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打流量大戏,今年实红还是他

 

过年,怎么少得了它...



离除夕只剩下4天了。

快到春节,大家能讨论的话题就,开始趋同——

春晚。

都说看春晚的,热情劲一年不如一年了。

但除了春晚,好像也没别的更大的项目。

前几天疑似一份春晚节目单,公布。

大家都以为走错片场——

谢娜、肖战、王菊、李现、胡歌、黄晓明齐齐上阵……

演小品去了?

等等,先别急着骂。

虽不论这份节目单真假,但是流量明星齐上阵。

倒是真的。

曾经我们的年味是,一家人聚在一起看节目,唱歌的唱歌,跳舞的跳舞,小品的小品。

而现在,变成了歌不用听,小品不用笑,看看流量刷个脸就好?

年复一年。

我们还在回忆——

老春晚。



真·暴露年龄系列。

但看春晚,就代表过时和老气吗?

Sir看来。

我们怀念的不是旧,恰恰是新。

何为新。

小鲜肉、网络流行语、全民手机抢红包,这些不叫新。

新精神,新气象。

才是那个年代的标志。

春晚成为中国人的新年俗,历史并不长。

1983年,2月12日的晚上八点。

春节联欢晚会通过中央电视台,直播,为全国的观众开启了,第一届春晚。

好像都是来代班的——

有话剧院的王景愚,当时最火的演员刘晓庆,相声演员姜昆和马季。



当初的春晚,用现在的晚会标准评判,就两个字——

简陋。

舞台,挂了几张背景板,铺上一块绿地毯。

会场挂满了彩带,桌子只是铺张彩色桌布,摆上充气小娃娃,就是个春节会场了。

会场的抽奖,奖品还是自动铅笔和小,练习本,几本书。

也就够了。





但,就算是过37年。

Sir还是觉得,它作为第一届的春晚,比现在的春节都要前卫。

1983年春晚的预告,由当时当红主持赵忠祥录,的一段广告。

通知节目演出时间,以及,告知观众,在节目里安排了,直播电话的环节。

观众可以打电话直接,去春晚节目组后台。

点播自己喜欢的演员、歌手,表演节目。








这,才是深入民心,开发创新吧。

由于节目随机安排,观众点什么,演员就演什么。

当时刚演完电影《骆驼祥子》的斯琴高娃,现场还即兴来了一段“虎妞”。



由于第一年的春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第二年的春晚,节目的安排就更加规范了。

从小品,到歌舞、相声,形式应有尽有,在那时候,更是开创了邀请港台,歌手来到春晚演出的创举。

导演黄一鹤(黄一鹤),第一次邀请香港歌手张明敏来到现场。

一首《我的中国心》,成功火遍了全国大街小巷。



1987年的春晚,一位浓眉大眼的歌星让,全国的女人都沸腾了。

费翔。

一开嗓子,即刻成为多少妈妈的偶像。



一首《故乡的云》《冬天里的一把火》,让人第一次知道,原来歌还能这么唱。

但,这一趟来大陆参加春晚,费翔却付出了代价,在台海关系还,很紧张的年代,他被台湾娱乐圈封杀,了足足14年。

这就是当年为什么春晚能牵动全,国人的心。

因为它只需要一首歌。

就能打开新局面,引领新风尚。

如果说春晚是一桌席。

那么大家都等着的那道菜,显然就是小品。

因为在这个团聚喜庆,的晚上。

没有什么比笑声,更能切合主题的了。

春晚史上第一个小品。

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吃面条》。

就看陈佩斯捞面条的动作,捞完之后,还得把搭在碗边的,面条给拨进去。

再看他为了贪小便宜,为了多吃几口面条,故意装傻听不懂导演,的要求,最后撑坏自己。

这种小市民的样子,深入人心。

也让这个小品,成为那一年的,最深刻的记忆。



一战封神。

但这位“小品之神”,离开春晚舞台也,已经20多年了。

让我们怀念的赵丽蓉老师,第一次登上春晚,是1988年的《急诊》,惟妙惟肖地饰演了一个过分溺爱,孙子的老太太。

和蔼可亲,头发还挽起个小揪,一嘴的唐山味。

在跟侯耀文搭档的《英雄母亲的一天》,又把一农家妇女老太太,彻底演活了。

司马缸砸缸
司马光砸光
司马缸砸光


从此,她就成了春晚,小品节目里的“老太太专业户”。

1992年,赵丽蓉第一次跟巩汉林以母子身份,搭档出演小品《妈妈的今天》,大获喜彩。

之后的七年,每年的春节舞台上,都有他们俩人的身影。

作为一位唱了半辈子评戏,的老艺术家,从评剧转到小品,也被同行说过不务正业。

但在赵丽蓉的身上,表演就是表演,每一段的表演,都要有追求。

认真,还不行。

还得追求,真。

赵老太太识字不多,但在96年的《打工奇遇》里,小品安排要她现场为,太后大酒店题词,写下“货真价实”四个大字。



别看只是四个字。

她却每天足足练,了10小时。说是拿筷子的时候,手都在抖。

在她的草稿纸上,备注了该注意的笔画,力度。



可惜。

岁月并没有饶过这个可爱,的老太太。

67岁高龄的她,虽然还活跃在春晚舞台上,但体力大不如从前。

在95年小品《如此包装》,最后一个舞蹈动作要求跪在,地上。

由于赵丽蓉老师,本身膝盖不好,而这一跪更是重心不稳,踉跄地一晃。

观众还以为是演出效果。

但,这却是实实在在的疼。



直到1999年的《老将出马》,赵丽蓉的腿伤复发,在台上,已经有站不住的情况了。

观众们还以为是,喜剧包袱的时候。

其实,是她的身体,越发的虚弱了。

这部小品,她几乎大部分都是坐在,凳子上完成。



没想到。

这就是她最后一次在,春晚舞台上的表演了。

她那些脍炙人口的台词,不论是,“来是come,去是go,点头yes,摇头no,见面问好说hello,hello hello hahallo”,还是骂“我练你奶奶个嘴”。

我们只有在回看集锦的时候,才能听到了。

小品这道“年夜菜”,从此也换了厨师——

一身中山装,一顶瘪了的鸭舌帽,外加一张鞋拔子脸。

赵本山。

一个在春晚火了将近,21年的存在。

前不久,在网络上有一首叫《念诗之王》的歌火了。

歌词很简单,就是赵本山小品,台词大串联。

最鬼畜的,就是这个——
改革春风吹满地
中国人民真争气
齐心合力跨世纪
一场大水没咋地



在B站已经如此鬼畜。

但,谁能想到这是,20年前的小品。

《昨天今天明天》,演员有崔永元、宋丹丹,和赵本山。

为啥能火到现在。

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rap单押。

赵本山的小品里的台词,几乎都是如此。

宋丹丹: 我站着说吧。改革春风吹进门,中国人民抖精神;海湾那旮哒挺闹心,美英合伙欺负人。谢谢!

赵本山: 欺负人你谢它干啥玩意。

或是像是,《卖拐》里的台词,也是一样——
两脚离地了
病毒就关闭了
所以啥也上不去了
聪明的智商又占领高地了




想不记得都难。

高秀敏、范伟合作的三部曲《卖拐》《卖车》《心病》分别成为2001年,到2003年里,让人印象最深的小品。

可惜,这个高秀敏、赵本山这个组合,结束在了2005年。

那一年的8月,高秀敏由于心脏病去世。

再无“卖拐组合”。

而对于赵本山,2011年的《同桌的你》成了他最后一次,的春晚小品节目。

还留下来的,只有他的徒弟,小沈阳、宋小宝.......
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嚎~


小品,在慢慢换血。

故事也越来越现代。

我们开始有了,“八十,八十,八十”的《如此装修》。



我们还有了开心麻花的“郝建”,沈腾。

他的一脸贱样,早已在春晚表露无遗,反观之现在开心,麻花的电影。

沈腾的表情,时不时,还能看出当年的“好贱”。


小品的演员,一代比一代年轻,故事也越来越“网感”。

我们并不排斥。

关键是,它得保留着热闹的笑声,保留着那个欢聚一堂的,年味。

年味变淡了。

大家年年都这样说。

可年味是怎么来的呢?

是传承下来的。

也是创造出来的。

就像1983年才诞生的,春晚,不就是我们们为了,顺应时代,发明出来丰富年俗文化的,新节目(新节目)吗?

其实时代在改变。

但我们盼望着团聚、欢笑的愿望没有变。

关键只在于,你想用什么样的仪式感,去传递年味。

看春晚,贴春联,包饺子,放鞭炮,团圆饭……

更少不了的是一个字——

“福”。

无处不在的福字,是中国人一年到头,最热爱的一个字。

青岛啤酒找到众多与“福”相关的意象:财神、祥云、仙鹤、麒麟、福灯......

以这些带着美好寓意,的传统意象,在新的一年里送“福”全 中国。



云是祥云,鹤是仙鹤。

大吉大利,健康长寿。



我们最爱转发的锦鲤,象征心想事成的运气。



红红火火的红包,是财神送福。



活泼万分金狮夺彩,更是把福气闹出满堂彩。



点亮福灯,祈愿新春,承载新年祝福的,福灯照亮千家万户。



喜上青云、吉时开挂、头彩连连、财神开路、锦鲤附体……

青岛啤酒将所有,美好的祝福,都汇聚在了这瓶#鸿运当头#里,将满满祝福传递给全中国。

青岛啤酒#鸿运当头#生肖铝瓶2014年,开始上市,自此每年一款,从未缺席。

外包装以“福”为视觉核心,红色与金色的色彩碰撞,寓意“鸿运当头”的好兆头。

今年,#鸿运当头#生肖铝瓶鼠年版如约而至。



延续以往喜庆又,时尚的包装,加上了2020年的守护,生肖——金鼠形象。

圆润可爱,机灵讨喜,怀抱“福禄寿喜”。

为新的一年带来,满满好运与财运。

春节,中国人讲究的,就是阖家欢聚,热热闹闹,福气满满。

有了青岛啤酒#鸿运当头#这一好彩头,才能畅享欢聚时刻。

点击阅读原文,赶紧囤上#鸿运当头#接福、接财气吧!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小田不让切


    关注 Sir电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