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岁的“贾宝玉”与他一辈子的文艺复兴

 

一辈子,至少读一次《红楼梦》。...



点击图片▲立即收听
听白先勇细读红楼
重新发现古典文学之美




我有一个大愿,希望在21世纪,我们中华民族能像,欧洲那样迎来文艺复兴……这是一个艰巨的工程,但是不能不做,非做不可。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1944年3月,一位患有肺病的,祖母疼爱孙子,把自己的鸡汤分出半碗,给他。

世事弄人,这位不幸的男孩长期咳嗽,检查结果显示他得了,肺结核。

无忧无虑的童年结束了,如同今天大家谈肺炎色变,他也因罹患肺病而被隔离,了整整四年。这四年来,打开收音机听《红楼梦》、拿着望远镜远眺窗外成,了他唯二的活动。

他是白先勇。就此,与《红楼梦》结下一生之缘。
01


抛开幼时的遭遇不提,白先勇符合我们对“贾宝玉”的所有想象。

一是身世“繁花着锦,烈火烹油”。

他出生于民国乱世,父亲白崇禧曾是,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新桂系”首领,曾指挥北伐战争中最激烈、最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次战役——龙潭战役。随后在国共战争中却,一连兵败,白崇禧无奈飞往台湾。

二是“天性烂漫,性情乖张”。

《红楼梦》称贾宝玉“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白先勇也颇有几分相似,在他的传记电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中,他称自己有着“不可救药的浪漫”——虽是名将之后,却对军事、政治不感兴趣,一生痴迷于文学和戏剧。

他青年时期从事文学创作,每一部作品都已成为经典。其中,《台北人》在《亚洲周刊》评选出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中,排名第七位,这一成绩是在世,作家中的最高位。
幼年时孤独,青少年历经抗战、内战,经过家国、社会的大流离和,大家族的起伏离散,这样独特的命运,让白先勇对《红楼梦》中人世的荣枯无常深,有感触,特别是对贾宝玉的心理有深刻的共情。
02


颠沛流离的前半生,也给白先勇的生命,烙下了文化的“乡愁”。

写《中国现代小说史》的夏志清曾赞他:“白先勇是当代短篇小说,家中少见的奇才。在艺术成就上可和白先勇,后期小说相比或超越他的成就的,从鲁迅到张爱玲,也不过五六人。”

出人意料的是,这位被寄予厚望的奇才,把后半辈子投入到了《红楼梦》《牡丹亭》等古典名著的研究中。

他发下“宏愿”:我有一个大愿,希望在21世纪,我们中华民族能像,欧洲那样迎来文艺复兴……这是一个艰巨的工程,但是不能不做,非做不可。

他办文学刊物,推广昆曲,宣传《红楼梦》,冥冥之中,这些仿佛都是他“文艺复兴”理想的具体呈现。

其中,当数《红楼梦》对他影响最深。他写下:红楼梦》是我的文学圣经,我写作的百科全书。
03


《红楼梦》身上背负了诸多公案,大家最关心的,当数《红楼梦》的后四十回究,竟是曹雪芹的原稿,还是高鹗的续作?

在红学界,这个争论仍在持续:《红楼梦》最出名的两个版本“程乙本”(由程伟元、高鹗整理出版,约一百二十回)与“庚辰本”(有脂砚斋等人的评语的“脂评本”,约八十回),到底哪一版更,接近曹雪芹原作?

目前,通行版《红楼梦》多用庚辰本为底本,几乎垄断了整个市场。

但在白先勇看来,《红楼梦》两个最重要的版本应该,双峰并立,让读者对《红楼梦》这部旷世经典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于是,就有了音频课《白先勇细说红楼梦》。
04


文学大家是如何解读《红楼梦》的?且看他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各种文化典故:

他说曹雪芹写《红楼梦》,是替中国文化写下他的“天鹅之歌”。
传说天鹅在临死之前会发出,它这一生当中最凄美的叫声,将它最美好的一面毫不保留地,完全表现出来。多位西方艺术家以此意象,展开创作,如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集《天鹅之歌》。

“像曹雪芹那么敏感的人,他说‘忽喇喇如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我想,他潜意识可能感觉到我们整个的文明处于,要倾颓的状态。虽然是在写小说《红楼梦》、写贾府的兴衰,但在无意间,他也替中国的文化写下了‘天鹅之歌’。

他拿京戏《苏三起解》中玉堂春的出场和《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出场做对比,解析曹雪芹为表现人物,个性,对不同人物出场,的不同安排。

“京戏里面所谓‘叫场’,人还没出来,后台‘哇’一声尖叫。很有名的《苏三起解》中,玉堂春要出来的时候,藏在后面叫这么一声“苦啊”!人还没到,声音先飙出来,这就是王熙凤。”
白先勇曾感慨:自己看了一辈子、讲了一辈子《红楼梦》,从来没有想过要把心得,做出个音频节目来,源源不断地讲给更多人听。

但他认为,这是自己替《红楼梦》做的注脚,希望能帮助现在,的年轻人读书,让《红楼梦》更容易看一点。
白先勇凝聚一生功力
带你发现《红楼梦》之美
点击按钮▼加入阅读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是80岁的白先勇和,300年前的曹雪芹,逆着时光的河流,进行的一场文学与写作、世界与人生的对话。
点击下图立即收听


    关注 吴晓波频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