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为什么还没有特效药?

 

无论是研制新药,还是挖掘旧药,都超难...

1月25日,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科技大学,宣布,一支联合应急攻关团队“利用前期抗sars药物研究,积累的经验,开展抗2019-nCov药物研究”,并已找到一批“可能对新型肺炎有治疗作用”的分子。

研发一种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特效药很难么?多久才能研制出来?想要回答这些问题,可能要从一种抗冠状病毒新药的,研发策略开始了解。
在普通人眼中,既然已经发现了引发疾病,的冠状病毒,那就在实验室里,设计一种化学物质,让它能干掉这些,病毒就行了吧。

实际上,问题要比想象中复杂得多。

如果只需要能杀死,冠状病毒,那在实验室中要实现简直,太简单了,浓度为75%的酒精就行。除此之外,浓硫酸、火碱……各种极端性质的化学,物质都可以干掉冠状病毒。

但它们都没办法被制成药品,给人类使用。因为药品有两个基本,的特性需要保证,能够抑制或杀灭病原体,的同时,还需要保证人体自身安全。显然这些极端化学物质都,不合适。

找到合适的化合物,目前仅有三条路可走。
先试试已经在用的旧药


第一种策略是测试已有的广谱抗病毒药物,看看其中是不是有药物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抑制或杀灭作用。

过去曾被用于治疗冠状病毒肺炎的,药物包括干扰素、利巴韦林、以及一些亲环蛋白抑制剂。

这些药物因为早已获批,上市,也曾经被应用于,治疗不同的病毒感染,因此,这些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特征、使用的剂量和不良反应,都很明确。

唯一不明确的就是“疗效”,这些抗病毒药物都是“广谱”的,并非针对冠状病毒,发挥作用,尤其是引发此次武汉,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算是一种新病毒,广谱抗病毒药物能否有效果,还是个未知数,需要逐一详细试验,过才能知道。
再试试所有已经发现的分子


第二种策略是利用人类已知的庞大分子数据库,筛选可能对冠状病毒有治疗,效果的分子。就像给所有已知,分子物质过筛,这种策略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大量筛选化合物,也能够测试许多原本不会被考虑到,的药物分子。

比如,抗艾滋病毒hiv感染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此前就通过这样的,筛选机制被发现。药物学家在筛选时意外发现原本认为只,对hiv有用的药物,居然对新型冠状病毒可能,也有用,于是大胆尝试了一下,发现在实验室里确实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在细胞间内传播,真是意外之喜。目前,这种药物已经被北京市卫健委推荐用于在适当情况,下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

不过,这条策略的,效率并没有想象中高,许多分子虽然会被筛选出来,甚至在体外实验中展现出,了良好的抗冠状病毒活性,但大多数都无法制成,可以用于人体的药物。原因一方面是这些分子往往有很,强的副作用,另一方面则是这些分子能够抑制或杀灭,冠状病毒所需的总量,往往会超过人体能够承受,的上限。
研制针对性特效药需要时间


第三种策略可能更符合大家的想象,那就是分析测定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序列,针对其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发新,的化合物。

这种方法最直击根本,所开发的药物也肯定在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效果方面更胜一筹。

但是,它的最大劣势就是耗费,周期极长,且成本极高。10年10亿美元的新药,研发数字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一种化合物需要从基因靶点,的筛选开始,到化合物设计,再通过化学手段制备出来,还需要在实验室及人体中反复研究,代谢规律和作用,更需要依次开展动物和人体,的临床试验,观察是否安全有效。这一套流程走下来,能成功到达终点的,药物可能只有1%甚至更少,而且需要耗费10多年的时间,投入大量资源。

对于此次武汉新冠状(新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这种急性爆发传染病来说,显然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不提前研制针对,冠状病毒的特效药?这样一旦疫情出现,直接就可以用了啊。

这对药物学家来说,要求实在太高了。人类目前已知病毒有4958种,这还没包括此次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而这将近5000种病毒,只是病毒种类中的“沧海一粟”。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之前,药物学家们只知道2种会给人类带来,严重健康问题的冠状病毒,也就是SARS和MERS,任何一种新出现(新出现)的对人类有,严重致病性的新型病毒,对药物学家们来说也都是陌生的新物种,(新物种)。期待能够预先判断致病的病毒并,提前研制药物,显然是不现实的。
综合来说,短期内,通过筛选已经在,临床应用的老药,找到对新型冠状病毒有用的,一些药物,还是有可能的,不过能有多大效果,不太好说;而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单独开发特效药,时间上确实是来不及的。

针对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效,药物开发,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大量药物,理论研究专家、药物化学和药物代谢专家、临床研发专家、产业化专家,乃至大量患者与医务人员的,共同参与才有可能完成。

在特效药物还,没研制成功之前,全社会动员起来做好个人防护,等预防措施,通过公共卫生措施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才是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最好方式。

参考文献

[1] Zumla, A., Chan, J., Azhar, E. et al. Coronaviruses — drug discovery and therapeutic options. Nat Rev Drug Discov 15, 327–347 (2016).

*本文配图皆来自站酷海洛。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

*本文版权归腾讯医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违规转载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欢迎个人转发朋友圈。

*本文编辑:陈铮,排版:周舟,运营:张宁。

腾讯医典与您一起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时更新各地疫情动态,汇集权威资讯、定点医院、最新科普知识,共同守护您和家人的健康。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全国新型肺炎,疫情实时查:


    关注 腾讯医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