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传染病小知识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六种儿童常见的春季传染病要小心预防:猩红热、流脑、麻疹、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六种儿童常见的春季传染病要小心预防:猩红热、流脑、麻疹、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 

草莓舌辨猩红热: 
  猩红热是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表现为发热,咽炎与皮疹,其皮疹的特点是:在发热的第二天左右出疹,在全身皮肤弥漫充血(压之褪色)潮红的基础上可见到针尖大小的点疹。同时舌面有白苔,而舌质发红,很像草莓,故称为“草莓舌”。 

流脑巧识别:

        流脑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严重的可发生败血性的休克,甚至高热、抽搐和昏迷(暴发型),大多数流脑病人发病时身上(皮肤或黏膜)可见许多小红点(出血点)。 

麻疹要警惕:

麻疹:在发热同时伴有呼吸道的卡它症状(表现为咳嗽、流涕、打喷嚏、眼睛发红、分泌物多等),在发热的第四天左右,从耳后、发根处出疹,随后波及全身。 



水痘不留痕:

       水痘是小儿常见传染病,在发热的当天就出皮疹:表现为斑疹、丘疹、水疱疹,结痂、痂皮脱落后不留痕。水痘也可并发肺炎、脑炎以及皮疹(水疱疹时)的继发感染。

痄腮就是腮腺炎:

       腮腺炎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全身多种腺体的疾病,此外还可侵犯生殖腺等。发病时除发热外,伴有局部腺体的肿胀与疼痛,小儿还可合并脑膜炎。 预防手足口病是托幼机构春季防病的重中之重
概况: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患者主要为5岁以下婴幼儿,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潜伏期一般为3-6天,平均4天。发病时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会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也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而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个别患者可能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严重并发症,或危及生命。如果没有合并症,手足口病患儿多数一周即可痊愈。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第1周传染性最强。
病毒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传播。例如,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以飞沫形式,经呼吸道感染新的易感者;唾液、疱疹液、粪便中的病毒可经手或借助被污染的毛巾、手绢、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经口传播给他人;饮用被病毒污染的水也可感染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常通过患病幼儿的玩具、餐具以及日常用品传播,容易在幼儿园中造成小范围流行。
需要提醒的是,手足口病无免疫性,患过本病后如不注意预防,还会再患。


防治措施:关于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幼儿园有以下几个要求,敬请家长老师严格配合,为幼儿健康保驾护航:

一、每天早晨家长送孩子时,一定要配合保健医做好晨检工作;
二、要做好疫情报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做好晨午晚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通知家长到专科医院就诊,如果确诊为手足口患者,幼儿需在家隔离治疗直到无发热、口腔溃疡愈合、手足皮疹消失,病程满两周,到医院开痊愈证明后方可进班;
三、严格执行检疫观察:检疫观察是对患儿所接触的其他幼儿进行隔离留验,不让接触者在可能的发病期间(指一种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即检疫期)接触其他健康小儿。这是一项防止传染病继续扩散的主要措施。因为幼儿接触了“第一代”传染病患者,自已可以得病后又传给另一个人。这样恶性循环下去,便造成流行,因此检疫工作十分重要;
四、患儿所在班级集体服预防药物,防止疾病蔓延扩散。在检疫期间要密切注意幼儿体温、口腔和手足等处是否有疱疹。检疫期间该班不参加兴趣班、不混班、不办理进班或退园手续;
五、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玩具、食具、桌椅等严格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勤开窗保持空气流通;
六、建议家长节假日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七、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饭前便后勤洗手,可有效预防病从口入;



阳光正好,爱在这里


长按图片关注我们


    关注 阳光幼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