自己大概每年只,工作两三个月,从来不旅行也,很少参加聚会,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陪伴患病,治疗的妈妈。而自己的“社恐”也是因妈妈住院后,需要频繁跟医护人员打交道,才慢慢好转。

严重的社交恐惧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大。对于社交情景的惧怕与焦虑使得个体会对,相关情境产生回避行为,对于青少年来说会影响学业,及人际交往;对于大学生和成年人来说,在工作场所不善言辞、逃避聚会,也最终会导致,人际关系受损,进而降低自信,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一个深受社恐影响的小伙伴▼
不过真正的社恐患者也并非没得治,在有意识地寻求帮助、合理治疗的情况下,半年左右即可,得到有效改善。

即便如此,如今很多朋友一口,一个自己有社恐,实际上可能仅仅是在公众场合讲话,时特别害羞——这多讲几次就能改善;或者不知道如何主动与陌生人,开始谈话——其实脸皮厚一点就好了。这些远远达不到疾病,的程度。

想和他们仨一起玩,又有点害羞

(图片@图虫·创意)▼
当然,也有不少年轻人仅仅是觉得社交的意义并不大,逃离社交情境后久而久之变得,不善社交起来,以宣称自己社恐来,逃避一些社交带来的“麻烦事”,是个堂堂正正的“假社恐”。


跳不出的社交困境
在焦虑的年轻人看来,社交的意义并不大。

拼命工作或学习之外,属于自己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此时,打个电话“跟朋友闲聊”、“亲戚聚会”之类的社交大概率是,无用的,完全是“浪费”时间与精力,花时间应付这些,对自己则是,很大的精神消耗。当面临需要社交的场合时,常常以一句“我社恐”来回避。

摒弃无用社交之风盛行▼
相比之下,更吸引人的事情可能,是窝在家里补个觉,看个电影恢复精神,从独处中汲取能量;有余力的人则,早早规划好了未来,把空余的时间和,金钱花在了自我提升上,报班、考证、健身一个不落……

当然,这种投资自我的行为,从提高自身竞争力与社会进步,而言并没有错,毕竟每个人都是在为更好的,生活而奋斗。

不过,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过紧的生活节奏、对自己过于严格的要求,而焦虑、抑郁甚至死亡时,稍微松弛一些、分一些时间给社交,可以有效缓解自身的压力。

又到了比谁,酒杯放的低的时候

(图片来自:luxx / 图虫创意)▼
抛开无用社交不谈,有效社交自有它的积极面。

人是社会性动物,从古时人类为满足果腹需求而打猎,需要分工协作开始,社交就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近代科学的发展让学者能够更,清晰地描述出社交对人的重要意义。

从基础层次说,社交帮人放松心情、消除疲劳,这是社交的休闲娱乐功能;进一步来讲,和不同的人进行健康社交,能够让自己潜移默化中被对方优点影响,和乐观的人在一起,自己也将更乐观。长此以往能让自己的,性格更完善等等。

互相探讨一下防脱发的有效方法▼
不过,社交的质量依然很重要。

马提亚和她的团队在2010年进行,的一项研究,让大学生们带着录音,设备走动,以便其记录音频环境。三天结束后,研究人员分析了参与者日常与人,交往时的谈话时间长短及谈话内容,以及人们的整体幸福水平。结果发现,参与深度实质性讨论的学生有着,更高的幸福感,闲聊的谈话则对幸福感提升,没啥帮助。

小老弟,你说啥子?

(图片@图虫·创意)▼
其实,从数据来看,如今很多年轻人似乎,对社交颇为重视,沉迷于网络社交媒体或许就是个侧面体现:

总部位于伦敦的互联网数据,咨询中心global webindex分析了全球45个国家,的市场,发现世界网民在过去7中年花,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上升了60%:从2012年的每天平均,90分钟,到2019年第一季度的,143分钟。

45个国家中我,国排名22,国人平均每天花两个,多小时在社交网站上……


其实社交可以很有乐趣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热衷社交的国人,还常常感到孤独,感到没有归宿,感到社交困难?

Global webindex这项调查同样可以,给出部分解释:中国人的网络社交中,微信(Wechat)是使用最多的,社交媒体平台。作为一个“超级APP”,中国人用微信付钱,打车,外卖,购物,而并非是在进行有效社交。

这难道不算是,一个金融app嘛?

(图片来自:光影田园 / 图虫创意)▼
从制约国内年轻人社交的因素来看,圈子小是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智联招聘曾进行了,年轻职场人士交友状况调查,从数据来看,有近三成(27.7%)白领认为自己的,社交圈子小。这项原因居各原因之首,这个比例着实令人担忧。

社交圈子小,游泳圈有点大

(图片来自@图虫·创意)▼
不过,即便开辟了新的圈子,可能也无解:由于长期躲避社交,很多年轻人变得并不善于主动发起交谈,这无疑是在社交尚未开启时,就失败一半了;即便别人主动挑起话茬,不知道对方兴趣爱好,也很难将对话接下去。

有时情况顺利,聊着聊着成了朋友,却突然发现自己狂粉,dc而对方是漫威迷,指望共同探讨同一部电影的想法,就落空了……类似的事不胜枚举。确实,在无法了解对方喜好兴趣,的情况下,可能无法精准找到志同道合,聊得来的伙伴。

但只要有了靠谱的途径,进行高质量社交,也并非难事。

华为会员中心社区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要你是华为手机用户,都可以进入社区中。
这里有旅游、阅读、运动、科技等多个兴趣圈子,点进去之后可以看到和你拥有共同兴趣的小伙伴发的圈子动态,让你很容易找到,志趣相投的人。
当然,你也可以成为内容生产者,对你的兴趣点或擅长,的地方畅所欲言。另外,不同的圈子还常有,不同的活动等你参与,比如“影像家”圈子的“主体摄影赛”,一群专业或业余的华为用户分享出,了他们的大作,看看谁的拍照技巧更高!

在这种欢乐有爱,有兴趣的社区里,你的假性社恐没准,就被治好了。

2020年已经到来,新的一年,一个不一样的自己或许,是送给自己的最好礼物。除了跳出“假性社恐”的怪圈,我们或许还有更多,目标有待实现:改掉拖延症,改掉三分钟热度,各种资格证拿到手软,四六八级过过过,……

想知道新年你有多大几率告别,过去的自己,成功“翻盘”吗?长按图片扫描,二维码↓↓↓,测一测吧~
点击阅读原文,马上立flag翻盘!

- 广告 -

参考文献:

于路. 社交恐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9, 665(09):12-13.

蒋红, 李婷, 任轲媚, et al. 社交恐惧成因的探究与,沙盘疗法[J]. 社会心理科学, 2015(06):55-60+67.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49647889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来自图虫·创意
END


点击有惊喜~


    关注 地球知识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