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一切恢复正常啊。”

 

2019年的冬天过去了,但2020年的春天,还没来。...







“ 没关系,安稳睡去”

文 / 谭敏

一。 

2019年的冬天过去了,但2020年的春天,还没来。

作为一个十八线小城镇的,返乡青年,此时此刻我正趴在窗户边,看着远处空旷的街道,试图理清脑子里的思路。

就在几分钟之前,我先后接到了两个电话,第一个是亲戚打来的,说话很急促:

“你们这几天都不要出门,

昨天镇上的那个,患者已经确诊了。

现在和门诊的同事去,乡下排查,

最近应该都不回家了。”

第二个来自朋友,语气里有些不好意思:

“刚帮你问了在县,医院的朋友,

你妈定期打的那种,针是进口药,

咱们这小地方没有,

不行的话你们,还是得去长沙,

路上做好防护,注意安全。”

当电话挂断的时候,那种感觉很难用言语,来形容,也无法靠沉默去回避。

你知道窗外的世界正下,着一场大雨,也早就听到了雨声、看到了水花,甚至已经备好了雨伞,但只有当大风把,雨滴吹落到脸上的那一刻,你才会真正理解那四个,字的含义。

休戚与共。

而身处这场大雨下的人们,能做的,似乎也只有把手中的雨伞握,得更紧一点,耐心的等待,再摸索着前行。
年前离开广州时拍的照片

二。

一路上,你会听到很多种声音,每天的情绪都在担忧、感动、无聊和愤慨间无缝切换。

当光怪陆离的世界撤下,了彩色的滤镜,是非黑白的对比,显得格外分明。

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做的不多,能感知的也有限,只能刷新着源源不断的,资讯,保持着独立思考的能力。

也正因为是普通人,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都是“幸运”的。

此时此刻,我们正面临的问题,是跌宕起伏的情绪,和封闭无聊的生活,而众多的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正面临着惨淡的经营,状况和巨大的财务压力,更何况,是那些身处疫情,一线的战士们。

只不过这种普通人的“幸运”,多多少少都带着一点渺小,的无力感。

当正常的生活被意外,打破前,少有人会提前,意识到自身的脆弱。

因为人们总会盲目,地相信过往的“经验”:稳定的收入、够用的能力、不规律的生活、甚至是吃野味的行为,都是曾经习以为常的“经验”。

但事实上,那些没有预料的事情往往比你,已经知道的“经验”更有意义。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脆弱的反义词并不是坚强,因为坚强只能保证你在不确定性,中保持不变,而不能更进一步,而脆弱的反面,应该完成这个步骤,让你在经历风险后,变得更好。”

而反脆弱的第一步,就是不要在任何看似正常的事情,里变得麻木。

因为正常,并不意味着正确。


忍不住去公园放风的人

三。

我回头看了眼墙上,挂着的日历,原本圈红的返工日期,已经过去两天了,墙角的消毒柜里还放着最后,的一盒口罩。

可能生活的荒诞感就,体现在,它总能让两件原本毫无关联的,东西产生联系。

写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一点了,我突然在脑海里幻想,了一下。

如果没有这场疫情,我应该在前天就,搭上了返程的高铁,此时正坐在广州,的出租屋里,费劲心思地想选题写稿。

但有了这场疫情,我依然坐在电脑,前缓慢地敲击着键盘,只不过所处的环境变了,所想的东西也变了。

这一次,我不需要再虚构什么,因为只要是看过,直播的人都知道,现实有时比人们的想象还要,魔幻得多。

当然,在我点开朋友圈的时候,还是有很多让人心头,一暖的瞬间:公司寄来的口罩、房东减租的微信、以及曾经的同行们,去武汉援建的照片。

虽然无论何时都有人犯错,但好在,也总有人会继续,做那些正确的事。

这也是我们这些眺望窗外的普通人在面对这,场疫情时最大的底气。
每天夕阳时分的窗外

最后。“好想一切恢复正常啊。这是最近和朋友的,聊天中收到最多的几个字。




而我每次的回复都是,同样的两句话:
但我真正想告诉他们的是:

疫情总会过去,我们都将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去,它就像割在每个人身上,的一道伤口,会慢慢地止血结痂,

而脱落后的伤疤,恰恰是人类最坚韧的皮肤。

而我只希望,当一切恢复“正常”的时候,还能有那些为“正确”而死磕的人,不要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忘记这段日子(段,日子)里发生的一切。

因为伤疤最大的意义,不是为了保护,而是为了铭记。

作者/谭敏
插图/                        手机拍摄
歌曲/          盘尼西林 - 再谈记忆
问两个问题:
点在看了吗?
星标我们了吗?
关注我们
立志成为,较温和(柔)的年轻人公众号


    关注 杂乱无章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