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敢说自己比她美?!

 

我们能赢!...





宝宝们晚上好啊~今天有没有走出房间,在客厅里溜达溜达鸭!

羊也和大家一样,每天都窝在床上一动不动,连蚂蚁森林的能量偷得都没,以前多了。

本来已经买好了《夺冠》首映的票,现在也都退票了(羊生艰难)。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电影暂时看不了(看过点映的朋友,真的有福了),羊倒是想和大家来聊,一聊中国女排,聊聊女排精神。
38+2=40
1979年11月,中国女排首次南下郴州,在郴州的训练馆里磨炼,了47天。

由于缺少经费,最初的两座训练馆,都是由楠竹建成,而队员也常常被训练,馆里的简易木底板刮伤。

后来,为了纪念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训练馆,郴州女排训练基地专门制作了一个原馆,复制模型陈列展馆中。



2019年9月,中国女排以11战全胜的战绩夺,得了她们在奥运会、世锦赛和世界杯“三大赛”上的第十个冠军。
从改革开放后,中国女排的萌芽,到如今中国女排在世界上舞台上占据着,无法替代的位置,这四十年来,中国女排走得不容易。

很多人都觉得1981的第一次夺得世界冠军,是中国女排的起点,但羊却觉得夺冠前两年的,沉淀磨炼也应该被算入中国女排的历程中。

因为只有加上了这两年,中国女排一路走来的辛酸历程,才算完整。



1981年,中国女排主力队员,日臻成熟,在当年的世界杯上,接连迎战巴西、苏联、韩国、保加利亚和古巴之后,与美国苦斗五局险胜对方。

袁伟民在回忆时曾说:“(中美之战)被誉为世界最高,水平的比赛,国际排坛权威人士称这场,比赛是‘显示了80年代女排发展新方向(,新方向),新水平的鏖战’。



迈过了美国这道坎之后,中国女排在当年世界杯的,最后一战战胜了日本,以七战连胜荣膺世界冠军,开创了世界女排的新纪元。

在战胜日本的第二天,《人民日报》头版评论:“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



可见当时女排的胜利给了民众多大,的信心和鼓舞(怎么有种班主任拎隔壁班,优等生出来举例子的感觉)!



△1981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头版整版报道,女排姑娘夺冠。

而这一战,也将中国女排长达38年,的夺冠之路拉开了帷幕。



在这一场历史性的世界杯,比赛中,除了主攻手郎平的表现,夺目之外,中国队的一对副攻组合也因为高超,的拦网技术获得了媒体的格外关注,她们就是周晓兰和陈亚琼。



周晓兰素有“天安门城墙”之美誉,而来自福建的陈亚琼,身材高大,腰腹力量出众,滞空时间长,拦网时可以做到像,男运动员一样的空中位移,被誉为世界女排“男士跨步拦网”第一人。


这些不管是放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不可多得的运动员,也正是有了这样的,队员加持,为中国女排后来的五连冠,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1982年,世界女排锦标赛,在秘鲁举行,陈亚琼和搭档一起再度显示了,固若金汤的防守,为中国队迎来了,无数次反击的机会。

而那场赛事,也是中国女排又一个历史,高光时刻。
那一年秘鲁,第九届世界锦标赛,虽然陈亚琼的腰伤由于,常年的训练异常严重,但她仍然带伤上阵,与队友共同拿下了中国女排,的第二个世界冠军。

观众们称她为“钢铁将军”。



不过也正是由于伤病,1982年底,陈亚琼选择退役。

离开女排之后,陈亚琼仍然活跃在体育届,她曾在新华社香港,分部工作,每年都会带香港的中小学生到,北京去交流。
她还积极组织企业家为,体育活动捐款,雅典奥运会后没用国家一分钱就,组织了奥运冠军们到香港访问。



现如今,陈亚琼退休回到,家乡调养身体,在她家乡永春的“女排精神纪念馆”中,大家还可以追忆曾经的,拼搏与荣耀。



之后,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再夺冠军,“三连冠”的佳绩让中国沸腾了!





4000多名北大,学子涌出宿舍,有人甚至点燃了自己,的被子当做火把,环绕未名湖游行欢呼,喊出了“团结奋斗,振兴中华”的口号。



人民日报开辟了“学女排,见行动”专栏。

工厂的女工看了,每天早到晚走,班组产量天天超额完成;煤矿工人看了,自觉加班,日日超产……(羊突然有点明白男默女泪的句式是,从哪里来得了)


△1984年8月9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中国女排,荣获奥运会金牌。
从五连冠跌入谷底,再到十一连胜
在这之后,中国女排夺得了1985年世界杯,冠军。

1986年在前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女排,世界杯上,中国女排又一次蝉联冠军,成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获得“五连冠”的队伍,在当时可以说是,无人与其比肩。

三年中,《人民日报》刊登的有关女排事迹和学习,女排精神的报道就超过了五百篇。



△1986年9月14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中国女排,连续第五次夺冠。

可是这辉煌的荣耀来得快,却由于没有持续的,推动助力,以至于中国女排,在之后将近20年的时间都陷,在低谷里。

1986年之后中国女排开始,青黄不接,早一辈的名将像郎平、梁艳都相继退役,而新运动员的,培养又供给不足。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女排的情势不容乐观。



于是在1995年,中国排协聘郎平,为中国女排主教练,而之后郎平也带着,中国女排一步步从谷底走出来,并夺得了亚特兰大奥运会银牌和第十三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亚军。

但遗憾的是,由于始终没能带领球队,重夺得世界冠军,1998年郎平宣布辞职。



两年后,国排协便委任在中国女排排队中,曾担任(曾担任)20多年陪练员的陈忠和担任主教练。





2001年春天,45岁的陈忠和为迎接三年后,的雅典奥运会,组建了新一届中国女排。

21岁的平均年龄,完善的攻防体系,她们被国内媒体称为女排“黄金一代”。



△陈忠和与新女排(女排“黄金一代”)。

自此,拉开了新世纪(新世纪)中国女排,的发展大幕。

陈忠和的决定无疑为中国女排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在这一系列的调整之后,中国女排终于在日本夺得2001年,女排大冠军杯赛的冠军,而这也是中国女排十多年来夺得的,世界级正式大赛冠军。



2003年中国女排又一举夺得,世界杯冠军,2004年的雅典奥运就成了女排,重新崛起之地。

战胜强敌日本,半决赛险胜古巴,决赛对阵俄罗斯,在0:2落后情况下连扳三局,终于时隔20年在,奥运会赛场夺魁。



△陈忠和与当时,的女排队员们。

《人民日报》在8月30日的“奥运特刊”上,除了报道新闻外,还发表了《把光荣写在共和国,的旗帜上》,重提女排精神,又一次鼓舞了士气。



△2004年8月30日,《人民日报》在“奥运特刊”整版报道中国女排时隔20年,在奥运会赛场夺魁。

在然而经历了,短暂的复苏之后,随着老队员们的伤病增加,中国女排又再一次,陷入了困境。

2009年之后,中国女排接连由蔡斌、王宝泉和俞觉敏执教,但依然没有回到世界第一把,交椅的位置。



于是2013年,郎平再一次挂帅,执教中国女排,即便此前她多次表态,因为年龄和身体原因,她不会执教国家队。

但是,老女排队员陈招娣离世的消息,触动了郎平——老队友离世前,还在看她们比赛。



她觉得,不能再坐视中国女排,成绩继续下滑。

2014年3月3日,重返中国队担任教练,的郎平在《人民日报》第五版“中国道路中国梦”栏目中发表署名文章,文章题目是《奋斗精神永不过时》。



郎平在文中诠释了她对“女排精神”的理解,“在我的字典里,‘女排精神’包含着很多层意思。其中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团队精神。

女排当年是从,低谷处向上攀登,没有多少值得借鉴的经验, 但是在困难的时候,大家总能够团结在一起,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

由于平时刻苦训练,艰苦创业,不断创新,我们才能在比赛中,战胜困难,赢得一次又一次胜利;也正是在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支持下,我们即使暂时大,比分落后也绝不放弃,直至反败为胜。”



临危受命的她,通过两年努力,把中国女排调教成世界,一流强队,获得2015年世界杯冠军,时隔11年再登顶峰。



第二年的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在重重压力之下,再一次向世界展现了越处逆境,越不放弃的“女排精神”,先后击退了巴西、荷兰和塞尔维亚队,夺得世界冠军。

2019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16名队员全部,出场,兵强马壮无病无伤,这放在以前几乎,想都不敢想,而现在,中国女排做到了。

郎平带着女排走上了,新的道路:在保证队员健康的大前提,下训练队伍,张弛有度地进行科学训练。

这是教练的功劳,也是中国女排转型,升级的成果,队员的健康才是,十一连胜的基础。





对手在变,中国女排也在变,更健康,也更有战斗力。

唯一不变的是女排精神。





郎平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只要你打不死我,我就和你咬到底。希望女排的经历给,国人带来正能量。”



的确,女排精神于我们而言,是竭尽全力,是只要你打不死我,我就和你咬到底的坚持,象征着女排精神的她们,是羊心目中最美的人。

当鲜花、掌声与热潮渐渐散去,中国女排终将回归原来的,轨道。

而这些年轻姑娘与平常的时尚女孩也并无二致,只是因为排球,她们承受着艰苦,训练与枯燥生活,也多了风雨洗礼后的闪耀。
有人会觉得,现在提“女排精神”是不是过时了,羊觉得不会。

“女排精神”不是空中楼阁,不是海市蜃楼,那些困境中的坚守与奋起、敢担当的责任感、对梦想的执着追求,都是这个时代需要的力量!

而不管是对于中国女排,还是面对这一次,的新型肺炎,都要相信,我们一定能赢。



点个在看,为中国女排,为女排精神,为我们最终能战胜疫情!



只要打不死我,我就和你咬到底



    关注 新氧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