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非典」那一年

 

再大的风暴,终究会过去。...



2003 年「非典」,我在北京工作,就住在学院,南路大柳树那儿,位于北方交大和,中央财经大学的交叉点,从地理位置上看,几乎是最危险的一个地方。怎么感受到非典严重的呢?楼下一直正常营业的的,水果店某一天突然关门了,卖煎饼果子的也消失了。那时候信息不像,现在这么透明,反倒是各种传言满天飞,谁也不知道疫情进展如何,到底多严重。

3 月初刚去了一家公司上班。过去还没一个月,就到了非典疫情爆发阶段。开始只是各种传言,然后公司又坚持让员工上,了几天班,不少人都是乘坐公交,上下班,人心惶惶。后来公司看形势不好,宣布放假,在家能处理工作就处理,其实也没什么事,就是等消息。

于是就开始了带薪长假。 开始几天,觉得不上班也好,后来也隐约为未来担心。

北方交大(当时正要改名为「北京交大」)和中央财经大学,是两个重灾区,偶尔也去这,两个学校食堂吃饭。据说患者很多,随着传言的坐实,这两个大学很快就封校。不允许随意进出。附近的超市依然有东西卖,但日常的食品什么的很快,被抢空了。几乎每天去都只能拿点别人,买剩下的,还不能人多的时候去。

我有个同学在北师大,读研究生。打电话托我买点药,印象里倒是没有托我,买口罩。我骑车去送药,还挺羡慕这些还在,象牙塔里的人。

那时候也不知道怎么谣传,板蓝根管用,药店的板蓝根早就脱销。还有人抢购食醋,说家里用熏醋能消毒。各种各样的谣言,公众也不知道病毒,的具体来源,都说是果子狸,果子狸这东西,没见过,听都没听过,更别说吃了。想象不出那些人,为什么好这一口。

每年北京到了春天,都有沙尘暴。就那一年,特别奇怪,应该一场沙尘暴都没来。

2003 年的春天真是,一个特别的春天。暖意洋洋,天气好得不像是在北京。印象里,小区里、马路边(马路边),总能看到打羽毛球的。那也是一个没有风的春天。

手里正好还接了一个活儿,翻译一本计算机图书。书的文字内容其实没多少,但手头没资料,心里也静不下来,效率非常低。每天倒是不少时间,都泡在网上。还是拨号上网,网速很慢,每天刷一下论坛的消息。那一个月电话费花了,好几百,在当时算挺奢侈的。

大约一个月之后,快到 5 月下旬,疫情已经可以控制住了。回到公司,发现公司在非典期间被老板卖给,了另外一家 IT 公司。那时候没什么互联网公司,大多数公司都是系统,集成商。

莫名其妙的成了另,一家公司的员工。被告知在西安有个项目,需要几个人过去。于是坐火车去了西安。没人敢坐飞机,另外也是因为费用问题。火车还没有高铁,硬卧,一节车厢也就是卖 1/3 的票,非常空。那是我有生以来坐过的最,空旷的火车。

整个非典(后期叫 SARS 了)期间,戴口罩的人我记得不多(要么是记忆有误),包括在火车上,也看不到多少人戴口罩。其实现在回看,当时社会人员流动,没那么强,而且,是春节之后爆发,人员流动高峰期已经过去。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到了西安,疫情逐渐退去,生活恢复正常。等到出差半个月回来,北京已经看不到 SARS 的痕迹了。不知不觉,就经历了一场疫情。只是当时,并没有觉得是身处一个,特定的历史时刻。

后来知道,不少病人,即使扛过了 SARS 这一关,也没有躲过股骨头坏死。当时的治疗手段和认识,或许都有问题,有些患者使用了激素治疗,留下后遗症,一辈子都很麻烦。

而这次,我认为总体上比上次,好太多了,包括大众对于预防的认识,科学了许多。如果你有不同看法,请原谅我的无知和乐观。虽然也有武汉方面明显的,处理失当,但目前来看,信息透明程度已经,和当年不可同日而语。

在《霍乱时期的爱情》里有这样一句话:「趁年轻,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尽力去尝遍所有痛苦,这种事可不是一辈子什么时候,都会遇到的。」

鲁迅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他是对的。许多年后,当看到当年的,患者讲述如何死里逃生,才知道那个春天有过很多,惨烈的事情。而此时此刻,也可能有同样惨烈,的事情正在发生。

我想,现在经历疫情的年轻人,多少年之后回看这段时间,也是如此。再大的风暴,再大的灾难,都会过去。而生活终会归于生活,会有更值得期待的事情。 

我的朋友,这就是你生,命中的一个时刻。其实,每个时刻都很重要。

题图:Pixabay License

如果我们可以做更多事情就好了,有的时候也是无能为力。


    关注 小道消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疫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