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热文 还在为“熊孩子”不肯练琴而烦恼?培养出世界冠军的上音教授说,合唱,是最好的音乐启蒙

 

2018年岁末,一场场青春快闪活动在,高校传递,随即蔓延到街头巷尾,一曲《我和我的祖国》点燃了亿万人的爱国心...





年度热文回顾

春节快乐!放假“宅”家这几天,第一教育精选了几篇2019年度,受欢迎的文章,进行“经典”重放。

今天为您推荐:《还在为“熊孩子”不肯练琴而烦恼?培养出世界冠军的上音,教授说,合唱,是最好的音乐启蒙》。

希望大家喜欢~

自2018年岁末起,一场场青春快闪活动在,高校传递,随即蔓延到街头巷尾,一曲《我和我的祖国》点燃了亿万人的爱国心,也让合唱这种艺术形式的感染力又一次,进入人们的视线。



视频:“我和我的祖国”音乐快闪(南京路)

现在不少家长都会,让孩子学乐器,“老母亲”和“熊孩子”之间为练琴而展开,的拉锯战已经成为“千年难题”。与之相比,合唱还是比较冷门的选项。

不少人觉得合唱不,就是一起唱歌吗?不会唱的还可以,在里面浑水摸鱼。而在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副教授王海灵(王海灵)的眼里,合唱检验的绝对是一个人,在音乐方面的综合素养;与此同时,和声的魅力亦是独唱,或者其他任何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

由王海灵(王海灵)担任常任指挥的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女声合唱团成立于2002年,是三届世界合唱,比赛的金奖得主,其中,2012年在美国辛辛那提举行,的世界合唱比赛中,更是获得第一名,冠军的头衔。

世界冠军团队是,如何培养的?合唱对孩子的音乐启蒙,有哪些意义?带着这些问题,小编对王海灵进行了专访。
图: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副教授;音乐教育系女声合唱团、混声合唱团常任指挥王海灵


世界合唱比赛升起中国国旗

在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到来之际,2019年4月21日在贺绿汀,音乐厅,来自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的女声合唱团、混声室内合唱团以“聆听春天”为主题,唱响了中外合唱作品里的“春之曲”。

当晚的音乐会,既有海顿《春天来临》、拉赫玛尼诺夫《春潮》这样的经典重温,也有当代作曲家松下耕的《欢声歌唱》、埃里克·埃森瓦尔兹的《春天,甜蜜的春天》等新曲。

上海音乐学院老教授林华、年轻作曲教师田汨,还受音乐会委约,特别谱写三首新曲:《等待着成为一朵红莲》、《南方》、《花非花》。

这是一支年轻的合唱团,创建于2002年1月,成员全部由音乐教育系,的学生组成,年龄跨度从大学一年级,到研究生三年级都有。

合唱团从成立以来一路,开挂。

在2006年7月的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中,合唱团斩获了女声组金牌、现代音乐组银牌、教会音乐组银牌,成为当年获得奖牌,最多的中国合唱团;

2010年7月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合唱团获得女声组金牌、现代音乐组金牌;

2012年7月在美国辛辛那提举行的第七届,世界合唱比赛上,合唱团又获得女声组,金牌冠军,以及民谣和教会音乐组,的金奖。



“90分以上的是金奖,金奖里面的第一名才是,冠军。我们夺冠后,在美国当场升起,了中国国旗,大家都特别自豪。”王海灵告诉小编。




图: 音乐会演出现场


关于合唱,你了解多少?

合唱团成员不是声乐系,科班出身,却屡次在国际上获得大奖,在王海灵看来,这归功于音乐教育系,学生的综合能力比较强,从入学考试开始,声乐、钢琴、视唱练耳、乐理、综合素质,都是必考的项目。

“不是所有好嗓子在一起唱,都能唱出好听的声音。”王海灵解释,独唱讲个性,合唱讲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说,合唱更高出一筹,是对音乐素养的综合考查。

首先要练成“硬核”功夫,识谱、背谱、音准、吐字一个不能少,尤其是如何一边听着别人,的声线,一边保持自己的音质?

其次是情感投入,自顾自地唱得再好,也顶不上倾听、协调、合作、理解来得要紧。

此外,合唱还是体力活,肺活量不够的,请先锻炼好身体再来。



因此,经历过合唱训练的人,在听音、识谱、理解和表达等方面都会,比常人有明显的高出。
图:王海灵(王海灵)带领合唱团学生,进行日常排练


学音乐,从合唱开始

教育部最新发布的艺术学习质量监测报告显示,3.3万名中小学生唱音乐,教材上的歌,音准达到中等以上水平的,小学生只有40%,音准达到中等以上水平,的中学生只占35%。

“问题可能出在孩子,开口唱的机会太少。”王海灵(王海灵)参与,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材的编订,她发现,以往的音乐教材中存在,重欣赏、轻实践的不足,而音乐恰恰是一门需要在实践中体验的学科。

对此,王海灵认为,合唱是培养孩子音乐素养的,很好的途径。

合唱训练多声部听觉,的能力,这是对音乐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感知能力。

“一起唱的时候,其他声部要突出,自己的声音就要放小;既要踩准自己的声部,又不能盖过别人的声音。”

音调是不是准,反应是不是快,理解是不是到位,这些音乐上的基本技能,就是在合唱训练中,在退让、妥协、控制声音、寻求共性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获得的。

“每个作品都有自己的,艺术魅力,比如我们这次音乐会的主题,是春天,如何唱出春风拂面的感觉?有的作品要求用夸张,的方式描绘开心的感觉,如何把作者意图,通过演唱表现出来?”

在王海灵看来,唱歌是人的本能,也是最天然的音乐,启蒙形式,当大家一起唱,个人的声音浸润在集体和声,的共鸣中,会自然地生发出对,音乐的理解。

“即便声音条件不好的孩子,只要掌握科学的方法,也能够找到自己,最佳的音色。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对音乐的,理解会变得不一样,会真正地爱上音乐。”


除了音乐技能,合唱带给孩子的还有……

有琴童的家庭,大多不可避免地陷入与,孩子之间的“斗争”,这也难怪孩子,小小年纪就要长时间地坐,在钢琴前,接受枯燥的训练,多多少少有违他们的天性。

不过在合唱中,孩子更多感受到的是快乐。因为合唱是在集体中完成,在集体中学习会很快乐,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接受过合唱训练的孩子,协作意识会加强,而且不是由外界强加的,而是发自内心的自觉意识。”王海灵表示,在合唱团的大家庭中,每个成员都要学习去听、去让、去靠,纪律性、团体意识、自我要求和约束力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同时提高的还有沟通能力,不同声部成员之间,如何建立社交,怎么在集体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些都是在唱歌和音乐技术,以外的能力。


如何为孩子找到合唱组织?

合唱的好处那么多,那么多大的孩子,可以开始合唱呢?

王海灵建议,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就可以,开始参加合唱团,而再小的话,因为听力、声音等各方面能力还没有,发育好,不太适合。

男孩到了变声期会对唱歌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因为之前掌握的气息、发声等方面的要求不会变,因此变声以后,适合的声部位置可能不同,但不会因此而中断训练。

在上海,市一级和区一级层面,每一两年都会有合唱比赛,少年宫和个别学校的合唱团是,其中的领头羊,但大部分学校教育里面,合唱的训练还比较欠缺。

“这里面有一部分原因是合唱教育的师资,力量还有待提高,这也是上音音乐教育,系毕业生未来要发挥作用的地方。”

王海灵介绍,目前上海地区适合孩子参加的,社会合唱团中,比较主要的有快乐小马、小荧星、维童之友、心音、小蜗牛、春天少年、好小囡等。其中,有的机构以,演出为主要目的,有门槛要求;有的招收零基础的孩子,主要侧重训练。

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为他们挑选合适的合唱团,在里面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感受音乐的美好!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注 第一教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