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前的春晚真大胆:让国宝熊猫演杂技,观众点播让李谷一唱禁曲

 

。。。...





不知不觉,春晚已经陪我们走过,了37年,这37年里,祖国大地日新月异,春晚是时代的缩影,回顾1983年首届猪年,春晚,就能深切感受到时代的,变迁。



1983年春晚的会场,有一种接地气、复古的时代感。

晚会就在一个600平米,的播放室里举办,现场布置非常简单,后面是简单的背景板加,闪光的灯,舞台很小,跟观众席没有边界▼



当年的录制设备也没那么先进,摄影机的连接线凌乱地散,在地上,没有无线麦克风,只有几个有线麦零散分布着▼



当时跟观众的互动方式也很原始,有4个电话供,热心观众点播节目,当时的电话号码还是4位数▼



观众还可以写信给央视参与猜谜游戏,5个谜题全部猜中的话,就可以获得“大奖”,奖品有签字笔、圆珠笔、铅笔、纪念册……



虽然当年的场地小,但却能给人一种热闹、接地气的感觉,表演嘉宾坐得离舞台很近,几位主持人会走到嘉宾席逐个介绍▼



表演嘉宾表演也不一定非要到舞台,直接站在桌子旁就可以表演▼



有些嘉宾的表演互动性非常强,让会场非常热闹欢快,比如斯琴高娃跟严,顺开演小品,她演《骆驼祥子》的虎妞,在各个桌子蹭吃蹭喝、聊天唠嗑、跟别的嘉宾嬉笑打闹,看起来非常随意▼



那时候中国还没那么多明星,所以春晚跟现在比,起来就显得很缺人,主持人和表演嘉宾几乎都,称得上是艺术家。

主持人有喜剧演员王景愚,相声演员马季、姜昆,还有当红影视演员刘晓庆▼



虽然他们不是专业主持人,但主持效果不差,刘晓庆负责报幕,还是绰绰有余的,而王景愚、姜昆和马季负责逗乐,所以现场氛围非常欢快。

节目安排上,1983年春晚充满着时代,的烙印。

片头是一个现在看起来,非常简单粗糙的flash动画,完全没特效可言▼



有个节目是让熊猫表演杂技,让国宝表演推车、骑木马、翻滚、转球、拿刀叉吃饼干、用奶瓶喝奶、滑滑梯……



如今大家保护动物,的意识那么强,哪还敢让国宝表演杂技?

有些节目今天看起来,也有点荒唐,比如:

播放了5分钟的《火烧圆明园》花絮和电影《垂帘听政》片段,两部电影的女主都是刘晓庆▼



播放侯宝林和郭全宝的相声《戏剧杂谈》的录像,长达13分钟▼



在春晚末尾,还播了几分钟即将上映,的功夫片《武林志》片段,相当于今天的预告片,这应该是首届春晚唯一的植入▼



首届春晚不像今天那样群星荟萃,表演嘉宾数量很有限,导演为了凑够四个多小时,就安排了很多京剧、相声节目,很多嘉宾一个人就要表演,几个节目。

其中相声节目有7个,全国的相声大师,几乎都来了:姜昆、马季、赵炎、李文华、侯耀文、石富宽、侯宝林……最长的相声有30分钟▼



京剧节目有5个,表演嘉宾都是业界名角,节目有《坐寨盗马》《空城计》《霸王别姬》等▼



当然,如今的春晚为了增加,趣味性,迎合全国观众、年轻观众,已经不安排京剧了,相声也大大缩减。

姜昆和马季虽然主持很忙,但也说了几场相声,主持王景愚也表演了经典,的哑剧《吃鸡》,精彩程度完全不输给卓别林的默片▼



刘晓庆除了当主持,还演唱了《绒花》《盼红军》两首歌▼



最厉害的还是当红歌手李谷一,很多观众都点播让她唱歌,整场晚会下来,她唱了9首歌,仿佛成了个人演唱会。当年她的《乡恋》被批是靡靡之音,被禁了几年,但还是有很多观众点播,主持人几次请示领导才得到演唱许可▼



从技术、资金上来说,1983年跟现在的春晚,是没法比的,当时姜昆和马季边说相声边,等待0点到来,还要边不停,抬手看表确定时间,最终也没卡准到0点,说着说着就被钟声打断了▼



当时报时的方式也非常原始,就是人工撞钟▼



当时表演都是没有伴舞的,不像现在,有几十个伴舞给明星们当陪衬▼



那时没有先进的录制设备,但嘉宾都有过硬的实力,虽然他们离麦克风1米远,但观众能听得清清楚楚▼



而如今,虽然每位嘉宾都拿着话筒,但观众都能看出他们在假唱▼



跟37年前的春晚相比,如今的技术、舞台、嘉宾数量、服化道都大大升级了,但节目精彩程度,并没有提升多少。而真正好的表演,就算过了几十年再看,观众也会被老艺术家们的,技艺所折服的。


    关注 八卦先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