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学而思硅谷分校“卧底”,发现美国的爸妈竟然也....

 

说到底,孩子的压力大不大,都是父母选的。...



补习班基本上是所有年龄段,孩子的“标配”,而不同机构和课程的选择则需要,父母精心的挑选。国内很多实力雄厚的,机构也纷纷迈出国门,把补习班开到了国外。而他们的教育质量,究竟如何?今天这位妈妈带领我们一,探究竟。

作者:勇敢的特雷西

本文系授权转载自:爸爸真棒

微信号:babazhenbang

【爸爸真棒】是一个k12原创,国际化教育平台,

致力于理性、深度、有启发的中西融合教育探索

不久前开车接孩子放学的途中,我突然接到了两个,月前刚落户美国的“某某思”小助手发来的微信:

您好,我们的第三期诊断,即将开放啦。上一期诊断报名您,在我们的waitlist上,这次优先给您提供,诊断名额,您可以点击下方链接选择方便,的时间报名(接着是一个链接)。

(所谓线下诊断,大概是老师和,小朋友见个面,做些题目聊一聊,看孩子的数学水平,究竟如何,并不是正式的报名上课)

我心想开车不能玩手机,还是等回家以,后再看比较安全。没想到十几分钟之后等我坐,下来再刷,全部报名时间都,已经被选完了。

在“某某思”落户美国的短短两个月里,我这已经是第四次错过,它家的线下评测报名了。
“某某思”评测报名挺有意思,提前在家长群里放预告,告诉大家周几的,几点会放出新名额……可怜我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试过这样抢名额,所以每次都会准时在名额放出,的时间里——看电影、吃烧烤、带孩子在动物园里,看长颈鹿……

等好不容易想起抢报名的,这件事情,黄花菜都凉透了。

沮丧是挺沮丧的,因为那一刻我突然记起了自己前几年,无情嘲笑国内朋友熬夜帮孩子刷补习班名额的事情……真是风水轮流转,今天到我家啊。
01.
“卧底”生涯让我惊掉了眼镜


“某某思”今年9月进军美国硅谷的消息我首,先是在一位美国华裔妈妈的帖子里看到的,而她又是圈里公认的“推娃高手”和“消息巨灵通”妈妈。

怀着教育从业人员的,八卦之心,我当然是火速加入了“某某思”官方群,开始了我的美国培训班“卧底”生涯。

刚进群的时候,里面只有百十来个家长,我心里就想:“哈哈哈,我说美国华裔家长对,这种补习班没什么热情吧。”

结果第二天早上一打开手机就被,啪啪打脸,这个群一夜之间居然已经,满了,小助手还在给家长们道歉,说进不来的朋友会被,拉到二三群去……我一时间有点儿神思恍惚:就算只有三个群,那一天之内也已经网罗,了上千家长了,莫不是硅谷所有华人适龄,儿童的家长都被拉进了群里?

等人到得差不多了,老师就开始在群里发布题目,和讲解视频,随后再发关于这道题目的,一道衍生题。爸妈们可以让,孩子回答衍生题,并将答案和解题过程,拍下来发到群里打卡……连续打卡6天的,小朋友会收到礼物。

第一天孩子们拿到的,题目是这样的:

“A是一个质数,A-4,A-6,A-12都是质数,请问A是几?”

这次打卡,让我见识到了硅谷,家长的厉害——

一开始大家只是纷纷报,个答案,直到后来有个家长发,了张带解题过程的照片,然后又有个家长发了孩子,认真做题的背影,然后有家长就干脆甩,了个孩子讲解做题过程的视频……

最后,有个家长就提出了质疑:“我觉得这道题可以,延伸一下,比如,文中没有问最小的数,那为什么大家得到23以后就不,往后试试了呢?”“为什么要减个位是4、6、2、8的数?”

如果这位家长的话我,还能看得懂的话,那么以下几位家长的,留言在我看来,基本就不是人话了(此处是褒义)——

家长A:可以用induction证明,prime之所以特别,就是这个特性比特币的应用也是利用这个特质。

家长B:不往后算是因为,质数越来越稀疏,哪怕孪生素数,也只能管两个数。张益唐证明了在7000的,距离内¥%#&#……

看到这里我已经快放弃了,我觉得我家孩子一定会输,而且一定是输在了他的“起跑线”,也就是他妈我身上。
02.
“某某思”击中了硅谷爸妈最大的痛点
在我看来,某某思选择进军美国,并且首选落地硅谷,确实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

首先,这几年硅谷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华裔移民,而大部分华裔家长都会对,美国数学教育“难度不够”心存抱怨。

不过,对某某思感兴趣的家长,很多明显不是为了“补差”,而是冲着竞赛而去的。

如今的美国华人其实,都面临着这样一个尴尬——重视教育,迷信名校,但是除了成绩,又大多缺少足够硬气的“名校敲门砖”。

靠人脉?拼不过扎根美国,几百年的名人世家;靠财富?虽然收入平均,水平大幅提高,但大部分人还是缺少足够,把孩子捐进名校的实力;拼体育?体力比不过白人,速度比不过黑人,何况如今拼体育一点儿,也不便宜……

那么,要想“多、快、好、省”地进名校,就只剩拼竞赛这“华山一条路”了。毕竟就算参加国际数学,奥赛,也只需要一纸一笔而已,参加体育奥林匹克的话,那可是要跟着若干身价不菲的,知名教练的。

所以,这些年美国的竞赛,发展得如火如荼,特别是美国队在奥林匹克数理化竞赛,里常年名列金牌榜前几位。

不少人开玩笑说,你去看美国奥赛数学队,的合影,简直会怀疑那压根儿,就是中国队。这其实也从侧面印证了华裔美国人,对竞赛的重视程度。

另外,硅谷的鸡血爸妈也确实比其他,地方更加密集。

我们圈里最鸡血的妈妈,一口气给女儿报了11门,课后班,内容涵盖文艺体育学术等,各个方面,无论周末还是课后,孩子不是呆在课后班里,就是在去上课后班的路上。
美国的补习市场(特别是亚裔补习市场)近年越来越红火了。

根据《纽约时报》2017年的报道,美国劳工统计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的数据显示,纽约市共有411家备考,中心——其中超过四分之一是过去,四年间冒出来——一多半都位于皇后区和,布鲁克林,尤其是这两个行政区,的亚裔聚居地:法拉盛和布鲁克林的日落,公园。

在对面的海岸上,加州的奥兰治县、圣克拉拉县和洛杉矶县,共有861家这样,的辅导中心,“那些县全都是亚裔家庭占比,很高的地方”。

而在硅谷,虽然课后补习机构也不少,但真正专注专业竞赛,培训的机构仍然比较少,目前名气比较大的只有,俄罗斯数学,另外的AOPS Academy我查了一下,离我家最近的一家分校,光开车就要开13个小时。

说到俄罗斯数学,根据我长达两个月的,卧底发现,教的内容并没有“某某思”难度高,而且他们还会劝退不,喜欢数学的孩子。这一点上,“某某思”还是秉承了中国人的传统,他们告诉家长——如果孩子对数学不感兴趣,我们能用科学的办法,让他们变得感兴趣。
03.
华人家长都是怎么想的?
喜大普奔VS心情复杂


我一位国内的朋友特别关心国际教育,听说“某某思”落地美国,他第一时间来,采访我的感想。

我说:“喜大普奔啊!我家儿子超级喜欢数学呀,正愁没有专业的比赛,训练方法呢,祖国的机构这不是,就来送温暖了么?”

朋友说:“呵呵你太天真了吧,你知道国内的孩子在某某思都是,怎么学习的呢?”

我说:“不知道。”

朋友说:“听说你儿子去年在,美国参加数学竞赛成绩不错,那他们美国竞赛班,是怎么上课的呢?

我说:“四五年级的竞赛班,一个星期上一节课,一节课上1个小时,其中还有半小时是在,玩数学类的桌游!”

朋友说:“课后作业呢?”

我说:“一个星期一份作业,随便写不写,如果写的话需要,半小时到45分钟吧。”

朋友说:“简直太轻松了吧,国内小朋友想要打比赛,在某某思每天,上课起码一个半小时,写作业上不封顶!”

我立刻脱口而出说:“啊?那么鸡血啊?那他们还是不要来了。”
那么,其他的华人家长又是怎么,想的呢?

我随机采访了几位朋友,发现大家和我一样“心情复杂”。

有人觉得很高兴,因为以前想让,孩子参加比赛,完全只能靠自己“鸡”,如果家里摊上一个忙于工作不,带孩子的爸爸,那妈妈们就只能两眼,一抹黑,孩子多有天赋,也学不到东西。而现在花点钱往机构一送,专业省心又省爸爸;

有朋友觉得很不高兴,因为之前已经见识过,了国内“疯狂补习”的场面,生怕国内机构把美国的,教育环境也给搅乱了,让孩子们的压力越来越大,把时间都花在了单纯,的刷题上。

不过我一位师妹说得还,挺中肯的,她说:

“其实说到底,孩子的压力大不大,关键取决于父母的选择。你不应该把孩子压力大,这件事儿都怪到机构身上。比如说美国有许多顶级,的体育机构,很多美国父母也会去拼了命,地鸡运动,4点起床,5点练习,一口气练两个小时……孩子的压力同样也很大,那你能怪教练把孩子的,压力弄大了吗?”

还挺有道理的。

当然,还是这位师妹,也深深地谴责了我,她说:“你老是在朋友圈里晒课外补习,机构的信息,这严重加深了我的焦虑,让我这种平时就,给孩子签个字,连成绩是多少也不关心,的妈妈,开始反省自己是不是个,不够合格的妈妈。”

你看,这就是所谓的“剧场效应”,哪怕只是听到“剧场来了”,都会感觉特别窒息。

说实话,很不喜欢“剧场效应”,因为当所有人都朝一个方向,拼尽全力站起来,踮起脚尖伸长脖子拼,了命地想要超过其他人的时候,很多人会变得疯狂,就会完全忽略掉——其实只要一转身,背后也有很美丽的风景。

而如今,剧场已经来了,硅谷的华人爸妈们,千万不要只是盯着一个方向,看哦。
续集:

写完这篇文章之后,我居然意外接到了机构,的微信,说有个预约诊断,的家长临时退出,问我愿不愿意去参加。

我一看时间正合适,就带着儿子去了。

诊断是在机构的,临时办公室里进行的,老师和学生一对一进行,家长可以旁听,半个小时做题,一个小时分析。我看了一眼测试卷,五年级,最难的题目是立体几何。题目是根据美国amc8出,的模拟卷,几乎没有偏题怪题,就是比孩子现在学的,东西高了几个年级的感觉。

儿子做得还不错,除了倒数两道没做出来,其他的倒还都对了。立体几何没学过,也情有可原。

给孩子测试的老师是哈佛研究生,毕业的老师,讲题方式不错,一步步启发引导, 并没有直接灌输,说心里话,我对老师印象还挺好。一边讲题,两个人还一边玩磁力拼图,玩魔方,后来我发现是给解,立体几何做准备。

测试结束我问儿子:“你喜欢在这里学数学吗?”

儿子说:“喜欢。”

我(惊讶地)问:“为什么?”

儿子:“因为这里的题目难,比我在学校学的难,比我现在上的,俄罗斯数学也难……我喜欢难的。”

果然兴趣激发坚毅力。从前儿子学画画,总是嫌弃老师要求画,的小动物“毛太多”,不肯专心;我没商量擅自给报,了篮球班,他就能藏在垃圾箱后面和男厕所里,逃避我的搜捕……倒是做数学题,大晚上的搞了一个半小时,不光专心致志,而且兴高采烈,神采奕奕。

好吧,所谓教育,就是发现和支持,孩子探索喜欢的,然而我们几乎每一个家长,都会在“寻找兴趣”这件事上绕很长很,长的弯路。

找到的话,只好掏钱。


    关注 北美家长日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