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我对孩子失去了耐心

 

线上怒怼恶行和谣言,线下怒怼身边人...

点击关注“曾奇峰心理工作室”,0.01元领取曾奇峰30节心理课
我终于活成了我妈讨厌的样子(可点击)
前些天,我针对疫情期间如何做好情绪管理,进行了一场直播,在家待了10多天的家长,们纷纷在线提出了近期的困惑。

有位名叫vk的家长讲述,了最近经常发生在她们家的状况。

“我在家要看疫情新闻,孩子闹着要看动画片,不然他就要求你,跟他一起玩,一直缠着你闹啊。还说要出去玩,这不是胡闹嘛!平时都挺听话的,可是这几天你跟他说啥,他都不听了,就哭啊闹啊。这一哭闹,家里的老人就出来数落,说不了几句就吵开了。我都烦透了,已经快崩溃了……这可怎么办啊?”

她一说完,其他家长响应起来……看来这问题普遍存在。

直播时我给出了几个建议:

首先,我们要承认,自己不是每时每刻都可以保证,对那些幼稚的游戏有好感,玩久了其实也会无聊、烦躁。所以,你需要明确一点——你能陪孩子玩多久?我比较建议单次游戏时间,为25-45分钟。

其次,切忌把电子产品,当保姆使用,弊大于利。适当玩一些适龄的,早教游戏或益教类动画片,电影是不错的选择。
最后,如果孩子一直粘着你玩,我会推荐一些减少矛盾,益于身心发展的游戏。且不同年龄的孩子,玩乐的方式不一样,一定要分龄陪伴。

0-1岁 感官训练

这么小的孩子,很需要代养人的回应,除了睡觉以外,我们可以和他们玩感官刺激,类的游戏,主要围绕视、听、嗅、味、触觉开展。比如抚触按摩,色彩卡片识别,沙锤打节奏等等。

1-3岁 专注力训练

除了让孩子嗨起来,这个阶段也要重视让,孩子静下来。比较推荐训练手眼协调,的游戏,比如做一些手工艺术:绘画、折纸、剪纸、乐高积木、拼图等。

3-5岁 合作游戏

在家玩的球类游戏是首选。角色扮演,变装派对,枕头大战也是孩子们喜欢的。

有的孩子生气时候喜欢扔,东西或打人,我捡起被他丢掉的东西,拿起球,然后会对他说,“那我们来玩丢球的游戏吧”,把愤怒转化为游戏中,的快乐化解。

6-8岁 思维游戏

棋牌游戏,是我的首选推荐。

可以在逻辑,思维,计算,部署,竞争,配合等多方面得到训练,且也是这个阶段,孩子最喜欢的。
五子棋、围棋、飞行棋、大富翁、扑克牌都拿出来,叫上家人一起玩。

玩的时候,不要太在意结果,如果孩子出现输不起,的情况,要注意多共情,增加孩子的“了商”(算了算了算了的能力)。

可是,有办法并不一定,解决根本问题。今天我们要把事情和,心情分开,来聊聊疫情中情绪对,家庭关系的影响。找出让家庭,关系紧张的罪魁祸首,那个隐藏的情绪暗礁。

1.

我的姥爷是一名军人,他有很多的军功章。他高大的形象像,军功章一样毋庸置疑,是我们家的英雄榜样。记得我读高中时,和姥爷聊起曾经他,参与的战役,他侃侃而谈,故事高潮跌宕。

我问:“姥爷,你当时害怕吗?”

“咋不害怕。”姥爷说着一口河南话,“有次在战场上,连敌人都没看见,只听见枪声,然后旁边的战友就倒下了,举着枪都不知道往哪里打。咋不害怕?说不害怕那是骗人的。”

“那咋办呢?”没想到有那么多军功,章的姥爷也会害怕!我好奇继续追问。

“咋办?调整状态,跟着指挥继续冲啊。”姥爷坚定地说。

那是一次记忆犹新的对话,这几乎颠覆了我对那些较早期,的艺术作品里虚构出来的英雄形象的认知。姥爷讲得那么真实又自然——他是会害怕的。

人,是会害怕的。这次防范疫情中,我也能感受到,自己的真实感受——害怕,甚至恐惧。


每天早上起床,我第一时间拿起手机,看看最新的疫情数据,我越刷手机越害怕,越害怕越想刷(可点击),然后挨个问候一下其他城,市里的家人,友人的情况;白天坐在电视机前认真,收看新闻发布会;狂热的追击热点新闻,参与捐赠和抢购;转发搞笑的段子,给家人和朋友,希望大家都能放松一下;叮嘱要出门的,家人做好防护;自己出门全副武装,回家还要全面消毒……这一系列的举动,都是因为我感到了恐惧。而这份恐惧让我和千千万万像我一样的人保护好自己,安分地待在家里。

人在遇到危难时产生的恐惧,程度和对危难的认知和想象的大小成正比,与周围人的反应也,高度相关。今年,大家面对疫情的凶猛,产生了强烈的情绪感受,都是正常的。

面对强烈的感受,像防御疫情感染一样,心理活动也会,启动防御机制——将过于强烈的情绪感受排除,在意识之外。这才能让我们保持,更强的注意力,抵抗病毒的侵入,保证生命的安全。

也就是说,人,是会恐怖的,而恐惧会被自己隐藏,或变形为其他情绪,和行为表达出来。



一般来说,人会启动隔离、理智化、转移注意力、置换、反向形成等防御机制。这就不难理解,我和网友vk都会追新闻,转发消息,上网查资料等行为了,因为这样可以很好地,抵御内心的恐惧。

可是,这和家庭增加冲突,情绪崩溃有什么关系呢?那我们就要说说,那些被排除到意识之外,的恐惧,都去向了何处。

当人面对重大意义的,事件时,会引起激情感受。比如重大成功之后的狂喜、惨遭失败后的绝望、亲人突然死亡引起的极度,悲伤、突如其来的危险所带来的,异常恐惧等等。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激情状态下,人的生理和行为,会有明显的变化。极度恐惧、悲痛和愤怒后,可能导致精神衰竭,意识狭窄。认知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减弱,行为失去控制,做出鲁莽的行为。比如,那些怎么劝都不戴口罩,(戴口罩)的人。其实那一刻,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内心极度的恐惧。
我的姥爷如果当时完全没有意识到,恐惧的话,他也许会身体僵住不能动,吓懵了没有,办法继续站起来,甚至做出鲁莽的行为且,为此丢掉性命。恰恰他意识到了恐惧,然后处理了,才能做到调整状态,保护好自己,然后继续战斗。

激情上升,智力下降,是一个必然的心理规律。如果没有意识到疫情带来的正常,的内心恐惧,这股意识狭窄的劲儿,便会带到家庭关系里。自己变得更敏感、挑剔,焦躁不安,易躁易怒,易小题大做,发生争吵。平时你可能有足够,的耐心去陪孩子玩,或者较平静地拒绝孩子要看,动画片的要求。可现在不仅做不到,还会觉得是孩子的问题,甚至会怀疑人生,不解为什么自己会遇到,这样的境遇……全然忘却感受自己的内心,可整个人却处在无意识,的恐惧中。

2.

当家长处在无意识的恐惧,中时,孩子们又会是什么表现呢?

孩子是以情感交流为主的,他们对道理不敏感,但却可以第一时间捕捉,到家长恐惧,焦躁,不安的感受。家长是孩子稳定的基石,基石的晃动会,引发新的恐慌,这可谓恐上加恐,于是他需要行动起来。


一方面,孩子帮助家长们疏导情绪,用他们力所能及的方法。于是他变得很讨好的样子,异常乖巧。网友f说她家孩子最近,变得小心翼翼,爱照顾人,给爸爸递块巧克力,给妈妈拿瓶酸奶。她希望大人们吃点甜的,开心一点,放松一些。

另一方面,他们是“坏”情绪的承载者。家长无意识地把恐慌置换为较,容易发泄的愤怒。线上怒怼恶行和谣言,线下怒怼身边人。孩子的哭闹声,冲破了原有的防御,于是他开始加码,启动“家长常规套餐”——抱怨、攻击、讲道理。哭是导火索,发泄情绪,才是真目的。

所以,若是你感觉,孩子和平时不一样,不是他变“坏”了。而是家长们的情绪变化了。

被意识到的恐惧让人学会,保护好自己,安分守己。不被意识到的恐惧让,人行为失控,难以平静。

如果这段时间,你感觉自己在,激情状态时失去理智,无法控制自己。那么你应该花点时间,去觉察自己的感受。只有意识到,才能够表达和调节它。
我总结了自我认可情绪,的小口诀:人人都有情绪,一会儿就过去。感受认同体验,和别人没关系。

情绪不分好坏,它只是经由身体来表达,给情绪一点时间,它总会过去。“一会儿”是个时间单位,因情绪强烈程度和个体处理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据心理学家们研究显示,情绪在身体里停留的,时间并不长,最强烈地感受也,会在30天内消散过去。

如果和孩子互动时,你明显感觉自己烦了。那你就需要立马停止互动,身体在提醒你,需要安静地、平静地疏散它。

我推荐大家也可以,投入自己的爱好中,比如:运动,书写,绘画,阅读,观影,制作美食,整理家务或者趁机培养一些疏散,情绪的练习。比如,呼吸法练习,打坐,冥想,正念……
孩子不明白病情的,危害和影响,他只能通过你的情感反应,感受事态的严重程度。孩子面对情绪的能力有限,他们的防御显得,非常的简单,可他们没有恶意,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出一份力,希望一切能过去。

看见自己的恐惧后,再看孩子的哭闹,才能打开拥抱的双臂。

Ps:

最后,要感谢那些战斗,在一线的人们,你们每天都在调整状态,向前冲。是你们让更多人获得安定。

也要感谢网上那些段子,手们,让焦躁的人们学会了,乐观一些。



预约心理服务,点击“阅读原文”


    关注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