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不信,央视一姐也撒谎

 

没必要神化她...



董卿又上热搜了。

她在《主持人大赛》点评“人给熊带来的伤害”时,又爆金句——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飙上热搜榜第1名:

伤害与被伤害,有时候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伤害他人,有时候也意味着在毁灭,自己。如果我们失去了平衡——

那对不起,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这句话刚好映照了我们,正处于的疫情原因:破坏平衡,吃野味。

所以很多网友爆灯惊呼:

董卿太绝了。

不仅“绝”,董卿最近还很火。

最新一季《中国诗词大会》换主持人,年前因为春晚主持大换血,大家也疯狂cue董卿,甚至有人说:

没有董卿,诗词大会就像失去灵魂。没有董卿,春晚就没有年味。

发现没,这几年,无论男女老少,观众几乎总是习惯性地,寻找董卿,倾倒性地偏爱董卿。

17年春晚,董卿连口红色号都,上了热搜。
被追捧得这么高,连她自己也忍不住澄清:

大家千万不要把我“神化”了。

确实,这位“国民女神”不是神。

就说近几年让董卿好感度,飙升的节目,除了上面说的《中国诗词大会》,还有她自己当制作人的《朗读者》。

这两档节目都有,一个共同点:关于读书。

董卿往那儿一站,就有一种硬核的定力,和读了很多书后的变通。



董卿的特质,刚好跟这类型的节目契合。

但董卿的“刚好”,不是巧合。

董卿往台上一站,你有什么感觉?

肉叔就感觉,她和别人不一样。

董卿的特别,一开始是被迫的。

她爸爸从小要求就严格。

小时候的董卿,每天清晨必须,跑1000米。但操场上可,不止董卿一个人,她每天早上都要硬着头皮,在其他同学面前跑过。

那时候的董卿,在别人眼里是奇怪的。在自己眼里,也是奇怪的。

所以她也偷懒,也委屈:

我就躲在一楼楼道里,大概估计时间差不多了,还装作气喘吁吁我,就回去了。
为了锻炼毅力,别人寒暑假在玩,七岁的董卿在洗碗,15岁的董卿在宾馆每天,打扫10个房间,20张床,工资只有1块钱。

爸爸来视察时,气急败坏的她“哇”地一下就哭了。

再来,爸爸还老逼她读书。

真的好夸张, 别人家的小孩看连环画,是冲着故事,董卿看连环画要抄,里面的成语。

她太小了,有一次她把连环画里“回维也纳”这句话也当作成语抄,到了笔记里,让人哭笑不得。

当别的小女孩开始,学穿衣打扮时,爸爸却不让她照镜子,不给她穿漂亮衣服:

你每天照镜子不如,多看点书。

这些和别人不一样,的成长经历,并没有一下子就让,董卿变得优秀。

相反,“只会读书”曾经让她变得很自卑。

很少人知道,董卿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读书时,和舞蹈系的周迅是校友。

当时的周迅,已经开始走红。经常上杂志封面、挂历女郎。挂历市场上,甚至有“北瞿颖,南周迅”的说法。
而董卿呢。虽然文化课好,但表演常常跟不上节奏,老师都嫌弃:

你看上去挺修长的,但动作怎么一点儿,都不灵活呢?

后来,她形容那段时间是“自卑的大一!”

从啥候开始,这份“奇怪”才变成董卿的优点呢?

先说定力

你很难否定,董卿后来在舞台台上的那份定力和,小时候在众目睽睽下跑步,用小身板勤工俭学没关系。

2007年“欢乐中国行元旦特别节目”,当新年钟声快敲响时,现场时间突然出现了两分,半钟的空档。导演让董卿紧急救场,一切只能临场发挥。

还没救完呢,董卿的耳麦又突然,接到导播的误判:

不是两分半钟,只有一分半钟了!

她只好重新调整内容顺序,接上结束语。没想到这时耳麦又再次,传来最新调整:

更正, 不是刚刚说的一分半,还是两分半!

怎么办呢?

董卿即兴朗诵了一长串,排比句感谢观众:

我真的是怕时间不够长,不够将所有的祝福都送出;我也怕我们的祝福不够深,及不上你们对,我们的那份真情;我也担心所有,的礼物不够多,不够让所有关注我们,的观众都有所收获。

就这一段,台下的观众爆发了热烈,的掌声,还有人吹口哨。



没有人知道就在刚刚的,2分钟里,董卿通过耳麦一下收到那么,多调整指令,每一条都惊心动魄。

没有人知道祥和的气氛下,是临危不乱地控她制住了一场本可能发生的混乱。

之后,董卿对这场直播失误,的处理,被称为“金色三分钟”,成为主持学上,一个完美的案例。

而除了定力,小时候培养起来的读书习惯,也成就了她的即兴能力。

这就是她的另一个优点:

变通。

有网友质疑董卿的在,台上能表现得满腹诗书,是因为有台本。



但其实很多时候她,总是张口就来。

她还在浙江台的时候,主持一档节目《快乐大篷车》,董卿需要在小品、相声、杂技等很多种,表演形式间说“串词”。

那时候就有报道称赞她:

很多主持人台上貌似妙语,如珠,出口成章,台下却吃吃讷讷,语不成句——他们的所谓口才,不过是懂得如何抑扬顿挫,地背完事先写就的台本。

但董卿不会。

在主持《中国诗词大赛》时。百人团里有个选手的,爸爸是盲人,却一直坚持摸盲文自学,再口述教孩子诗词。

董卿随口就念了一段阿根廷文豪,博尔赫斯的诗:

上天给了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嗯,博尔赫斯晚年因严重眼疾,双目也几乎失明。
很多看过现场的人,也惊讶她的临场发挥。



谁也没想过,爸爸的魔鬼训练让小时候的董卿,觉得自己奇怪,甚至一度怀疑过自己到底是不是,爸爸亲生的,却在无形中练成了她,日后难得的”定力“和”变通“。

多年后,她却去拥抱了“不一样”——

这次的特别,是主动的。

她总是选和,别人不一样的路。

就说春晚。

有人这样评价董卿,对春晚的可贵:

董卿,长了一张国泰民安的脸。

其实,一直到2005年,董卿32岁时才第一次,登上春晚。

头发盘起,一身红色晚礼服,笑脸盈盈,这就是她最初,走进春晚的样子。很难想象,就为这一晚,她用了10年。
这十年,她一直在人生的选择题中挑,别人看不懂的答案。

董卿从浙江艺术学校表演,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在浙江省话剧团。

听说新组建(新组建,)的浙江有线电视台娱乐台(现在的浙江电视台影视,娱乐频道的前身)正在招考主持人,她没多想就去报名了。

1994年,董卿被录取,才正式开始主持人生涯。

除了上面说过的《快乐大篷车》中主持功力“串词”被表扬了,当她到另一个节目《人世风情》时,她已经可以一个人,熟练地撰稿、剪辑。
领导和观众都很喜欢她,董卿自己也很满意:

每天在电视台打饭的时候,想想自己居然是,电视台的一员了,就特别愉悦。

电视台一共四层楼,台阶都是蹦跶着上去的。

从此开开心心,一帆风顺?

没有。

1996年,董卿回到老家上海,进入东方电视台文艺部。

失去了熟悉的工作环境,作为新人的董卿,被“闲置”了起来——

做剧务。

具体干啥呢?

就跟在演员身边跑前跑后,小心翼翼地照顾衣食住行,跟进出场顺序。每天说得最多的几句话是:

某某老师您该上场了;某某老师您可以吃饭了。

闲着有些无聊,董卿就去考了上海戏剧学院的,电视编导系,1999年顺利本科毕业。

真正的转机是1998年,她受邀主持一档新节目《相约星期六》。

没错,婚恋类节目鼻祖。
这档节目的收视率,一度创下新高,是东方电视台的金牌,节目之一,20年不衰,还曾被央视索福瑞评为全国电视,栏目百佳之一。

节目样式讨巧,加上董卿清纯的主持,风格被观众接受,随即受到关注。

董卿开始尝到什么叫,小有名气,逐渐得到台里的器重。做节目采访的都是,当时最红的明星。

《视听满天星》采访韦唯,《上海私房谈》采访哥哥张国荣。

1999年,董卿拿到了中国播音,主持界的最高奖项——第五届中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金话筒奖”。

董卿在自己的老家,上海电视台做得风生水起。走路上都有很多人要签名。

但。

2002年,董卿放弃了上海,所有的一切,辞职来到央视西部频道,主持《魅力12》。
已经积累的名声、成绩全部清零,那时近30岁的,董卿也犹豫过:

那时候我已经不年轻,二十七八岁的时候就要考虑自己,未来的发展,一个女人应该考虑是不是,要成家。我的父母也已经回到,了上海,我希望能够有更多,时间跟他们在一起。

迷茫下,她还是孤身一人来到北京。

但这档新节目,还是让来自南方的董卿“脑壳疼”。

西部频道嘛,展示西部文化。

陕西民歌和山西民歌,青海花儿和甘肃花儿有,啥不一样?

很多当地常识,她总是一脸懵。.

咋办呢?只能下笨功夫学。

但不休息不娱,乐地费了大劲后,效果并不明显。董卿也挺“丧”:

灰心丧气的时候,你会觉得你明明很努力,花了很多心血,却没有多少人看到、关注你的成果,甚至有一些夜晚,独自对着厚厚一摞稿子,想撞墙……

那时的她,一个人在异乡屡屡受挫,满身疲惫,也很孤单。

她常常录完节目后,拖着空空的身体回到,出租屋,呆呆地望着,四壁空空的房间。实在孤单了,她还会忍不住和自己说话:

去看书吧,去看电影吧,起床吧,睡觉吧……

2005年,董卿终于接到了,春晚导演的电话。至此,她一连上了12年的春晚,成为一个集齐“十二生肖”的成熟主持人。
接到春晚导演电话,让董卿高兴得,拿着扫帚还是拖把,在屋里转圈


除了小时候被迫和别人不一样,长大后为什么要主动选择和,别人不一样呢?

因为董卿——

很清醒。

她很明白:

有一天,她终归会退下那个璀璨,的舞台。

倪萍因为患病的儿子逐渐,淡出央视舞台,有次她曾对当时正在主持《欢乐中国行》,成天全国满地飞、疲惫不堪的董卿说:

我现在非常羡慕你,拥有这样的机会。我特别知道你的辛苦,没有男朋友,没有那么多钱,没有家。但这都特别值得。

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做中央电视台,这个综艺舞台上的核心。

这是你运气,也是你的机会。




董卿坐在观众席上,先是捂着脸笑,笑着笑着就哭了。

正因为这份清醒,她也很执着。

只要在舞台上,就事事尽力。

主持《青歌赛》, 有次实在太累睡着了,梦见上台做节目,台词还没背完,吓得直接哭醒了。

担心把裙子压皱,董卿除了化妆和吃饭,不用上台的时候,几乎都是跪在椅子上,看比赛。

主持春晚,在将近5小时的节目里,为了让每一句话一气呵成,精准到秒,她说:

这些话在我嘴巴里滚,了上百遍,上台才有那个底气。

这份执着,不是一两天,这一坚持就是25年。

没错,今年是董卿,入行刚好25年。

前辈说过的那份珍惜,她一直在践行。

《朗读者》大获成功后,有次采访,她还是提到了很多年前,倪萍跟她说过的话,觉得在舞台上一天,就该——

竭尽全力。



去年3月,倪萍参加《声临其境》第二季,邀请董卿当助演嘉宾。

表演过后,董卿动情地说:

站在姐姐身边,我就是想告诉她,这么多年你没有看错人。

这一次,换倪萍一下哭了。



很多人说董卿和倪萍是,好闺蜜,其实夸张了。虽然倪萍在很多场合都,夸过董卿,但这对前后辈,平时联系不多,这是第一次同台。

董卿还是那个总是选“别人看不懂”答案的人。

她总是和别人不一样,所以才能那么特别。

这何尝不是一份“孤勇”呢?

她不声不响,却给了这个,前辈最大的慰藉,也哼哼哧哧地努力,给自己25年的主持生涯填上了一个,自己满意的答案。

但就像她自己说的,我们没有必要神化她。

女神不是神,她只是在别人一拥而上时,转头逆着走的人。



编辑:意安安

你喜欢董卿吗?

喜欢!!!(破音)
↘↘


    关注 毒舌影单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